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交平台之上,各类摆摊致富的故事层出不穷,最近,大锅卤味的话题热度居高不下。
文|77
社交平台之上,各类摆摊致富的故事层出不穷,最近,大锅卤味的话题热度居高不下。
微博热搜榜单上,#大锅卤味#这一话题频繁现身;而在抖音平台,相关视频的累计播放量更是冲破了45亿次。
在这场热潮中,安徽的胡师傅卤味摊备受瞩目。
起初,他遭到不少网友的质疑,但他似乎并未受此影响,生意反而愈发兴旺。
然而随着央媒人民日报的介入调查,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不少网友这才惊觉,原来他宣称的月入十万,并非源于卤味的销售,而是通过教授卤味制作技艺收取培训费来实现的。
“一个卖卤菜的,平台居然有几十个号”
仅一年左右时间,胡师傅的大锅卤味在抖音上便收获了超过74万粉丝。
每天下午,他支起摊位,短短两小时的直播里,观众人数常常突破十万大关。
与那些靠才艺或颜值走红的网红不同,胡师傅仅凭一口大锅,就在网络世界站稳了脚跟。
大锅卤味的食材琳琅满目,荤素皆备。
荤菜包括猪蹄、猪头肉、红肠、牛肉,还有鸭肠、鸭头、鸭胗等;
素菜则有藕片、海带、腐竹、豆角、香菇、莴笋、豆干等。
素菜按个卖,一个三块;肉菜按斤称,价格从十元到五十元不等。
不少人慕名而来,有的甚至跨越数百乃至数千公里,只为品尝这一口美味。
排队时长动辄两小时起步,更有本地人做起黄牛生意,倒卖排队号码。
胡师傅的生意火爆异常,不得不实行限购政策,每人最多只能购买五十元的卤味。
这大锅卤味真的如此美味吗?
限购、黄牛倒号,这一现象让一位美食博主大跌眼镜。
他特意从远方赶来安徽,就为了一尝这网红卤味的真容。
然而当他到达现场时,却被眼前的长队惊呆了——大部分人需要排队三小时才能品尝到这美味。
而且,每人限购五十元,想买多少就买多少的念头就此破灭。
更让他难以置信的是,现场竟然还有黄牛在倒卖排队号码。
博主觉得这简直太荒谬了,但他还是决定排队等待。
他排到了24号,本以为很快就能轮到自己,却被告知还需要等待两个多小时。
这时,他开始动摇,考虑是否要找黄牛买票。
黄牛开价25元,博主觉得不划算,毕竟总共才能买50元的东西。
于是,他决定继续排队。
黄牛见状,降价到20元,他还是拒绝了。
周围的路人纷纷投来好奇的目光,询问这里卖的是什么,怎么这么多人排队。
排队的人们告诉他们,这是卖大锅卤味的,老板限购,每人只能买五十元。
路人们纷纷摇头,表示现在的年轻人真会玩,抢这玩意吃,能有多好吃?
博主排了两个多小时的队,终于轮到了他。
他本想多买一些,但老板却拒绝了,说后面还有从外省赶来的顾客专门来买这个。
老板还让他回头看看排队的人数,说他的这些东西三四个小时就能卖完,一天能赚三四千元。
博主好奇地问味道如何,老板却神秘兮兮地说,这个不能告诉他,要交钱当学徒才能传授配方。
博主买了两盒素菜,找了个地方住下,开始品尝。
他先尝了素鸡,觉得味道还行,又尝了豆角,却发现根本没味道。
几个菜尝下来,他只觉得蒜香味很浓。
当他尝到猪头肉时,彻底崩溃了,他排了两个多小时的队,就买到了这样的东西?
他说,他越吃越生气,最后甚至爆了粗口。
他吐槽说,这卤味根本没入味,食材都是一个味道,猪头肉还渗着血水,简直就是“调料刺客”。
尽管质疑声不断,但胡师傅的大锅卤味依然热度不减,甚至吸引了大量创业者跟风入局。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这表面上是卖卤味,实际上是在打造个人IP,最终目的是售卖培训课程。
据悉,胡师傅已经开启了全国收徒模式,以3980元的高价售卖配方,并承诺三天速成。
如果距离较远,还可以选择线上教授。
这一举动吸引了大量创业者前来报名。
然而当越来越多的人被摆摊视频吸引,交钱拜师、购买设备、辞职创业后,现实却给了他们一记重重的耳光。
据《法治日报》报道,今年3月初,河北衡水的一对夫妇专程前往安徽学习技术,并缴纳了2980元的学费。
培训结束后,他们又购置了三轮车、大锅、食材等设备,信心满满地回到老家开摊。
然而结果却令人失望。
他们摆了20多天的摊,生意一直没有起色。
大多数时候,一天只能卖出五六十元,最好的一天也只卖出了三百多元。
他们开始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
“一大锅卤味,师傅说他一个半小时就能卖完,而我几天都卖不完。
当初交学费的时候看到师傅那里有很多人排队,到自己出摊却空无一人,这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这对夫妇不停地吐槽。
更让他们雪上加霜的是,他们发现自己的城市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大锅卤味摊。
从菜品、摆放方式到营销话术,都几乎一模一样。
显然,大家都是“同一个师傅教出来的”。
同样地,这些摊主的生意也都十分惨淡。
市场已经被同质化竞争所淹没。
随着越来越多的学徒交学费摆摊却以失败告终,
终于有倒闭的学员站出来揭露整个摆摊暴富模式其实是一场营销骗局,并非真实的市场机会。
随着短视频平台兴起,不少人被“低成本高回报”的摆摊生意吸引,“大锅卤菜”这看似诱人的创业机会背后,实则暗藏玄机。
有眼尖的网友发现,某些卤菜摊前顾客排起长龙,实则是摊主请的“托儿”。
这些“托儿”轮番上阵,营造出生意火爆的假象。
更令人咋舌的是,摊主还会组建微信群,通知附近网友前来排队购买,事后退还购货款,只为拍出热闹的视频。
不明真相的观众看到这些视频,往往会被“月入十万”的宣传语吸引,交钱学习所谓的“摆摊秘籍”。
闫柯夫妇便是众多受害者中的一对。
他们看到相关视频后,满怀憧憬地前往安徽学习卤味制作技术,缴纳了2980元的学费。
学成归来后,他们在老家支起摊位,却遭遇了残酷的现实。
每天的销售额少得可怜,大多时候只有五六十元,即便生意最好的一天,也仅仅卖出三百多元。
更让他们感到绝望的是,城市里类似摊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竞争异常激烈,生意愈发难做。
除了闫柯夫妇,还有不少人花费数千元学习牛杂煲、手工艺品等项目,
结果发现所学内容与网上免费的教程相差无几,所谓的“独家秘方”根本子虚乌有。
这些摊主真正盈利的方式,并非销售产品,而是收取高额学费。
为了吸引更多学员,这些摊主在直播间里也是煞费苦心。
他们安排“演员”在直播间排队购买商品,营造出抢购的紧张氛围。
一旦有人提出质疑,便会被迅速刷屏掩盖。
他们还会夸大其词地宣传自己的学员遍布各地,承诺包教包会,月入过万。
然而当学员发现自己上当受骗时,他们又会以各种理由推卸责任,拒绝退费。
更令人震惊的是,某些MCN机构为了追求流量和热度,
要求合作商家每天制作“高冲突性”的视频,剧情的吸引力远比产品的实际品质重要。
这导致一些学员为了拍摄视频,故意减少货品供应,让真实消费者失望而归,甚至引发了肢体冲突。
人民日报昨天就发布发表文章,揭露了这种骗局的真面目。
文章指出,摊主通过请托制造摊位火爆的假象,再配合直播吸引观众,最终目的是骗取学员的学费。
有网友分享了自己与某卤味摊主的聊天记录,对方以高收入为诱饵,承诺包教包会,却故意拖欠押金,推卸责任。
这些所谓的“财富导师”,实际上是在批量生产“虚假摊主”。
他们传授的,并非真正的摆摊技巧,而是如何拍摄吸引人的视频,如何制造虚假繁荣。
正如网友所说:
“昨天你雇人排队买卤味,今天学员排队交学费,明天又该轮到谁上当受骗了?”
如今胡师傅被央媒点名后,胡师傅这下慌了神,赶紧把抖音账号名字改了,还把评论区给关了。
可这又有啥用?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
胡师傅的所作所为,说白了就是批量生产“虚假摊主”。
他教的不是摆摊的真本事,而是怎么拍视频、怎么造假。
这种行为,不仅坑害了学员,也败坏了整个行业的风气。
创业本就不易,需要脚踏实地、用心经营。
像胡师傅这样靠虚假宣传和欺诈手段谋取利益,终究是走不远的。
希望广大创业者能擦亮眼睛,别被这些“致富假象”给蒙蔽了。
来源:法老再发文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