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位于碾庄镇徐海公路南侧的淮海战役碾庄圩战斗纪念馆庄严肃穆。高耸的纪念碑前,一束束鲜花整齐摆放,清香四溢,寄托着人们对革命先烈的无限追思。
清明时节
邳州市各红色教育基地
迎来祭扫高峰
市民们通过敬献鲜花
参观展览等多种形式
重温革命历史,缅怀先烈功绩
传承红色基因
战火记忆·鲜花寄思
淮海战役碾庄圩战斗纪念馆
位于碾庄镇徐海公路南侧的淮海战役碾庄圩战斗纪念馆庄严肃穆。高耸的纪念碑前,一束束鲜花整齐摆放,清香四溢,寄托着人们对革命先烈的无限追思。
上午9时许,祭扫群众陆续来到纪念馆。在烈士墓区,来自上海的戴天红正在为祖父扫墓。他的祖父是戴庄镇林庄人,1939年参加新四军,1944年为革命牺牲。这些年每到清明,他都会专程回来祭扫。
“我们要让子孙后代永远铭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我们要传承红色基因,为党和国家的事业贡献力量。”戴天红表示。
纪念馆内,碾庄圩歼灭战纪实展吸引了不少参观者。展览通过珍贵的历史资料和实物展品,全面展现了这场关键战役的全过程。参观者不仅深入了解了战斗始末,更被革命先烈不畏牺牲、英勇奋斗的精神所震撼。
“通过缅怀先烈、重温历史,我深刻体会到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这种精神将激励我努力工作,为社会多作贡献,让生命更有意义。”市民王林动情地说。
松柏常青·精神永驻
王杰烈士陵园
清晨的王杰烈士陵园,柔和的阳光洒落在苍翠的松柏之上,显得格外庄严肃穆。烈士墓前,前来祭扫的学生和市民静静肃立。毓秀高级中学的师生们统一着装、整齐列队,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烈士敬献花篮,表达深切哀思。
“我们全体师生要以王杰烈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为榜样,在工作和学习中奋勇争先,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英雄精神永放光芒。”毓秀高级中学德育处主任王士克表示。
当天,许多家长特意带着孩子前来祭扫。孩子们手捧鲜花,恭敬地摆放在烈士墓前,随后挺直腰板行少先队礼。那一张张稚嫩的脸庞上,写满了对英雄的崇敬之情。
市民张井说:“我特意选在清明节带孩子来祭扫,就是要让他铭记历史、传承精神。英雄的故事需要代代相传,王杰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每年清明,退伍老兵侯选民都坚持来王杰烈士陵园祭扫。他说,正是王杰精神的感召,让他毅然穿上军装。站在烈士墓前,这位老兵依然心潮难平。
侯选民激动地说:“《革命熔炉火最红》这首歌我一直铭记在心。王杰烈士就像熔炉中锤炼出的精钢。在新时代,我们更需要传承这种百炼成钢的革命精神。”
童心向党·薪火相传
小萝卜头纪念馆
清明时节,八路镇小萝卜头纪念馆迎来祭扫热潮。作为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纪念馆通过丰富的实物展陈和详实的历史资料,生动再现了共和国最小烈士宋振中(小萝卜头)及其家人在狱中坚持斗争的革命事迹,吸引了众多市民和学生前来缅怀。
展馆内,小萝卜头一家在恶劣环境中展现的坚贞不屈和英勇斗争精神深深打动了每一位参观者。
学生梁志康说:“小萝卜头在狱中仍坚持学习的精神特别值得我们学习。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我们更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来自宿迁的金有武女士特意带着上小学的儿子前来参观。
金有武告诉记者:“实地参观让孩子真切感受到革命先烈坚强不屈的意志和深厚的爱国情怀,这种教育意义是课本无法替代的。”
据了解,清明期间,小萝卜头纪念馆日均接待量达7000人次。众多来自周边地区的市民怀着崇敬之心,前来缅怀革命烈士小萝卜头,传承红色精神。
小萝卜头纪念馆讲解员王铭介绍:“很多游客自发带着鲜花和糖果前来祭奠。我们在客流高峰时段还会增加志愿讲解场次,更好地传播红色文化。”
记者 / 鲁瑞宝 吕立三 马艺萌
摄影 / 郭家良 王自江 陈超群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