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邢燕子站在晒谷场上,望着金黄的麦浪在风中起伏,忽然想起五十年前那个扎着羊角辫的姑娘,正攥着初中毕业证在田埂上奔跑。她的蓝布衫兜着春风,兜里装着父亲临终前塞给她的《农业生产技术手册》。
《麦穗上的年轮》
作者 信 真
村口的老槐树又开花了。
邢燕子站在晒谷场上,望着金黄的麦浪在风中起伏,忽然想起五十年前那个扎着羊角辫的姑娘,正攥着初中毕业证在田埂上奔跑。她的蓝布衫兜着春风,兜里装着父亲临终前塞给她的《农业生产技术手册》。
油灯下的密码本
宝坻的冬夜格外漫长。侯隽在土坯房里就着煤油灯,用红笔在《农村工作笔记》上划下第二百三十七个问号。窗外的北风卷着雪粒子敲打窗棂,炕上的老支书裹紧棉袄说:"城里娃哪能吃这苦?"她却把冻僵的手指贴在发烫的玻璃灯罩上,看着蒸汽在窗纸上晕开一片朦胧的云。
邢燕子的《抗旱日记》里夹着半片高粱饼。1958年的旱季,她带着青年突击队挖通三条引水渠,指甲缝里嵌着永远洗不净的泥渍。当第一股清泉漫过龟裂的土地时,她在田埂上睡着了,梦里全是麦穗在月光下跳舞的模样。
盐碱滩上的星星火
侯隽的柳条筐里总装着两样东西:一本《土壤改良学》和半块掺了苜蓿的玉米饼。她蹲在盐碱地边,用搪瓷缸舀起泛白的土块,在显微镜下观察着倔强生长的芦苇根。社员们笑她"书呆子",直到第二年春天,改良后的土地冒出了齐刷刷的麦苗。
邢燕子的工具箱里躺着半截断齿的镰刀。1964年发大水,她带着姐妹们在齐腰深的洪水里抢收麦子,划破的手掌渗出的血珠滴在麦秆上,竟开出了淡红色的花。当周总理握着她缠着纱布的手时,她嗫嚅着说:"这是我们青年突击队该做的。"
年轮里的月光曲
如今的宝坻知青纪念馆里,玻璃展柜里的旧物依然散发着泥土的气息。邢燕子的粗布鞋上补丁摞着补丁,侯隽的钢笔尖还残留着未干的墨迹。她们当年种下的白杨树已亭亭如盖,树影婆娑间,仿佛还能看见两个姑娘在田埂上争论着什么是真正的青春。
村口的老槐树又落了一地雪。我抚摸着邢燕子捐赠的旧草帽,忽然发现帽檐内侧用铅笔写着一行小字:"每一粒麦穗都是土地的诗行。"风掠过麦浪,把这句话刻进了二十一世纪的春天。
(作者注:此篇写于20年前2025年3月31日改毕)
【作者简介】信真,1953年生。1973年入伍。历任北京军区党委秘书、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军区政治部秘书长,某甲种师政委,石家庄警备区政委。从部队退休后,放弃京城优越生活,回乡创业十年,组织退役军人、军烈属、困难户成立了天津龙鑫园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创办了有机生态果园,为乡村振兴做出了贡献。2024年,被评为北京军休榜样。爱好文学写作,有多部(篇)作品出版、发表,并多次获奖。
来源:丰融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