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常听高净值朋友抱怨:“CRS一来,海外资产是不是全透明了?”“办个香港临时身份,是不是就能避开信息交换、不用补税?”——且慢,这个想法很危险!
最近常听高净值朋友抱怨:“CRS一来,海外资产是不是全透明了?”“办个香港临时身份,是不是就能避开信息交换、不用补税?”——且慢,这个想法很危险!
这背后其实藏着一个很多人踩过的大坑:香港身份证(不管临时还是永居)和 香港税务居民身份完全是两码事!一旦搞混,不仅省不了税,还可能被税务局追查。今天就用大白话拆清楚,从身份认定到真实省税案例,教你如何合规用好政策
好多人误以为“拿到香港身份证,就等于能享受香港低税制”,结果白白多交税。
这两者的区别,就像“有驾照”和“能开出租车赚钱”——一个是居住资格,一个是纳税身份,主管部门和效力完全不同!
▪香港身份证:只代表你能在香港居住(临时身份是短期,永居是长期),由入境事务处签发。
想成为香港税务居民,得满足以下任一“硬条件”:
个人:
在香港有固定居所,生活或工作重心在此,无长期离港计划(即“通常居住”);或一个课税年度内在港住满180天,或连续两年住满300天。企业:
在香港注册成立;或虽注册在境外,但实际管理和控制(如召开董事会、做出重大决策)发生在香港。真实案例:
刘先生拿了3年香港临时身份证,但每年在港不足100天,家人、房产和主要收入来源仍在内地。结果被内地税务局要求补税——因他仍属于内地税务居民,全球收入都需在内地纳税!
即使符合条件,也要拿到香港税务居民身份证明书(Certificate of Resident, CoR),才算拥有官方认可的“省税门票”。
CoR 有什么用?
跨境交易可享受协定税率(如内地向香港公司分红,预提税可从10%降至5%);CRS信息交换时,金融机构会识别并将你的信息报给香港税务局;避免被两地双重征税。手把手申请CoR:
下载表格:前往香港税务局官网,选择个人或企业对应申请表;准备材料:个人:身份证明、住址证明(水电账单)、在港工作或家庭关系证明;企业:商业登记证、董事会记录、财务报表、收入来源说明等;递交申请:将材料邮寄至税务局,审核周期通常为21天,缺件会通知补交;领取证明:CoR有效期通常为一年,到期需重新申请。成功案例:
B先生将公司和家庭迁至香港,内地房产转为出租,成功取得CoR。最终被认定为香港税务居民,资产信息仅报给香港——这就是CoR的“威力”!
之所以越来越多人争取香港税务居民身份,是因为省税效果实在明显!
香港实施属地征税原则——仅对源自香港的利润征税,海外收入一分钱税不用交。
企业可省税项:
利得税低:首200万港元利润税率为8.25%,超出部分为16.5%(远低于内地的25%);资本利得免税:处置境外股权/资产所得的收益,无需缴税;股息免税:来自海外子公司的分红,一般无须在香港交税;跨境分红优惠:若香港公司持有内地公司≥25%股份,预提税可降至5%。个人可省税项:
薪俸税低:实行2%-17%累进税率,且有子女免税额、房贷利息扣除等;海外收入免税:包括境外工资、股息、租金等;在内地工作不满183天,劳务报酬可免内地个税。此外,香港已与超50个国家/地区签订税收协定,避免双重征税,资金还可自由进出。
真实架构案例:“香港控股 + 前海公司”,一年省税260万
来看一个真实操作案例:
某科技公司通过“前海子公司 + 香港控股公司”架构,在取得香港税务居民身份后,年省税款超260万元。
操作步骤:
前海子公司享受税收优惠:企业所得税按15%征收(标准为25%);研发费用可100%加计扣除;利润分红至香港公司:因持股超25%,内地预提税由10%降至5%;注意:
不可设置空壳公司!香港及内地税务机关会核查是否具备实际办公、员工及业务活动,否则不仅优惠取消,还需补税+罚款。
CRS 背景下,务必避开这些“红线”
CRS的本质是提升税务透明度,旨在打击逃税,不影响合规税务规划。
提醒大家注意:
身份需动态管理:每年检查居住天数、公司决策地是否仍在香港;材料真实完整:申请CoR时务必提供真实住址证明、会议记录等;处理好双重税务居民身份:如同时符合两地标准,需按协定条款确定最终居民身份;严禁空壳架构:公司和业务需具实质,否则面临重点稽查。CRS不可怕,合规规划才是正道。弄懂规则、拿到CoR、搭好架构,才能真正借助“香港+大湾区”政策实现稳妥省税。
来源:百利来专业注册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