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3月31日,上海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布了东方红睿和三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原东方红睿和三年定期开放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该基金在2024年经历了转型,从定期开放混合型转变为持有期混合型。在这一年中,基金的份额、
2025年3月31日,上海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布了东方红睿和三年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原东方红睿和三年定期开放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该基金在2024年经历了转型,从定期开放混合型转变为持有期混合型。在这一年中,基金的份额、净资产、业绩表现以及投资策略等方面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基金业绩与财务指标分析
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转型前后表现各异
转型前(2024年1月1日 - 2024年12月29日),东方红睿和三年定开混合A类份额本期利润为216,890,011.60元,C类份额为5,154,395.54元,整体实现了一定盈利。而转型后(2024年12月30日 - 2024年12月31日),东方红睿和三年持有混合A类份额本期利润为 -6,327,062.69元,C类份额为 -151,905.79元,出现了短期亏损。从期末数据看,转型后A类份额期末可供分配利润为 -904,775,854.31元,C类份额为 -22,247,386.46元,反映出基金在转型后短期面临一定压力。
阶段份额类别本期已实现收益(元)本期利润(元)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本期加权平均净值利润率本期基金份额净值增长率期末可供分配利润(元)期末可供分配基金份额利润期末基金资产净值(元)期末基金份额净值基金份额累计净值增长率转型前(2024.01.01 - 2024.12.29)东方红睿和三年定开混合A134,048,829.41216,890,011.600.079613.35%13.60%-912,664,974.34-0.38851,562,254,798.070.6650-33.50%东方红睿和三年定开混合C3,468,301.725,154,395.540.076312.92%13.14%-22,781,358.09-0.395237,867,200.110.6569-34.31%转型后(2024.12.30 - 2024.12.31)东方红睿和三年持有混合A134,233.91-6,327,062.69-0.0027-0.41%-0.41%-904,775,854.31-0.38841,542,642,203.870.6623-0.41%东方红睿和三年持有混合C2,370.37-151,905.79-0.0027-0.41%-0.41%-22,247,386.46-0.395136,831,475.270.6542-0.41%基金净值表现:与业绩比较基准的差距
转型前,2024年1月1日至12月29日,A类份额净值增长率为13.60%,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5.35%;C类份额净值增长率为13.14%,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5.35%,均略低于业绩比较基准。转型后,自2024年12月30日合同生效起至期末,A类和C类份额净值增长率均为 -0.41%,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 -0.69%,略微跑赢业绩比较基准。
阶段份额类别份额净值增长率①份额净值增长率标准差②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③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标准差④①-③②-④转型前(2024.01.01 - 2024.12.29)东方红睿和三年定开混合A13.60%1.42%15.35%0.98%-1.75%0.44%东方红睿和三年定开混合C13.14%1.42%15.35%0.98%-2.21%0.44%转型后(自基金合同生效起至今)东方红睿和三年持有混合A-0.41%0.41%-0.69%0.80%0.28%-0.39%转型后(自基金合同生效起至今)东方红睿和三年持有混合C-0.41%0.40%-0.69%0.80%0.28%-0.40%基金运作与投资分析
投资策略:遵循经济周期轮动,动态优化配置
基金经理表示组合管理始终遵循经济周期轮动规律,动态优化风险收益比。在近三年宏观环境剧烈波动背景下,采取三重防御策略:聚焦盈利质量优异的核心资产,通过ROIC、自由现金流等指标筛选龙头企业;在行业配置上构建避风港组合,布局需求刚性较强、政策风险出清的板块;通过个股分散机制,控制大部分标的权重在5%以内。同时,行业配置逐步转向互联网新消费、先进制造、科技自主可控等新动能领域,形成消费打底、成长进攻的哑铃型结构。
资产配置:股票投资占主导
转型后,截至2024年12月31日,基金资产中交易性金融资产 - 股票投资公允价值为1,475,814,176.99元,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达93.44%。其中通过港股通交易机制投资的港股公允价值为566,596,456.50元人民币,占期末基金资产净值比例35.87%。基金未持有债券、资产支持证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合计118,210,044.43元,占比7.32% 。
项目金额(元)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权益投资(股票)1,475,814,176.9993.44银行存款和结算备付金合计118,210,044.437.32其他各项资产20,586,560.861.28股票投资明细:行业分布较广
从期末按公允价值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大小排序的股票投资明细来看,基金投资的行业分布较广。境内股票投资涉及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等多个行业。港股通投资股票涉及能源、原材料、工业等行业。前十大股票包括万辰集团、宁德时代、腾讯控股等,其中万辰集团占比最高,为7.99%。
序号股票代码股票名称数量(股)公允价值(元)占基金资产净值比例(%)1300972万辰集团1,570,092126,251,097.727.992300750宁德时代360,89395,997,538.006.08300700腾讯控股222,70085,997,832.005.444601899紫金矿业5,264,40079,597,728.005.04509896名创优品1,620,00070,583,400.004.47601810小米集团-W1,933,00061,759,350.003.91703998波司登13,606,00048,845,540.003.098300124汇川技术630,40036,928,832.002.34900788中国铁塔34,696,00036,083,840.002.2810002595豪迈科技659,35233,092,876.882.10基金费用与持有人分析
基金费用:管理费与托管费稳定
转型后,2024年12月30日至12月31日,当期发生的基金应支付的管理费为104,646.16元,其中应支付销售机构的客户维护费为49,309.76元,应支付基金管理人的净管理费为55,336.40元。托管费为17,441.03元。与转型前相比,费用计提比例和方式基本保持稳定,管理费按前一日基金资产净值×1.20%的年费率计提,托管费按前一日基金资产净值×0.20%的年费率计提。
项目本期发生金额(元)计算方式基金管理费104,646.16前一日基金资产净值×1.20%÷当年天数基金托管费17,441.03前一日基金资产净值×0.20%÷当年天数持有人结构:个人投资者为主
期末基金份额持有人户数为26,028户,其中东方红睿和三年持有混合A类份额持有人户数为23,948户,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0.25%,个人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99.75%;C类份额持有人户数为2,080户,个人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100.00%。整体来看,个人投资者是该基金的主要持有者。
份额级别持有人户数(户)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个人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东方红睿和三年持有混合A23,9480.2599.75东方红睿和三年持有混合C2,0800.00100.00开放式基金份额变动:整体微降
转型后,基金合同生效日(2024年12月30日)基金份额总额为2,349,195,061.25份(A类)和57,646,947.16份(C类),至报告期期末,A类份额赎回19,970,453.26份,C类份额赎回1,345,354.19份,总份额降至2,329,224,607.99份(A类)和56,301,592.97份(C类),整体份额微降0.89%。
份额级别基金合同生效日份额总额(份)期末份额总额(份)份额变动(份)变动率东方红睿和三年持有混合A2,349,195,061.252,329,224,607.99-19,970,453.26-0.85%东方红睿和三年持有混合C57,646,947.1656,301,592.97-1,345,354.19-2.33%合计2,406,842,008.412,385,526,200.96-21,315,807.45-0.89%风险与机会提示
风险提示
市场风险:基金净值受证券市场波动影响较大,如2024年12月30日至31日,市场波动导致基金出现短期亏损。从敏感性分析来看,若沪深300指数下降5%,基金资产净值预计将减少57,081,016.09元。行业集中风险:尽管基金通过个股分散机制控制权重,但在行业配置上,对某些行业的依赖可能带来风险。如对制造业等行业的投资占比较高,如果这些行业出现不利变化,可能影响基金业绩。汇率风险:由于投资港股通标的股票,基金面临汇率波动风险。以外币计价的资产中,港币计价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在2024年12月31日公允价值为566,596,456.50元,若港币相对人民币贬值5%,基金资产净值预计将减少28,329,822.83元。机会提示
港股投资机会:基金管理人重点关注港股市场,当前港股市场估值处于历史低位,部分优质标的基本面表现卓越。随着全球市场波动平息,港股有望迎来价值回归,基金持有的港股资产可能带来潜在收益。行业转型机会:基金布局的互联网新消费、先进制造、科技自主可控等新动能领域,符合经济发展趋势,若这些行业发展良好,将为基金业绩提升提供动力。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