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少时候,癌症是从那些不起眼的“小毛病”一步步爬上来的。那些日常里我们常忽略的信号,比如胃里不舒服、拉肚子带血,或者嘴巴里总有个小口子不长好,这些本该及时管管的小问题,如果一拖再拖,就可能给癌细胞开门。
不少时候,癌症是从那些不起眼的“小毛病”一步步爬上来的。那些日常里我们常忽略的信号,比如胃里不舒服、拉肚子带血,或者嘴巴里总有个小口子不长好,这些本该及时管管的小问题,如果一拖再拖,就可能给癌细胞开门。
医学上讲,癌症的发生往往跟慢性炎症、感染或生活习惯纠缠不清。根据权威指南,及早留意这些变化,能大大拉高治愈几率。
胃溃疡特别常见,胃酸把黏膜啃出个坑,本来是良性病变,可数据摆在那儿,大约3%到5%的患者,如果不治好,会慢慢转向胃癌,尤其是溃疡大、病程长、年纪大的。 国家卫健委的胃癌诊疗指南里头提到,早期的胃癌症状跟溃疡差不多,上腹胀痛、饭后难受、甚至黑便啥的。
为什么会这样?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头号推手,它搅和胃黏膜,促细胞异常增生。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专家分享过一个45岁男士的案例,一年内胃镜五次都说是溃疡,半年后却确诊胃癌。
溃疡不愈,边缘不规则,或者痛感变了样,得赶紧胃镜加活检。别觉得麻烦,梅奥诊所的指南强调,这俩检查是金标准,早抓早治,5年生存率能翻倍。生活上,少抽烟喝酒,多吃清淡,管住嘴迈开腿,就能少点风险。
接下来是大便带血,这症状一出来,好多人直奔痔疮去想。可权威医学可不这么简单。Endoscopy杂志的一项荟萃分析,汇总31项研究,4.5万患者数据,每5.3个便血的,就有1个查出直肠癌。 人民网健康频道报道,大肠癌首发症状里,便血占48.6%,尤其是直肠癌患者。
癌肿长大,血管易破,血混在粪里呈暗红或柏油样,还可能带黏液。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有个七旬老太太,便血10年拖着,结果肠镜见两个瘤。 亮红血多是下段问题,暗血上段,得警惕。
50岁以上,家族史或排便习惯变了,更得查结肠镜。便血绝不是小事儿,早诊能避开大麻烦。
口腔溃疡这东西,谁没遇过?咬一口苹果,里面破个小口,涂点药就好。可如果超两周不愈,边缘模糊,反复同一个地方,就得敲警钟了。
口腔癌早期就表现成不愈合溃疡。 江苏省卫生健康委的健康频道说,超过3-4周还痛,就可能是癌前兆。
为什么风险高?吸烟喝酒、HPV感染、免疫低下,都在推波助澜。癌前病变及时处理,就能挡住癌变。口腔癌常伴颈淋巴肿大,早诊治愈率90%。
建议:少辣少酒,定期口腔检查。良性溃疡7-10天好,反复超两次就去医院。 这事儿接地气,谁都可能碰上,早留意,少点后怕。
肝硬化这病,听着就沉重,可它跟肝癌的联系密不可分。很大一部分肝癌患者之前就有肝硬化,风险显著增高。 美国肝脏基金会指出,肝硬化是疤痕组织,推高癌变几率,尤其乙丙肝患者。
慢性乙肝丙肝、遗传病、糖尿病,都是帮凶。 肝硬化下一步易转肝癌,早期无明显症状,但黄疸腹水来袭就晚了。 临床肝胆病杂志研究,种族因素也影响,HCV感染者肝硬化到HCC风险更高。
70-90%原发肝癌有肝硬化基础。 预防关键:抗病毒治疗,戒酒控糖,每6月超声筛查。Health365文章强调,NAFLD不治也易硬化癌变。 家族史、肥胖、糖尿病都加码。 说白了,肝是解毒器,宠坏了它,后果自负。早管,早安心。
溃疡性结肠炎,简称UC,这是一种慢性肠炎,反复发作,肠壁老受损。它增加结肠癌风险,还可能脱水、骨质疏松。 炎症性肠病患者结直肠癌风险综述显示,病变程度、持续时间、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是主因。
UC患者是大肠癌高危族,炎症刺激癌变。UC发病率比普通人高20倍,10年后癌变风险升。 Mayo Clinic的结肠癌指南,又列UC为风险因素。 遗传、氧化应激、免疫异常、菌群失调都参与炎癌转化。炎症在肿瘤形成中关键。 管理上,5-ASA药物控制炎症,每1-3年结肠镜。
长期咳嗽加咯血,这组合一听就让人心慌,尤其抽烟的。持续咳嗽在吸烟者中,咯血更可能癌相关。 丁香园智慧问答,肺癌咯血间断少量,痰中血丝。痰中带血是肺癌提示,超3周干咳警惕。 澎湃新闻,咳血不等于生存短,但需查。
吉林省肿瘤医院,慢性咳嗽是肺癌早期常见。 默沙东诊疗手册,肺癌是40岁以上吸烟者咯血主因。 丁香园医院汇,咯血常见支气管肺癌。长期干咳多非癌,但咯血得重视。 低剂量CT筛查,戒烟是关键。肺是呼吸命根,咳别不当回事。
最后,慢性胰腺炎,疼起来要命,还易藏癌。世界胃肠病学杂志,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密切相关,共危险因素。 慢性胰腺炎危及营养、糖尿病。 潍坊市立医院,钙化型癌率高。 酶补充、限酒,影像随访。胰腺隐蔽,早查保命。
这些“小病”串起来看,癌症的影子就出来了。
炎症、感染、生活坏习惯,都是推手。
可好消息是,早发现,早干预,结局大不同。
我国胃癌患者约占全球40% 警惕这一“喂”出来的癌症 每日商报
来源:原老师历史小沙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