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阳和太原的关系,宋太宗毁掉晋阳城,为北宋亡国埋下伏笔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5 23:59 1

摘要:山西的历史文化名城众多,如太原、临汾、大同等等。但现在的太原城却只有一千年左右的历史,相比于大同等城市还远远不及,这是为什么呢?

山西的历史文化名城众多,如太原、临汾、大同等等。但现在的太原城却只有一千年左右的历史,相比于大同等城市还远远不及,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在太原的土地上,曾有一座历史更悠久的名城,这座城市叫做晋阳,自战国到五代十国,晋阳一直是北方最重要的城市之一,还曾作为国都。只可惜,这座城市却被北宋的第二位皇帝赵光义给毁了,然后,宋朝再兴建了现在的太原城。

(晋阳城和太原城的位置示意图)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段历史。

我们先来理一理太原和晋阳的关系,免得绕来绕去,说不清楚。

太原,这一地名出现的较早,《诗经》和《尚书》里就有太原一词,原指汾河中游的广阔平原地带。

晋阳,出现于春秋末期。公元前497年,晋国贵族赵简子在太原盆地北端,晋水的北岸,悬瓮山的东侧,今太原晋源区古城营村一带,修筑了一座方六里的城池,这就是晋阳城。

自春秋晚期到北宋初年,太原更多是用于行政区域地名,而晋阳则多指城市。

秦朝时,天下初设三十六郡,后增长到四十多郡,今山西境内有河东、上党和太原等三郡,其中太原郡的郡治就是晋阳。

汉朝延续秦朝的区划,晋阳城仍然为太原郡的郡治,同时又是十三刺史部中并州的驻地。汉文帝还是代王的时候,代国的国都就是晋阳(有争议,有说榆次或平遥)。

一直到西晋,晋阳仍然为太原的郡治,并在西晋时期加以扩建。两晋南北朝时期,晋阳城多次作为都城和实际上的政治中心。

东魏和北齐时期,晋阳城的北面分出了一块地,设立了太原县。此时,晋阳县和太原县同时存在,晋阳县县治仍然为晋阳城。

隋朝的时候,并州和太原郡的治所还是晋阳城。

(李渊父子进军长安路线)

隋末,天下大乱,隋炀帝杨广的表哥李渊,从晋阳起兵,向西南直取长安,并最终取代隋朝而建立唐朝。

唐朝的时候,晋阳是北都,地位非常高,仅次于长安和洛阳。

我们再简述一下,从战国到北宋初,晋阳的地位:战国时期赵国都城、秦太原郡治、汉初代国都、汉并州治、曹魏并州治、西晋太原国都、前秦都城、北魏并州治、北魏末期实际行政中心、东魏下都和实际行政中心、北齐别都和实际行政中心、隋太原郡治、唐初并州治、唐北都、前晋都城、后唐西京和北京、后晋北京、后汉北京、北汉都城。

中国古代史的前半段时间里,晋阳是和长安、洛阳比肩的存在,北方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因此,人们把晋阳视做“龙城”,认为这里有“王气”,会出很多帝王。

晋阳为何能有如此地位?主要是它的地形太好了。

晋阳城位于汾河谷地,三面环山(吕梁山、太行山),东临汾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它还控制着华北与中原的交通要道,是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王朝的争夺的焦点,素有“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之称。

然而,这一切,在北宋初年戛然而止。

五代十国晚期,北汉割据政权的皇帝刘崇,于公元951年,派人出使辽国,自称“侄皇帝致书于叔天授皇帝”,取得了辽国的支持。依靠辽国的支援和晋阳坚固的城防,北汉先后打退了后周世宗柴荣,和宋太祖赵匡胤的几次进攻。

宋太宗赵光义在取得帝位以后,于979年,御驾亲征,再次围攻晋阳。在截断辽国援军的情况下,赵光义对晋阳城发起猛攻,宋军箭矢消耗百万,晋阳城墙“状如刺猬”。宋军围攻一个月以后,北汉后主刘继元心力交瘁,最终投降。

刘继元投降后被封为“彭城公”,于991年去世,得善终。

但晋阳城就没有这么好结果了。

赵光义认为晋阳城的城防太坚固了,“山川险固、城垒高深”,多次成为割据势力的核心,必须彻底摧毁晋阳城以绝后患。

同时,民间传说中“龙城”的说法,也让赵光义十分忌惮。风水师又说,晋阳属水,宋朝又以火德自居,水会是火的克星,因此必须把晋阳的风水彻底坏掉。

赵光义在攻破晋阳后的第五天就下令毁城。

宋军先是用火烧,大火烧了三日都没熄灭。晋阳城烧成焦土之后 ,赵光义还不放心。第二年涨水季节,他又命令引汾河和晋水的水来灌城,彻底泡烂地基。同时,宋军削平系舟山,以拔除“龙角”,把新城街道改成钉字形,以“钉破龙脉”。

赵光义在毁掉晋阳城之后,也废除了晋阳县,但他保留了太原县,把县治迁到了唐明镇(今太原老城区),原来晋阳城的废墟地带,也划归太原县管辖。

自此之后,一代名城晋阳,成为了历史回忆,晋阳也成了历史名词,一座新的太原城开始了新的历史时期。

赵光义的毁城之举,后世的批评多于赞誉。

晋阳这座坚城控制着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的主要通道,毁掉晋阳城,北宋在没有“幽云十六州”的情况下,又一个战略支点被削弱。新建的太原城,规模和防御能力都远远不及一千五百年时间不断加强的晋阳城。

1125年,金军南下,一路从华北平原直接南下,另一路就是沿着汾河谷地直取太原,以截断西路宋军与中原的联系。

此时,太原城里仅有的三千多士兵,在太原知府张孝纯和副都总管王禀带领下,太原城15岁以上的男子全部入伍,全民皆兵进行殊死抵抗,金兵战死近万人仍然不能攻下太原。此时,宋金进行第一次和谈,宋割太让原、河间、中山三镇给金国。金国带着割让三镇的诏书和八十万黄金,满意退兵。金兵得意洋洋来到太原城下,向北宋军民出示宋钦宗割让太原的的圣旨,太原军民却拒绝承认,拒不交城,继续抵抗。

第二年(1126年)二月,随着各位勤王大军抵达开封,宋钦宗觉得自己腰杆硬了,宣布割让三镇的诏书作废。金兵立即开展第二次攻宋,路线还是和第一次一样。

意识到太原的重要性以后,北宋朝廷从陕西和河南方向,先后投入六十万人救援太原,均在半路被金兵击败,以失败告终,宋军反而折损了十几万人,士气大跌。

可怜的太原军民,已经被朝廷卖了一次,又等不到援军,但他们决心与太原共存亡,依然进行殊死抵抗。最终,城里的战马和草都吃光了,因为实力太悬殊了,1126年八月,坚守280多天的太原城被攻破,城内军民无一幸免。

西路金兵通过山西直抵河南,与东路军汇合,于十一月攻破开封,这就是靖康之耻。

如果军事设施完备,“山川险固、城垒高深”的晋阳城还在,西路的金兵未必能顺利南下,战争结果还未可预料。毁掉晋阳城,宋朝确实是在自毁长城。

元代诗人元好问用一句诗评价赵光义毁掉晋阳城:“鬼役天才千万古,争教一炬成焦土。至今父老哭向天,死恨河南往来苦。。”

来源:沙鸥说一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