十国最小政权:小而不倒,踩着三个鸡蛋跳舞,苟延39年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6 18:38 1

摘要:高季兴本名高季昌,自称东魏司徒高敖曹的后人,生于陕州(今河南三门峡)。

南平,又称荆南。是五代十国时期最小的政权,为高季兴所创。

高季兴本名高季昌,自称东魏司徒高敖曹的后人,生于陕州(今河南三门峡)。

在高季昌很小的时候,因为家里穷,吃不饱饭,父母就将其送到了开封富豪李让的家里做家奴。

中和三年(883年),朱温就任宣武军节度使,来到汴州。

李让很会来事,主动献出大量钱财。朱温大喜,收其为养子,改名为朱友让。

某一天,朱温到朱友让的家里吃饭,看到高季昌长得异于常人,顿时父爱泛滥,又想收高季昌为养子。

但考虑到高季昌是朱友让的家奴,再认这个儿子,朱友让就尴尬了,朱温便让朱友让收高季昌为养子。

之后,高季昌在朱温的培养下,能骑善射,积功至毅勇指挥使。

天复二年(902年),为了争夺唐昭宗,朱温与岐王李茂贞展开大战。

李茂贞打不过,坚壁不出。

朱温很是苦恼,一度打算退兵。

就在这时,高季昌直言反对,并献上诈降之计,帮助干爷爷重创李茂贞的主力。

此战之后,朱温抢到了唐昭宗。高季昌则因功迁任颍州防御使,还恢复了高姓。

天复三年(903年),割据襄阳、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的山南东道节度使赵匡凝与吴王杨行密、蜀王王建结盟,打算夹攻朱温。

朱温得知消息,派大将杨师厚攻伐荆襄。

天祐二年(905),杨师厚大败赵匡凝。襄阳、江陵被朱温收入囊中。

第二年,朗州(今湖南常德)军阀雷彦恭兴兵进攻江陵。

江陵守将贺瑰闭城自守,任由雷彦恭纵兵劫掠。

得知消息,朱温甚怒,将贺瑰召回,另派高季昌前去收拾烂摊子。

开平元年(907年),雷彦恭卷土重来,被高季昌击败。

同年,朱温代唐称帝,建立后梁,正式任命高季昌为荆南节度使。

就这样,早年的家奴高季昌,如今咸鱼翻身,成为一方诸侯。

接手荆南之初,高季昌是一个头,两个大。

唐朝的荆南镇,原辖八州,地跨今天的湖北、湖南、重庆。

但这会儿丢了七个州,高季昌的地盘仅限于江陵一城而已。

而江陵城也因为多年战火荼毒,亦是满目疮痍、户口凋耗。

面对如此残局,高季昌胸怀大志,求贤若渴,打算恢复荆南往日的繁荣。

当时,一个叫梁震的隐士路过江陵。

高季昌觉得梁震很有才能,对其百般礼遇,想让他担任自己的判官。

梁震是进士出身。之所以辞官做了隐士,正是因为看不惯朱温篡唐。本想直接拒绝。

不过梁震也清楚,高季昌正值用人之际,断不会轻易放自己走。万一恼怒了他,自己有可能还会人头落地。

于是,梁震就对高季昌说:“吾本山野鄙夫也,非有意于爵禄,若公不以孤陋,令陪军中末议,但白衣从事可矣。”

梁震的意思,就是不担任官职。仅以宾友身份为高季昌出谋划策。

对此,高季昌无所谓。人留下来就行。便答应了梁震提出的条件。

之后,高季昌如法炮制,又留住了司空熏等人,组建了荆南宾客智囊团。

在这些宾客的协助下,高季昌招抚百姓,恢复生产,势力逐渐壮大。

由于朱温对高季昌有知遇之恩,朱温活着时,高季昌始终谨守臣节,是朱梁王朝最忠诚的藩镇。

乾化二年(912年),朱温被亲儿子朱友珪弑杀后,高季昌见朱温诸子互戮,朝廷政事败坏,渐渐萌生割据自立之心。出兵占据归州(今湖北秭归)、峡州(今湖北宜昌)。

论辈分,虽然高季昌得喊朱温爷爷,但高季昌其实只比朱温小六岁

在他看来,朱温的儿子都是小屁孩,自己怂了大半辈子,也该硬气一回了!

事实证明,朱温诸子皆是匹夫,没一个争气的。

乾化三年(913年),朱友贞诛杀朱友珪,继位称帝后,册封高季昌为渤海王。并“赐以衮冕剑佩”。

前面也说了,高季昌自称是高敖曹的后裔。

所以朱友贞来这一出,显然是对荆南鞭长莫及,只能靠加官进爵,承认高季昌出身于渤海高氏,来安抚这位一方雄藩。

同光元年(923年),李存勖攻灭后梁,建立后唐。

得知宗主国被灭,高季昌不敢充大爷了。

为博新主欢心,高季昌主动改名为高季兴,以避李存勖祖父李国昌之讳。

同年,李存勖下诏,让南方诸侯入朝觐见。

诸侯们担心一去不回,都只派子弟将吏入朝。

梁震也劝高季兴别去。

司空薰则认为高季兴必须去。

毕竟高季兴是朱温的干孙子,属于前朝余孽,身份非常尴尬。如今只有放低身段,冒死赴阙,才能迎来转机。

高季兴权衡一番,采纳了司空薰的建议,亲自前往开封。

当时,李存勖正忙着迁都洛阳,其实没空找高季兴的茬。而高季兴又是第一个前来拜码头的南方大头目。

故而,李存勖对高季兴很客气,任命其为守中书令,以兹表彰。

李存勗还咨询高季兴,自己接下来是先伐前蜀,还是先伐杨吴。

出发之前,高季兴曾与梁震、司空薰讨论过这个问题。

司空薰认为吴国在荆南的下游,李存勗兴兵伐吴,势必要借道荆南。届时大军南下,来个假途灭虢,荆南岂不是玩完了?

于是,高季兴便对李存勖说:”蜀乃天府之国,地富民饶,物产丰富,取之可获大利。蜀主王衍又昏庸无道,国内民怨沸腾,大军一至,必能得手!灭蜀之后,大军以高屋建瓴之势,顺长江而下,取吴易如反掌!臣愿陛下释吴先蜀。”

听完高季兴的建议,李存勗大喜,用手轻拍高季兴的脊背,以示亲密无间。

高季兴回到住处,让绣工在自己衣服的背上绣了一个手掌印,逢人就炫耀:这可是皇上的手掌亲自拍过的地方啊!

但过了一段时间,高季兴又后悔入朝了。因为李存勗并没有放他回荆南的意思。

李存勖确实打算扣留高季兴。

为此,李存勖还咨询后唐枢密使郭崇韬的意见。

郭崇韬认为不妥,说:“陛下诏令天下诸侯入朝觐见,只有高季兴亲自前来,您应该褒赏他才是,怎么能扣留呢?这会使天下诸侯寒心。”

李存勖一想,好像是这个道理,便放高季兴返回江陵。

回到江陵后,高季兴惊魂未定地对梁震说:“不听君言,几葬虎口!”

但凡事有利必有弊,朝觐之旅虽然充满凶险,却也让高季兴赢得了李存勖的信任。

同光二年(924年),李存勖下诏,册封高季兴为南平王。五代十国时期的南平政权由此建立。

第二年,李存勖以长子李继岌为都统,郭崇韬为招讨使,出兵攻打前蜀。

高季兴得知消息,乘机奏请李存勖,请求率军攻取原荆南镇下辖的夔州(今重庆奉节东)、忠州(今重庆忠县)、万州(今重庆万县)、归州(今湖北秭归)、峡州(今湖北宜昌)等地。

但还没等高季兴出兵,郭崇韬就率军包围了成都。

蜀主王衍见大势已去,投降后唐。

前蜀灭亡后,李继岌命人押送财物,乘船顺江而下,准备运往洛阳。

船队行至江陵,洛阳发生兴教门之变,李存勖被杀。

高季兴怕的是李存勖,不是后唐。

李存勖一死,高季兴又支棱起来了,派人将货物截留,还杀了押送财物的官员。

等李嗣源继位后,派人质问高季兴,财物哪去了?

高季兴根本不鸟李嗣源,满口抵赖,说押运官是被淹死的,财物也沉到江底了。这事应该去问水神。

不仅如此,高季兴还向李嗣源讨要夔州、忠州、万州。

李嗣源不同意,高季兴就直接动手抢。他还派兵攻打涪州。

高季兴接二连三的挑衅,终于激怒了李嗣源,遂下旨削除高季兴的官爵,并令山南东道节度使刘训为南面招讨使,忠武节度使夏鲁奇为副招讨使,东川节度使董璋为东南面招讨使。从三个方向夹攻江陵城。

面对各路大军,高季兴不敢出战,传令坚守城池。

当时,江陵附近连日大雨,粮道不继,将士疾疫。

刘训将遇到的困难奏报朝廷,李嗣源派人找楚王马殷借粮。

马殷深知唇亡齿寒之理,想留着高季兴做自己的北面屏障。便故意拖延。

粮草迟迟不至,李嗣源也没办法,只好传令刘训等将班师。

后唐大军走后,马殷向李嗣源进贡赔罪。李嗣源也回赐马殷十匹骏马、两名美女。

抢劫这种事,只要敢干,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

既然已经翻脸,高季兴也就无所谓了,趁后唐使者经过江陵时,又派人将骏马、美女全部夺走。

高季兴彻底得罪李嗣源,得再找个靠山。

投靠谁呢?

放眼望去,现在也只有杨吴能撑腰了。

于是,高季兴便派人到扬州,向杨吴权臣徐温称藩。

徐温认为洛阳离江陵较近,且后唐骑兵行动迅速。而扬州离江陵太远,且吴国水师行动缓慢。一旦有事,难以救援,便只接受贡物,不接受高季兴称臣。

见高季兴人见人嫌,狗见狗烦,马殷想起被截胡的骏马、美女,怒从心上起,派六军使袁诠、副使王环、监军马希瞻等,率水军攻打江陵。

高季兴觉得后唐军都被自己耗退了,楚军算个嘚,遂亲率派水军迎战。

是役,王环在刘郎洑(今长江湖北省石首市一段)设伏,大败南平军。

高季兴落荒而逃,奔回江陵。

楚军在后面紧追,高季兴才入城,楚军也追到了江陵城外的江面上,摆出攻城的架势。

见情况不妙,高季兴仗着自己天下无敌的脸皮厚度,马上认怂,将抢来的骏马、美女等全部送还给楚军。

咱们不就是有点小误会吗?算我错了,从今天开始,我们友好相处怎么样?

王环同意求和,率军在江陵城外耀武扬威一番后,班师南归。

话分两头。

徐温拒绝高季兴不久,因病去世。其养子徐知诰,也就是后来的南唐烈祖李昪,接过权柄。

因为威望不足,徐知诰上台后,便出兵攻打马楚。想着攒军功立威。

同时,徐知诰还传书江陵,通知高季兴,要其出兵呼应吴军的行动。

高季兴觉得可以借机拉关系,寻求庇护,遂不顾长子高从诲的劝谏,加入吴国阵营作战。

不过,南平毕竟国小力弱,前不久又挨了一顿揍。高季兴虽然有心响应,但短时间内无法出兵。

得知吴军犯境,马殷以许德勋为帅,统兵北上迎战。

许德勋抵达岳州后,见吴军一个劲的地猛攻,顾头不顾尾,便诱敌深入,重创吴军。

吴军的两个统帅,苗璘、王彦章也在战斗中被俘。

徐知诰本想露一手,不料反被教训。为了挣回面子,只好接受高季兴称藩。

李嗣源得到高季兴改换门庭,下诏给马殷,要马殷出兵,惩罚高季兴的变节行为。

马殷也不满高季兴联吴攻楚,便以许德勋为主帅,其子马希范为监军,攻打江陵。

天成三年(928年),许德勋、马希范在沙头(今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和高季兴的侄子高从嗣展开大战。

高从嗣颇为嚣张,立马于阵前,高呼马希范出来单挑。

马希范不敢出战。高从嗣见状,更加嚣张,口出不逊。

楚军副指挥使廖匡齐忍无可忍,纵马出营,当场斩杀高从嗣。

高季兴得到高从嗣被斩,再次仗着自己天下无敌的脸皮厚度,立刻认怂。

马殷并不想高季兴身死国灭,遂就坡下驴,令许德勋率军班师。

谁知楚军主力刚走,高季兴仿佛川剧演员似的,马上又翻脸不认人,派兵奇袭岳州,活捉楚国的岳州刺史李廷规,将其押往扬州,向大哥徐知诰报捷。

李嗣源得知此事,决定为马殷出头,令武宁节度使房知温率军讨伐高季兴。

高季兴记吃不记打,起初还想应战。

对于高季兴而言,打败仗无所谓啦。

了不起就是跪地认怂呗。又不是第一次了,轻车熟路。

梁震很是无语,及时制止,劝高季兴给房知温送去酒肉,又上表自责,这才避免高季兴再次丢人现眼。

天成三年十二月十五日(929年初),一代厚脸老赖高季兴在江陵逝世,时年71岁。其职位由高从诲继承。

高从诲一直反对父亲与后唐对立。

因此接班后,高从诲重新回到“事大”立场,上表向后唐请罪。姿态十分卑微。

天成四年(929年)七月,李嗣源封高从诲为荆南节度使,兼侍中。并追封高季兴为楚王,赐谥号武信。

既然又臣服于后唐,那就需要与杨吴断绝臣属关系。

徐知诰大为恼火,派兵讨伐,但高从诲仗着李嗣源撑腰,打退了吴军。

由此也能看出,南平国虽小,但因其所占地区极为敏感,为中原王朝(五代)、吴、以及马楚的缓冲区。大国都不希望它玩完,谁揍他都会有人来撑场子。反倒很安全。

之后十几年,高从诲恪守臣节,一直向中原王朝效忠。主打一个谁来都是爷。

不过,高从诲效忠也是有条件的——你得给好处,没好处他就翻脸!

天福十二年(947年),刘知远在河东称帝,建立后汉。

高从诲派使者向刘知远祈请,说待刘知远入主开封后,请将郢州(今湖北钟祥)一带划给自己。

刘知远起初答应,但不久又后悔了。

于是,高从诲怒而与刘知远翻脸,出兵攻打郢州。结果被郢州守军打得落荒而逃。

丢了大脸,高从诲与后汉断绝关系。

但断绝关系后,北方商旅都不来了,财政吃紧,南平国内又爆发了生存危机。

无奈之下,高从诲又于乾祐元年(948年)六月,遣使向后汉朝廷请罪。

如果说高季兴是“高老赖”,那高从诲就是“高小赖”。这爷俩一个德性。

当初高季兴频频洗劫南方各国向中原朝廷的进贡,高从诲有样学样。

每年各地诸侯遣使向中原政权进贡,使团只要经过南平,高从诲就会雁过拔毛。等到对方加以谴责,或是派兵讨伐,他又会送还财物。

各国都鄙视高从诲,但他完全不感到羞愧。

所以向后汉朝廷请罪,高从诲也是说跪就跪,不带一点犹豫,毫无心理负担。

乾祐元年(948年)十月,高从诲病故,终年58岁。其子高保融继位。

高保融性情迂腐缓慢,无才智能力,因此南平的大小事宜,皆委任其弟高保勖(又名高保勗)决断。

建隆元年(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

同年,高保融病逝。因其子高继冲年幼,故遗命高保勖继位。

高保勖摸不清赵匡胤的想法,便派弟弟高保寅出使开封,朝见赵匡胤。

也不知道高保寅在开封看见了些什么,听到了些什么,反正他一回来,就建议高保勖早早献出土地,归顺朝廷。

这个道理很简单。早投降,说不定还能赵匡胤被立为典型,不失王侯之位。若执迷不悟,到时候就怕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本了。

高保勖觉得南平再小,自己也是一国之主。归顺宋朝,自己就只能当小弟了。所以拒绝了高保寅的建议。

但前面也分析过,南平的生存之道,在于周边大国的介入。

如今十国第一强的南唐(杨吴)被后周打服,指望不上了。

马氏楚国覆灭后,继续割据湖南的武平政权只是地盘看着大,实力非常虚弱。

所以高保勖能不能继续当他的南平王,完全看赵匡胤的意思。

想到自己随时会被吃掉,高保勖选择躺平,开始放纵自己。

据《宋史》记载,高保勖在位期间,调动军民在江陵大兴土木,新建了不少亭台楼阁。

王宫变宽敞后,高保勖又从江陵的妓馆招来了大批性工作者。

由于身体欠佳,二弟抬不起头,高保勖挑选强壮的士兵,让他们随便调戏淫谑,现场直播。高保勖则搂着姬妾在一旁观看。玩的那叫一个花。

建隆三年(962年)十一月,高保勖没有节制地放纵荒淫,终于把自己玩死了。

临终之时,高保勖传位给侄子高继冲。将烂摊子留给了这位南平国的末代之主。

同年,武平节度使周行逢病死。

之前南唐灭楚时,周行逢与衡州刺史张文表共同驱逐南唐军。

周行逢死后,张文表认为论资排辈,应该由他继承武平节度使之位。结果周行逢把大位传给了儿子周保权。

张文表不甘心,于是起兵攻取潭州,直指朗州。

周保权一面出兵讨伐,一面上表,请宋廷支援。

自打继位以来,赵匡胤就一直想出兵荡平诸国。

只是苦于没有机遇,迟迟不能发兵。

现在机会来了,赵匡胤大呼天助我也。随即派出两名使臣。

其中一个叫卢怀忠,表面上是代表宋廷慰问刚刚继位的高继冲,实则暗中侦查南平国内的人心向背、山川险要等情况。

另一个叫赵璲,负责前往潭州,调停冲突。

当然,赵璲只是象征性调停,赵匡胤并不希望湖南的内战立即结束。

很快,卢怀忠完成任务回来,对赵匡胤说:“高继冲的甲兵虽然装备精良,但总人数仅三万。今年荆南虽获丰收,但由于赋税太重,百姓苦不堪言。要攻取非常容易!”

赵匡胤听完报告,对一旁的宰相范质说:“江陵人心涣散,四分五裂,我今天以救援周保权的名义出师湖南,假道荆南,可顺手将其平定!”

说干就干,建隆四年(963)正月,赵匡胤宣布应周保权的邀请,特派山南东道节度使慕容延钊、枢密副使李处耘,领军平定张文表之乱。

与此同时,赵匡胤还命高继冲抽出精兵三千,立即前往湖南,支援周保权。

高继冲因为年轻,缺乏经验,便将南平的政务委托给节度判官孙光宪,军务则委托给衙内指挥使梁延嗣

这两人都认为宋朝非常强大,不能抗命,于是本就薄弱的南平军力,因为抽兵支援湖南,进一步被削弱。

宋军南下期间,张文表兵败被杀。

讨伐对象都没了,行动还继续吗?

赵匡胤表示,讨伐张文表就是借口,行动继续!

二月初,李处耘传令给高继冲:朝廷大军即将开往湖南平叛,奈何大宋与湖南并不接壤,所以请南平借道,供大军通过,并为大军提供部分军需。

这时,张文表被杀的消息还没有传开。得知宋军要路过江陵路过,高继冲也没多想,就同意了借道。

搞笑的是,南平国的大小官吏还打算以供应宋军为由,向国内百姓强行“借”粮,想赶在末日前发一笔小财。

二月初九,高继冲派梁延嗣到荆门慰问宋军。

慕容延钊和李处耘热情地款待了梁延嗣。

梁延嗣大喜,赶紧派人回江陵,报告高继冲:“放心吧,宋军可友好了!”

就在这“友好”的气氛中,李处耘悄悄离开大营,点上数千精骑直奔江陵。

高继冲接到梁延嗣的报告,一点防备也没有。突然听说宋军已接近城下,便亲自在江陵城北十五里处,迎接李处耘。

两人见面后,李处耘说慕容延钊马上就到,让高继冲在原地迎接。我还有任务,先走了。

不多时,慕容延钊拍马赶到,宾主双方友好寒暄了几句,然后一起南下。

来到江陵城下,高继冲发现城门大开,宋军占据了城中的各个关键地点,并在大街上巡逻警戒。

直到这时,高继冲才明白李处耘的任务就是抄自己老巢。

但后悔也晚了。高继冲只得请降,将南平国的三州十七县,十四万二千三百户百姓,全部献给宋朝。

十国中最弱小的南平国,就此灭亡。

来源:Mer8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