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9日至9月7日,第二十八届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在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掀起热潮。这场以“领潮而立,向新而行”为主题的盛会,不仅创下91万人次观展、57.53亿元成交的亮眼数据,更以用户共创、技术平权、文化破界三大核心亮点,成为观察中国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窗口。
8月29日至9月7日,第二十八届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在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掀起热潮。这场以“领潮而立,向新而行”为主题的盛会,不仅创下91万人次观展、57.53亿元成交的亮眼数据,更以用户共创、技术平权、文化破界三大核心亮点,成为观察中国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窗口。
与往届车展“品牌主导”不同,本届车展用户成为绝对主角。长城汽车将展台核心位置留给车主,哈弗、魏牌等六大品牌车友现场分享自驾故事,甚至通过“车主设计工坊”参与新车外观定制。这种“去商业化”的创新,让车展从单纯的产品展示变为“汽车爱好者的嘉年华”。
跨界合作更显脑洞大开:美食博主乌啦啦现身哈弗展台,驾驶猛龙2026款挑战滑轮组、陡坡等越野科目,以“寻找美食需跋山涉水”的真实需求,生动诠释Hi4 2.0智能四驱系统的全场景适配能力。
其一句“豪华不是靠车标,而是靠真正的技术”,直接击中Z世代对实用价值的追求。预售11.28万元起的哈弗大狗PLUS,更通过“现金优惠+置换补贴”组合拳,让“技术普惠”落地生根。
本届车展成为智能驾驶技术落地的试验场。华为乾崑ADS 4.0系统首次实现“无断点城市NOA”,极氪9X、岚图追光L等车型标配激光雷达与空气悬架,重新定义50万级豪华标准。
更值得关注的是,比亚迪、小鹏等品牌通过自研芯片(如小鹏图灵AI芯片)和大模型(如理想VLA司机大模型),将高阶智驾成本压缩至主流消费区间。
L3级自动驾驶的合法化,成为本届车展的里程碑事件。搭载该技术的车型不仅配备驾驶员监测系统与军工级数据记录仪,更通过预认证测试实现“车企首担事故责任”。
正如观众在试乘MG4半固态电池版后所言:“现在花10万元就能买到以前百万豪车才有的安全配置,这才是真正的进步。”
与往届豪车馆星光熠熠不同,2025年成都车展的16号馆被小米、红旗等本土品牌占据,保时捷、兰博基尼等超豪华品牌集体缺席。
这种“格局重构”的背后,是消费者对“豪华”定义的彻底转变——极氪9X凭借47.99万元起的预售价、22个自由度拟人交互机器人,以及韩红等明星的现场下单,证明“技术实力才是新豪华”。
自主品牌的技术自信,更体现在全链条创新上:宁德时代钠电池、捷途纵横G700水陆两栖概念车、鸿蒙智行全场景服务生态,形成从研发到应用的完整闭环。
正如小鹏汽车通过人形机器人IRON实现22个自由度交互,理想汽车以“比人类安全十倍”的VLA司机大模型,中国车企正以技术迭代速度重塑全球竞争规则。
成都通过“购车补贴+购车一体化服务专区”,直接拉动订单量同比增长30%。三轮消费奖励叠加“金喜驾到”黄金车牌抽奖,让消费者在享受科技盛宴的同时,切实感受到政策温度。
更巧妙的是,“票根经济”与文旅联动——凭车展门票可享全城近千家商户折扣,青城山、武侯祠等景点同步推出“车展专属路线”,将展会流量转化为城市消费增量。
这种“展会+城市”的共生模式,让成都车展超越商业范畴,成为科技普惠与文化认同的桥梁。从儿童交通公园到宠物公益活动,从工厂研学到非遗竹编展示,车展通过多元场景连接技术创新与生活需求。
正如观众在体验元宇宙驾驶舱后所说:“未来出行不再是冷冰冰的参数,而是能触摸、能参与的真实生活。”
2025成都车展以“新”“智”竞秀,既见证中国汽车产业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的转型,也展现成都作为西部中心城市的开放姿态。当固态电池、智驾大模型与巴蜀文化深度融合,这场盛会已成为观察中国汽车工业崛起与城市发展共生的重要样本。
未来,成都车展将继续以“展”为媒,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注入持久动能。
来源:听涛哥说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