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9日上午,鄂尔多斯市“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现场会”观摩团走进康巴什区人民法院,实地调研“人大+法院”多元解纷机制运行成效。观摩团一行实地参观了“任若玲工作室”“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诉讼服务中心、执行指挥中心等地,详细了解纠纷调解流程、代表参与机
9月9日上午,鄂尔多斯市“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工作现场会”观摩团走进康巴什区人民法院,实地调研“人大+法院”多元解纷机制运行成效。观摩团一行实地参观了“任若玲工作室”“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诉讼服务中心、执行指挥中心等地,详细了解纠纷调解流程、代表参与机制及数字化司法服务举措,对康巴什区法院创新“人大+法院”模式、以司法力量推动民生实事落地的做法给予肯定。
作为自治区惟一一家跨区划、全领域集中管辖的改革法院,康巴什区法院始终秉持“监督就是关心、监督就是支持”的理念,积极探索“人大+法院”协同联动新模式,构建起“全过程监督、全链条参与、全方位解纷”的工作格局,切实将制度优势切实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2023年9月,康巴什区人大代表驻法院“连心工作室”正式揭牌,成为代表参与司法、监督司法的重要阵地。两年多来,来自教育、金融、商业、文化、物业管理及街道社区等多个不同领域的28名人大代表先后入驻工作室,广泛参与群众接待、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实现了人大代表履职与人民法院工作提升的双向互动共赢。同时,不断创新工作机制,设立“任若玲工作室”等特色调解室,聘请11位人大代表任“特邀调解员”,着力化解多起民生纠纷;在“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人大代表与党代表、政协委员常态化值守,为群众提供专业法律咨询与纠纷调解服务。
“物业多年不作为,他们还起诉我们不交物业费,我们还要到法院告他们呢!”近日,康巴什区人民法院收到3起物业纠纷案件。立案庭法官在深入了解中发现,这是一批涉及42家商户与同一家物业公司的纠纷,存在批量诉讼风险,当即联合综治中心启动联动解纷机制,牵头组织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与业主“面对面”调解协商,采用类案示范调解的方式,对42起案件合并调解。以一户人大代表签订的调解协议为模板,其他41户商户陆续与物业公司达成和解,当场履行,这批物业纠纷案件便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这一案例正是“人大+法院”协同联动多元解纷机制成效的生动缩影。针对物业纠纷、知识产权纠纷、劳动争议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法院联合人大代表建立“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后端跟进”的全流程解纷链条:发布物业纠纷白皮书、开展巡回审判,推动物业纠纷逐年下降;依托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室,邀请代表参与化解持续5年之久的羊绒设计图案侵权纠纷,全力护航优化营商环境;在劳动争议调解中,人大代表与人社局、仲裁委联动,实现“仲裁+调解+司法确认”无缝衔接。截至目前,依托“人大+法院”多元解纷机制,共邀请人大代表参与化解矛盾19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54%。其中,1个典型案例入选自治区高院“代表+法院”工作机制落实成效案例。
“房屋面积‘缩水’,开发商迟迟不退差价,多亏人大代表和法官帮忙调解!”前不久,群众因购房合同纠纷求助法院,人大代表程跃琴主动介入,反复沟通协调,最终促成开发商退还差价,双方握手言和。这样的民生实事,在康巴什区法院屡见不鲜。
为让司法服务更贴近群众,康巴什区法院将“人大+法院”机制与民生实事项目深度融合: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诉事速办”绿色通道,人大代表参与信访听证、纠纷分流,推动劳动争议、涉企纠纷“快立快审快结”;依托24小时法院、智能法律服务终端等数字化平台,人大代表参与监督诉讼服务流程优化,助力群众“足不出户”办理立案、文书生成等业务;在司法确认中心,代表全程监督调解协议确认过程,推动调解协议顺利履行,实现案结事了人和。从便民诉讼服务到基层社会治理,从优化营商环境到关爱“一老一小”,康巴什区法院切实将“民生账单”转化为群众的“幸福清单。
下一步,康巴什区法院将继续深化“人大+法院”协同联动,进一步畅通代表参与司法的渠道,完善纠纷化解机制,提升司法服务质效,以更务实的举措、更贴心的服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为全市民生实事项目推进和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实司法保障。
来源:内蒙古法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