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继续在这里提前声明一点,笔者写作误读红楼系列的目的,第一是揭示末世红楼梦显隐文本里朝代、地域、人物真实身份及改朝换代里大悲剧的真相;第二是根除各种各样误读带来的历史和文学误会,还某些历史人物孙元化、马士英和天下最好的媳妇秦可卿一个清白;第三是不让后来的红楼梦研
金缕曲和采湘清· 赵我佩
记折河干柳。
甚萧条、斜阳古道,暮鸦时候。
离恨一肩挑不起,抵死教人禁受。
料潭水、情浓于酒。
叹我身如红豆粒,便枝枝、叶叶相思透。
清泪湿,眼波溜。
与君遥隔天涯久。
忆当年、红楼夜月,玉箫同奏。
旧雨而今云样远,梦也怎生难就。
问两地、是谁消瘦。
寄语加餐须努力,更秋凉、珍重双罗袖。
愁病撇,解眉皱。
继续在这里提前声明一点,笔者写作误读红楼系列的目的,第一是揭示末世红楼梦显隐文本里朝代、地域、人物真实身份及改朝换代里大悲剧的真相;第二是根除各种各样误读带来的历史和文学误会,还某些历史人物孙元化、马士英和天下最好的媳妇秦可卿一个清白;第三是不让后来的红楼梦研究者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第四是使那些研究认识论和方法论有重大误差的和研究方向稍有偏差的人的理论臻于完美。这里没有那种恶意攻击别人、哗众取宠、借着打击异己错误理论抬高自己的目的。
冯春晖先生(1772-1836),字丽天,号旭林,别号梅屿,河南光州(今属信阳)人。清嘉庆三年(1798)举人,嘉庆十年(1805)二甲进士。历任山东济阳知县(嘉庆十一年至十五年,1806-1810)、掖县知县(嘉庆十五年至十九年,1810-1814)、历城知县(嘉庆十九年至二十年,1814-1815)、德州知州(嘉庆二十年至道光三年,1815-1823)、临清直隶州知州(道光三年至六年,1823-1826)、兖州知府及武定知府(道光六年至七年,1826-1827)、曹州知府(道光七年至九年,1827-1829)、东昌知府(道光九年至道光十三年,1829-1833)。道光十三年(1833)谢病归里。道光十六年(1836)卒于家,时年六十五岁。冯春晖一生著作有《椿影集》六卷,含《年谱》一卷(清王心照撰)、《拳石山房遗诗》一卷(内分上、下卷)、《拳石山房杂著》一卷、《东山酬唱》一卷(内分上、下卷)、《济北颂言》一卷、《行述》一卷(清冯喜赓撰),清道光十六年(1836)基福堂木活字本。
冯春晖的《和红楼梦菊花诗用元韵》是一组尚未受到学界广泛关注的红学作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以下是对冯春晖及其作品的红学观点的分析:
1. 对《红楼梦》的模仿与借鉴
冯春晖先生的这组诗作在用典和寓意上与《红楼梦》原作较为相似。例如,他使用了陶渊明的典故,如“忆旧还寻陶令盟”与“神绕柴桑索旧盟”,以及“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与“小杜风流陶令句,清新传颂到于今”。这表明他在创作时极有可能模仿、借鉴了《红楼梦》原作的部分构思。
2. 诗作的风格与主题
尽管冯春晖先生的诗作在形式上模仿了《红楼梦》的菊花诗,但并未承袭原作中诗作各异的风格,且与《红楼梦》的情节、人物无直接关联。他的诗作继承了咏菊诗的抒情传统,借菊花意象寄托个人情怀,整体风格连贯统一。诗中细致描摹了菊花临风傲霜的物态,并通过“霜枝雨叶手披来”“况贮瑶瓶景更幽”“绘得秋英惯傲霜”等句,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作者赏菊的细节。
3. 托物言志与隐逸情怀
冯春晖先生的诗作不仅描摹菊花,更通过菊花这一意象寄托了个人情怀。诗中反复使用陶渊明的典故,如“好觅罗含新宅第”“他年偕隐秦川畤”等,体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些诗句不仅切合了菊花的文化意蕴,也反映了作者在宦海沉浮多年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4. 文学史料价值
冯春晖先生的《和红楼梦菊花诗用元韵》虽然在艺术成就上难以独占鳌头,但作为反映《红楼梦》嘉道时期流传情况的文学史料,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这组诗作不仅反映了冯春晖对《红楼梦》的浓厚兴趣,也体现了他对小说、戏曲的阅读旨趣。
5. 《椿影集》的文学史料价值
冯春晖先生的《椿影集》中不仅有《和红楼梦菊花诗用元韵》,还有对蒋士铨戏曲的题咏之作,这些作品共同体现了冯春晖对文学的广泛兴趣。《椿影集》中对一些特殊事件的记述,也赋予了其一定的历史文献价值。
冯春晖先生的《和红楼梦菊花诗用元韵》不仅在文学上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更在红学研究中提供了反映《红楼梦》流传与接受的重要史料。有机会了好好研究。
附录:《和红楼梦菊花诗用元韵》现录全诗
忆菊
闲来何事最萦思,水阁行亭独步时。
到眼芳菲终有恨,恣情蜂蝶总无知。
魂销梦里怜香冷,醉倚风前怨信迟。
好觅罗含新宅第,尘氛涤尽待秋期。
访菊
寻芳恰伴故人游,篱畔初逢为小留。
几度溯洄羞索笑,一枝消瘦不胜秋。
酴釄白玉前因幻,风雨重阳往事悠。
记取萦纡彭泽径,恐将烟水涨溪头。
种菊
霜枝雨叶手披来,闲向窗前著意栽。
饶有芳心深自蕴,须知笑口不轻开。
细锄明月疏泉脉,偏绕东篱酧酒杯。
寄语奚童勤护惜,朱旛好系绝纤埃。
对菊
一捻燕支一缕金,寒宵相对系情深。
瘦逢知己添新恨,澹到忘言怯细吟。
佳友从来夸晚节,故人此际许知音。
他年偕隐秦川畤,卧诵黄庭石磴阴。
供菊
清姿冷艳本无俦,况贮瑶瓶景更幽。
新汲甘泉数升水,平分老圃一天秋。
金樽有酒花同醉,秀色堪餐我倦游。
最喜高风随处好,几长檠短可淹留。
咏菊
逃禅不受俗氛侵,雅趣犹怀白雪音。
诗思宛随秋思远,香魂常绕梦魂吟。
月移深院催幽兴,露冷残更写素心。
小杜风流陶令句,清新传颂到于今。
画菊
得句归来兴更狂,茶清烟冷细评量。
还凭彩笔添垂露,绘得秋英惯傲霜。
拂拂临风思弄影,霏霏满纸已流香。
分明一幅幽人照,写入花丛伴夕阳。
问菊
漫道幽情只自知,许将芳讯透疏篱。
前身帝女魂何在,昨夜秋风睡可迟。
底事两开留别泪,凭谁九日话相思。
黄花若共骚人语,定是寒窗夜雨时。
簪菊
癖性痴情晓夜忙,才偷片刻试新妆。
卷帘风静香堪袭,落帽人看喜欲狂。
从此搔头不须玉,趁今蓬鬓未成霜。
朝来对镜迥然笑,疑是簪花曲水旁。
菊影
仙姿迥出尘寰外,疏影犹移曲槛中。
自顾应怜形寂寞,魂离怕听玉璁珑。
逼真高节都成幻,着色秋花总是空。
就里澄怀参道妙,一天明月正朦胧。
菊梦
洗净铅华韵自清,无端一梦或分明。
云封畦圃迷香径,神绕柴桑索旧盟。
减却秋容人未觉,惊残离绪雁初鸣。
杨花只解风前舞,纵使春眠也薄情。
残菊
小窗微醉枕斜欹,坠粉零红秋老时。
别院霜清香冷落,隔篱月上影离披。
长春有种开徒早,后此无花悔却迟。
范谱元诗珍重甚,空言何足慰相思。
注:本文参考部分专业文献。
来源:狗血奇葩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