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大作为:莱西特色产业何以赢得新华社点赞?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12 14:42 2

摘要:一片片葡萄园蔓延成绿海,一只只北方养殖的南方大闸蟹鲜活出水,莱西这个县级市正以特色产业为笔,绘就着一幅乡村共富的生动画卷。

一片片葡萄园蔓延成绿海,一只只北方养殖的南方大闸蟹鲜活出水,莱西这个县级市正以特色产业为笔,绘就着一幅乡村共富的生动画卷。

在山东青岛的北部,莱西市这个看似普通的县级市,正以令人瞩目的方式诠释着“乡村振兴”的深刻内涵。2025年9月,新华社将镜头对准这里,记录下莱西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带领群众走上共富道路的实践。

莱西的探索不仅为北方乡村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更展现出中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巨大潜力。

特色农业,打造共富新引擎

莱西市院上镇的葡萄产业规模令人惊叹:种植规模超过2万亩,从事葡萄种植的农户超过5000户。

在这里,传统农业已经实现了现代化转型。镇村两级建立强村共富公司,通过规模化种植、企业化运营、集群化增收三大路径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增加村民收入。

在莱西,特色农业不止于葡萄。通过“南虾北养”、“南蟹北养”的创新尝试,莱西成功实现了小龙虾和大闸蟹的本地化养殖。

去年莱西市大闸蟹、小龙虾养殖面积达2500余亩、总产量约110吨,成为青岛乃至胶东餐饮的爆款。

三产融合,延伸价值链

莱西市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农产品种植层面,而是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院上镇通过对葡萄全产业链进行文化创意植入,开展葡萄采摘、红酒酿造、户外烧烤等文旅活动。

这种“种植+酿造+文旅”产业链带动周边村庄村民就业100余人,实现村集体和群众增收200余万元。

从“土特产”到大产业,从单一种植到“接二连三”,莱西围绕粮油、果品、蔬菜、畜牧四大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培育形成了蔬菜、果品、牛奶、肉鸡、猪肉和花生六大特色加工产业链条。

科技赋能,激发产业新动能

莱西市坚持把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作为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持续挖掘农业发展的技术潜力和产出效益。

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113.57亿元,同比增长4.17%。

数字技术给传统农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莱西通过科技赋能“菜园子”,托稳了群众的“菜篮子”。

用数据替代经验,从“看天吃饭”到“看屏幕种地”,自主研发的“浩丰数字大脑”纵向打通农作物生产各个环节,实现温、光、水、气、肥合理化配置。

品牌引领,提升市场竞争力

为破解农产品多而不强、大而不优、品牌有而不响问题,莱西市依托镇村共富公司,甄选域内特色农产品整体包装推介,打造“莱西有礼”区域公用品牌。

目前,莱西共集纳产品8个大类、“土特产”160余种,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226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1个,持续扩大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品牌化、精品化、规模化的道路让莱西农产品摆脱了低水平竞争,实现了优质优价。如今,莱西的禽肉食产品远销欧盟、中东、韩日等国家和地区,鸡肉年出口量占全国对日、欧出口总量的四分之一。

乡村振兴,莱西经验的启示

莱西作为一个县级市,能够赢得新华社点赞,关键在于其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的乡村振兴路径。

在乡村特色产业的带动下,莱西市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以上的新村达到98.2%,100万元以上的占35.1%。

莱西先后获得全国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命名,实现了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莱西的葡萄园里,农民们正精心修剪枝条;食用菌车间内,技术人员细心监测香菇生长。强村共富公司的直播间里,村党支部书记亲自上阵推介特色农产品。

从“土特产”到“大产业”,从“单一种植”到“三产融合”,莱西这座北方小城用实践证明:只要找准路径,县级市同样能在乡村振兴中大放异彩。

莱西的故事告诉我们,共同富裕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而是可以通过特色产业培育、产业链价值提升和科技创新一步步实现的现实图景。(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讯知零距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