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人喜欢早睡?医生告诫:早睡容易患这5种病!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2 13:43 2

摘要:你有没有注意过,不管春夏秋冬,身边的老年人总喜欢天一黑就钻被窝,晚上七八点钟,电视还没播完,他们已经在床上“打呼噜”了。你问他们为啥这么早睡?

你有没有注意过,不管春夏秋冬,身边的老年人总喜欢天一黑就钻被窝,晚上七八点钟,电视还没播完,他们已经在床上“打呼噜”了。你问他们为啥这么早睡?

大多数人的回答都很朴素:“年纪大了,没事干,困得早。”听起来合情合理,但从医生的角度看,这种“早睡”,有时候不一定是身体健康的表现,反而可能是某些疾病的“信号弹”。

人上了年纪,身体的生物钟确实会往前移——这是个正常的生理变化。医学上叫昼夜节律变化,也就是“老年型睡眠节律提前”。说白了,就是困得早、醒得早。

这跟年轻人夜猫子似的作息完全不一样。可问题是,如果一个人突然比以前更早睡,甚至睡眠时间明显延长、白天还总打盹,那就不只是“变老”的问题了。这其中,可能藏着不少健康隐患。

最常被忽略的一种病就是抑郁症。别以为抑郁是年轻人才得的“情绪病”,老年人也会有,而且表现形式不一样。

年轻人抑郁,可能是哭、闹、情绪崩溃;但老年人抑郁,往往是“沉默型”的,整天没精神,吃不下饭,最典型的就是总想睡觉

你问他:“怎么又睡了?”他会说:“没事干,睡一觉。”但他的脑子里,可能正陷入一种深度的“慢性悲伤”。

有研究指出,老年抑郁患者常伴有睡眠结构紊乱,早睡早醒只是外在表现,真正的问题藏在心理里。很多老人自己都没意识到这是病,更别提主动就医了。

还有一种病,悄悄地也会让人早早入睡,那就是甲状腺功能减退。我们平常说的“甲减”,在老年人群中并不少见。

甲状腺素分泌不足,会让整个人像“电量快耗尽的手机”一样,没精神、懒得动、体温低、心跳慢。尤其典型的,就是总感到疲惫,即使没做啥事,也想往床上躺。

有些老人会觉得“我睡多一点,是因为我养得好”,但其实背后可能是代谢系统在偷偷变慢。血液检查一下T3、T4、TSH,真相就出来了。

再说一种常被误解的病——贫血。老年性贫血不是闹着玩的,尤其是那种隐匿性慢性失血造成的,比如胃肠道的小出血,或者营养吸收不良,缺铁、缺维生素B12。

这种贫血不像年轻人那样头晕眼花,它的表现往往是总是想睡觉,精力不足,特别是黄昏一到,整个人就像“气球被放了气”。

你给他倒杯茶,他都懒得伸手接。很多子女以为爸妈老了其实查个血常规,说不定就能发现问题。

你可能没听过这个词——脑白质病变,但它跟老年早睡也有关系。脑白质是我们大脑里的“传输电缆”,年纪大了,血管变硬,供血不足,这些“电缆”就慢慢老化、变脆。

结果呢?脑子反应慢了,记性差了,最明显的就是白天迷迷糊糊、晚上提前睡觉。这种变化不明显,但一做磁共振,白白的脑白质病灶就暴露无遗。

它不是老年痴呆,但却是大脑衰老的前奏。你以为他是在“养生式早睡”,其实可能是“脑子罢工前的预警”。

还有个大家经常忽略的角度,那就是心肺功能下降。尤其是慢阻肺、冠心病这类慢性病,表面看起来就是“喘点气、走得慢”,但从医生角度看,核心问题是供氧不足

氧气供不上来,人的脑子就容易疲惫,到了晚上,身体会更快进入“休眠状态”。你看那些常年吸烟的老人,或者高血压控制不好的,很多都晚上七点就开始犯困,吃完饭就想躺着。别人以为是“清心寡欲”,其实是“身体不抗造了”。

有些老人自己也觉得奇怪:“我以前十一点才睡,现在八点就熬不住了。”但他们不当回事,还以为是自己“睡得香”。

我经常跟病人家属说,“老人早睡不是错,但突然变得特别早睡,或者白天睡得也多,就得警惕了。”就像炉火突然旺了一阵,又莫名熄了,背后总有点什么。

那怎么办呢?不是说老人早睡就一定有病,但如果你发现家里老人这段时间变得“懒得出门、不爱说话、总往床上躺”,尤其是睡了还觉得累、记性也差了,那就别等着“自己好”。去医院查查甲状腺功能、血常规,必要时做个颅脑影像检查,早点发现,早点干预。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点,那就是饮食问题。有些老人吃得越来越少,尤其是蛋白质摄入不足,身体“省电模式”就会自动启动。

你想啊,连手机都知道没电要暗屏,人也一样,营养跟不上,身体就自我调节,减少活动、提前休息。

这种情况多半发生在那种“牙口不好”“不爱吃肉”“爱喝稀饭”的老人身上。看着清淡,其实营养跟不上,久而久之,身体越来越虚,精神也越来越差。

再有一点,不得不提,就是药物副作用。很多老人吃着各种药,有的降压的,有的助眠的,有的治心脏的。你可别小看这些药物的组合拳。

一些药物的镇静效果,会让人白天昏昏欲睡,晚上更早入睡。尤其是苯二氮卓类的药物,比如地西泮这类安眠药,用多了会让人“越来越困”,甚至形成依赖。

不是说不能用,而是得用得恰当。很多老人自己加量,觉得“多吃点睡得好”,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咱们讲了这么多,别让你以为早睡就一定是病,不是的。如果一个人白天精神好、晚上规律早睡,是好事。

关键是要判断这“早睡”是不是“反常的早睡”。就像一棵树,秋天落叶是自然的,但如果盛夏就开始掉叶子,那就得看看树根是不是出了问题。

我有一个病人,75岁,原来每天晚上看新闻联播后还要看一集电视剧,突然有段时间,晚饭后就上床睡觉,不看电视、不说话,儿子觉得不对劲,带他来检查,结果查出是轻度抑郁加轻微脑血管病变,经过调整用药和心理疏导,现在又恢复了以前的节奏。

所以啊,不怕身体出状况,就怕把不正常当正常。

健康这事儿,说到底就是“别忽视小变化”。尤其是老人,身体像个老机器,哪怕只是一点点节奏变慢,都可能是“零件松了”。不是让大家草木皆兵,而是提醒我们多一点心细,真正的健康,不在于吃了多少保健品,而在于你是否听懂了身体说的话。

如果你家里也有老人最近“早得奇怪”,别急着说“他愿意睡就让他睡”,带他去看看,说不定拯救的是一个被忽视的病。

参考文献:

[1]王文涛,李红梅.老年人睡眠障碍与抑郁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42(5):1084-1087.

[2]张桂玲,陈芳.老年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3,43(10):861-864.

[3]马晓旭,赵欣.脑白质病变与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21,54(3):201-205.

来源:重症科冯医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