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部委-石油部(二)会战大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26 17:44 3

摘要:1959年9月26日,松嫩平原大同镇附近,一座名为“松基三井”的油井里喷射出黑色油流。当时正值国庆10周年之际,时任黑龙江省委书记欧阳钦提议将大同改为大庆,将大庆油田作为一份献给新中国的厚礼。

1961年8月,刘少奇在康世恩的陪同下视察大庆油田

1959年9月26日,松嫩平原大同镇附近,一座名为“松基三井”的油井里喷射出黑色油流。当时正值国庆10周年之际,时任黑龙江省委书记欧阳钦提议将大同改为大庆,将大庆油田作为一份献给新中国的厚礼。

大庆油田乃中国历史上的首个大油田,其价值体现于“速度与激情”。实则,于石油工业而言,切不可行“短平快”之举。世界范围内首屈一指的石油生产大国为美国与苏联,其开发大型油田的进程往往漫长且曲折。自第一口探井出油至基本探明一个油田,通常需历经数年乃至十数年之久。与大庆油田规模相仿的美国东得克萨斯油田走完此段路程耗费了 12 年光阴。1960 年,石油部发起了大庆石油勘探开发会战,历经三年多探明一个大油田,并建成年产 600 万吨原油的生产能力。至此,我们摆脱了“贫油”之名,达成了石油基本自给,达成了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大庆油田的发掘,之所以不叫“发掘”而叫“会战”,首先是参与工作的人员大多数来自于军队。头一个余秋里就是军队干部,一线指挥的康世恩也来自军队。石油工业部的骨干都是原解放军第19军57师改编而来。大庆石油会战前,余秋里感到“兵力”不足。又想到了军队的退伍军人。他知道中央军委正在广州召开扩大会议,便飞抵广州,向总参谋长罗瑞卿报告情况又从部队借兵三万。

有了军队为基干的挖掘队,就有军队一样的思维方式。当时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装备和物资都缺。物质上的匮乏就只能用精神上的力量弥补。

大庆油田会战时,生产生活条件异常艰苦。数万石油大军挺进东北松嫩平原,克服无路、无粮、无房和天灾。在整个会战期间,康世恩白天到工地指挥,每天乘车跑遍会战区的各个角落。晚上开会研究解决会战区的生产和生活问题,一直到深夜两三点。他还宣布:“哪怕天上下刀子,会战也不能撤!”这不是搞工业,简直是在打仗!

1960年3月15日,离第一次筹备会议结束还不到两周,各单位到达大庆地区的职工已达1000多人,部队转业官兵已到11000多人,加上松辽局原有的5000余名职工,大庆油田已经集结了一万多人。运抵的设备、器材已有247个车皮,1万余吨。仅1960年,就共动用钢材、设备和其他材料16万吨,除国家分配、地方和兄弟部门支援的以外,石油系统1959年底的库存几乎用光了。全年共用投资近3亿元,除国家追加的以外,从全国石油厂矿动员支援会战的资金有1亿元。

最终换来了丰厚的回报——全年共钻探井91口,试油63口,基本查明了大庆长垣北部喇嘛甸子、萨尔图、杏树岗三个油田的地质情况。并在萨尔图油田开辟了60平方公里面积的生产试验区,打了219口注水井、生产井,原油日产水平逐月上升,全年共生产原油97万多吨,年底日产水平达到7000多吨。

直到今天,一些退休的“老会战”还会满怀深情地说:“假如让我们在丰衣足食的条件下开发大庆油田,那还有什么可说的!”那感觉就好像在回忆惨烈的上甘岭。

来源:耶律桂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