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欧洲大地在二战的硝烟中满目疮痍,瑞士宛如一座孤岛,宣称严守中立。然而,在中立的表象之下,瑞士银行与纳粹德国之间展开了一场令人发指的暗黑交易,深刻影响了战争的走向,也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污点。
当欧洲大地在二战的硝烟中满目疮痍,瑞士宛如一座孤岛,宣称严守中立。然而,在中立的表象之下,瑞士银行与纳粹德国之间展开了一场令人发指的暗黑交易,深刻影响了战争的走向,也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污点。
1939 年8 月,随着二战爆发的阴云密布,瑞士国家银行与德意志帝国银行在苏黎世一间昏暗的会议室里,秘密签署了一份罪恶的协议。根据这份协议,瑞士国家银行以低于市价5%的折扣,收购纳粹掠夺而来的黄金。这些沾满血与泪的黄金,随后被迅速送往瑞士信贷银行的熔炉。在熊熊烈火中,比利时、波兰等国央行的独特印记逐渐消失,摇身一变成为“合法”金块。1943 年2 月,一列神秘列车缓缓驶入苏黎世,车上载着一批刻有比利时央行编号的黄金。银行职员在检查后,竟在日志中冷漠地写下:“纯度达标,无需核查来源”。战争结束后统计数据令人震惊,瑞士官方记录显示,其共收购黄金350吨,其中至少120吨来自被占领国央行,更有7吨是从集中营受害者身上搜刮来的金牙和首饰。
瑞士银行家们为了更好地服务纳粹,精心打造了“黄金走廊”。从柏林出发的黄金,通过巴塞尔火车站的秘密通道,在党卫军荷枪实弹的押运下,直达瑞士金库。瑞士国家银行副行长恩斯特·韦伯,曾在一次私人聚会上,酒后吐真言:“每一块金砖都浸透了鲜血,但我们眼里只有小数点后的数字。”这句冰冷的话语,道尽了瑞士银行业在这场罪恶交易中的贪婪与冷酷。
党卫军头目海因里希·希姆莱,为了藏匿从法国卢浮宫掠夺的18幅名画,在瑞士联合银行以“H·施密特”的化名开设账户。这些名画价值连城,相当于如今的2.3亿美元。而戈林则更为嚣张,将劫掠而来的钻石藏入巴塞尔私人银行的保险柜,账户代号为“G·瓦格纳”。1944 年,随着德军在战场上节节败退,仅巴塞尔一地,就有57 个纳粹高官账户紧急存入价值5.4亿瑞士法郎的资产。
希特勒本人也参与其中。《我的奋斗》的海外版税,通过日内瓦的“文化基金会”进行洗白,每月流入苏黎世账户的版税,竟然相当于300名德国工人一年的收入总和。直到1996 年,在国际社会的强大压力下,瑞士银行才被迫公开这笔持续至1980 年的隐秘流水,揭开了纳粹高层财富转移的冰山一角。
圣哥达隧道,作为连接德国和意大利的重要战略通道,成为了瑞士与纳粹德国讨价还价的重要筹码。1941 年,瑞士政府嗅到了危机,果断威胁德国,若德军敢侵犯瑞士领土,就炸毁圣哥达隧道。德国权衡利弊后,放弃了进攻计划。但瑞士的代价是,每月允许30万吨军火过境,并按吨收取“过路费”。与此同时,瑞士的军工厂也开足马力,为德军提供关键武器部件。比尔城的精密机床厂,夜以继日地为虎式坦克生产瞄准镜;苏黎世化工厂每月供应200吨炸药原料;厄立孔机炮的炮弹引信,80%产自瑞士。
更致命的是,瑞士在金融领域对纳粹德国的输血。1941 年,瑞士提供了10亿瑞士法郎的“巴巴罗萨信贷”。这笔钱通过里斯本,购买了葡萄牙的钨矿。每吨钨可使德军穿甲弹硬度提升30%,大大增强了德军的战斗力。纳粹经济部长冯克,在纽伦堡审判中无奈坦言:“没有瑞士的外汇通道,我们撑不过1943 年夏天。”
1938 年,瑞士颁布了《犹太人不属于政治难民》政策,这一政策如同一张死亡判决书。边境警察手持名单,无情地遣返了2.5万犹太人。日内瓦海关官员海因里希·穆勒,在日记中记录了令人痛心的一幕:“1942 年11 月,我们拒绝了一列载有800名儿童的列车,他们最终被送进了奥斯维辛集中营。”
瑞士银行不仅在经济上支持纳粹,还趁机侵吞犹太人的资产。银行要求取款者提供“死亡证明”,而集中营幸存者连亲属名单都已被焚毁,根本无法满足要求。苏黎世大通银行更是将逾期账户资产转入“慈善基金”,实际上却用于扩建滑雪度假村,在犹太人的痛苦之上谋取私利。
1946 年,《华盛顿协议》签订,瑞士仅交出6000万美元资产,而盟军情报显示,其私吞的纳粹黄金价值超过50亿美元。瑞士试图用这点微薄的赔偿,掩盖自己的罪行。直到1997 年,瑞士联合银行的保安克里斯托弗·迈里,在清理等待粉碎的二战档案时,意外曝光了54000 个无人认领的犹太人账户。在舆论的压力下,瑞士银行最终赔付12.5亿美元,但这仅仅是预估损失的1%。
2015 年,施工队在翻修百年历史的洛桑银行地下室时,发现了300箱未登记的金砖,边缘隐约可见模糊的德文印记。这些黄金的来历,或许永远无法完整拼凑。正如瑞士国家银行前董事皮埃尔·杜波依斯所说:“我们的中立,是用金砖砌成的墙。”瑞士与纳粹的这段暗黑交易,不仅是瑞士历史上的污点,也时刻警示着世人,金融监管的缺失和道德的沦丧,将会给人类带来多么巨大的灾难。
当今世界,金融体系更加复杂,我们必须从这段历史中吸取教训,加强国际合作,完善金融监管机制,防止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同时,瑞士也应当正视历史,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深刻反思,给受害者一个公正的交代。
来源:热闹海风tlu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