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把警卫员视为张爱萍将军生命的守护神,那么保姆兼厨师就是将军能量的守护神。如皋市江安镇徐黄村的许秀英有幸成为这一特别角色。许秀英属羊,生于1931年,今年95岁。1977年,刚刚辞去戈堡乡妇女会长的她年轻、端庄,又刚刚离异,没有家庭负担。时任江苏人民广播电台
如果把警卫员视为张爱萍将军生命的守护神,那么保姆兼厨师就是将军能量的守护神。如皋市江安镇徐黄村的许秀英有幸成为这一特别角色。
许秀英属羊,生于1931年,今年95岁。1977年,刚刚辞去戈堡乡妇女会长的她年轻、端庄,又刚刚离异,没有家庭负担。时任江苏人民广播电台的资深记者、同乡人吴邦义的夫人朱桂莲找到她,希望她可以去北京张爱萍将军家里做保姆,专门照顾张爱萍将军和他夫人李又兰的衣食起居。
1930年,张爱萍将军曾在如皋这一带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并成为红十四军的一位年轻指挥员,与军长何昆并肩战斗,在攻打老虎庄的战斗中,何昆军长站在他的肩膀上,怀抱机枪向敌人猛烈扫射,最后牺牲在他的怀抱。将军对这片土地怀有深厚感情,故委托曾经担任过他秘书的吴邦义帮助他在这片土地上物色一位保姆。于是找到了许秀英。
许秀英清楚地记得她见将军第一面时的情景:将军没有着军装,而是穿一件深色中山装,圆口布鞋,一脸和颜悦色。将军对她说:“来了,我们就是一家人,以后,我们一起过日子。”平平常常的一席话,如春风拂过秀英的心头。
1977年,刚刚复出不久的张爱萍,经邓小平提议,担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此后很快又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和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许秀英在张爱萍家里的主要工作就是做饭,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
张爱萍将军是四川达州人,李又兰是浙江宁波人,但张将军却不坚持爱吃辣的习惯,选择随夫人李又兰吃得清淡。他们早餐很简单,头天晚上浸泡一斤黄豆,第二天清晨用小石磨磨碎,再把磨碎的黄豆,放在沙袋里用力一挤,挤出豆浆煮热,一碗现磨豆浆,一只水煮鸡蛋,就是将军的一顿早餐。午饭也就是三菜一汤,通常是一个爆炒青菜,一个红烧豆腐,一个肉丝炒青椒或炒黄瓜,一个豆腐葱花汤或西红柿鸡蛋汤,就这么简单。每道菜上来时,李又兰都要关切地对她说:“阿姨,你吃的菜留了吗?”秀英与将军吃的是同样的饭菜。若要改善一下,就像北方人那样,包饺子。
张爱萍将军的生活非常节俭。每次吃剩下的饭菜,他都叮嘱许秀英:“阿姨,剩下的饭菜,千万不要倒掉啊,热一热,烧烧开,再吃。”他小孙子不吃汤里的葱花,一片一片地拣出来扔在饭桌上,发出有节奏的声响,将军眼睛不太好,耳朵却很灵敏,听到响声,将军会问:“这是谁呀,在干什么啊?”小孙子停止了动作,将军会说,肯定是小不点在扔不想吃的东西。这时,他就会来到小孙子面前,给他讲红军游击队的故事,讲孩子父母在他遭遇不公平对待时期所受的苦。自此之后,这样的事就再没发生过。有个刚来的警卫员把自来水龙头开大了些,将军又问:“这是谁啊?自来水开得哗哗哗的。”吓得小战士立即关上了水龙头。在这种家风的影响下,将军家里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养成了勤俭节约的习惯。
张爱萍将军的简朴还表现在另外一些方面。将军棉毛裤膝盖部位破了,许秀英手巧,从小跟妈妈学得一手好针线活,便主动找来差不多的布料补好了。将军很开心,告诉身边的工作人员:“这条裤子,阿姨帮我补好了。”将军从外面回来,脱下皮鞋就换布鞋,这布鞋也是许秀英一针一线做的,将军似乎特别喜欢穿许秀英做的布鞋,有同辈、晚辈或亲朋好友来拜访他,说到生活方面的事,他都要指着脚上的布鞋告诉他们:“你看,这鞋,是我们家阿姨做的,穿着真舒服。”在他的影响下,将军家的老老小小都爱穿布鞋,这下子许秀英就更忙了,她白天做饭打扫卫生,晚上纳鞋底、做鞋帮、钉鞋子,将军知道后,对管理员说:“你对阿姨说,叫她不要累了,让她早点休息,身体要紧。”
许秀英身世坎坷,从小定下娃娃亲,长大成家后,丈夫又精又傻,婆婆封建跋扈,日子过得压抑艰难,加上儿子九岁时,又掉进石灰坑淹死了,绝望之中的许秀英选择彻底结束这段婚姻。来到将军家时,她时值中年。将军与夫人了解到她的这一不幸遭遇之后,心想着要帮她在北京组建一个家庭,在最初的几年里,李又兰多次劝她成家,并且为她介绍相亲对象,都被她婉言谢绝了。她对将军和夫人说:“首长,我不要再成家,你们的家就是我的家,我在这个大家庭里,生活得很愉快。我只有一个心愿,要把首长和夫人照顾好。”将军和夫人见她执意,之后也就不再提为她成家的事。
张爱萍将军与夫人同一个办公室,经常面对面工作到深夜。每当这时,许秀英就在他们房间里放两只木桶、两只热水瓶、两条毛巾,让他们临睡前暖暖脚再休息。只是有一点,夫人反复叮嘱,洗脚水自己倒,不让许秀英倒。可见,许秀英已完全融入了这个家庭。将军的孩子们也都把许秀英当成自己的亲人,一口一个“奶奶”,叫得许秀英心里如同灌了蜜一样甜。多年后,许秀英告老回乡,将军的孙子还专程赶到江安来看她。每逢过年过节,微信、短信、视频,孙子们争相问候奶奶,祝福奶奶。
再过五年,许秀英就100岁了。将要跨进百岁门槛的她,耳不聋,眼不花,嘴里牙齿一颗没有少。联想到张爱萍将军活到94岁,李又兰夫人93岁逝世,都称得上长寿。尤其是张爱萍将军在战争年代受过重伤,仍以近百岁的年龄仙逝,这与许秀英在将军家做保姆的时间内,用如皋的生活方式影响将军一家的生活有没有必然联系?如皋的饮食习惯对将军和夫人的健康长寿有没有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采访中,我们与许秀英老人谈到这个话题,许秀英认真想了想,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她告诉我们,参加红十四军的那阵子,首长在我们如皋打过仗,体验过我们如皋人的生活,对如皋生活有深刻的认同感。所以,他复出之后,找保姆也要找如皋人,这都不是偶然的,首长骨子里喜欢如皋,又反过来影响了夫人和孩子,这样,首长全家就与我们如皋永远联结在一起。
2003年7月5日,张爱萍将军逝世之后,夫人李又兰仍把许秀英留在身边,又一起共同生活了九年,直到2012年2月2日李又兰逝世。从1977年来到将军家,直到2012年送别了他们,许秀英与张爱萍、李又兰夫妇共同生活了35年。35年,只是时间长河的一个瞬间,却温暖了许秀英的一生。
如今,她又回到了张爱萍将军曾经战斗过的老家如皋。与侄子、侄女、曾侄孙生活在一起,时而晒晒太阳,时而摸个小牌,生活平静而惬意。只是,夜深人静时,她的心绪仍会回到北京地安门那个门口有警卫站岗的四合院……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