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截至6月底,海南省实有民营经营主体360.44万户,占全省经营主体的97.54%。民营经济组织贡献近60%的GDP和近90%的就业岗位。可以看出,民营企业已成为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截至6月底,海南省实有民营经营主体360.44万户,占全省经营主体的97.54%。民营经济组织贡献近60%的GDP和近90%的就业岗位。可以看出,民营企业已成为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从深化"放管服"改革到加强法治保障,从精准政策供给到贴心企业服务,近年来,海南省推出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全省民营经济呈现持续回升向好态势。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海南岛封关运作之年。在此背景下,把海南自贸港打造成为民营经济最佳发展地、民营企业最佳成长地和民营企业家创业满意地,把海南自贸港打造成为民营经济最佳发展地、民营企业最佳成长地和民营企业家创业满意地,进一步发挥民营经济在自贸港建设中的生力军作用。
为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内生动力和创造活力,提振广大民营企业家发展信心,海南省工商联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调研,积极建言献策,提交了《关于优化发展环境,激发民营经济活力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建议》的人大议案,并得到省委书记冯飞的亲自督办。各部门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决策部署,出台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政策举措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加大对民营企业保护力度,为民营企业排忧解难。
全周期护航民企发展,打造"有温度"的营商环境
"税务局专门到公司进行调研,详细解读自产自销类农产品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并提供一对一专业辅导及税务建议,公司享受到相关的税收减免政策。"陵水德林诚信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德林接受中华工商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为帮助民营企业用好用足海南自贸港政策,海南省将服务企业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创新服务机制、延伸服务链条、提升服务效能,努力让民营企业有更多获得感。
自海南自贸港建设以来,多项惠企政策出台,但唯有让企业懂政策、用政策,才能将政策红利切实转换为发展实效。
为帮助民营企业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知晓政策、掌握政策和用好政策,坚定发展信心,积极主动融入自贸港建设大局。海南省工商联积极开展各类政策解读、宣传活动,积极收集梳理汇总党中央、国务院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及省委、省政府有关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信息,打造"民企政策引航计划",围绕税收、创新、融资等方面开展4期政策宣讲解读。
海南省委统战部、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省委书记、省长、常务副省长、统战部部长按季度召开政企沟通座谈会机制,持续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发挥民营企业服务机制,优化涉企发展全周期服务工作。
海南省营商环境建设厅常态化开展"蓝海"营商环境对话会、省领导"政企面对面"早餐会、"营商环境老爸茶"、外资企业座谈会等活动,形成了多层次、常态化的政企沟通体系。
此外,海南省还通过"海易办"企业综合服务平台,精准推送惠企政策,让企业第一时间享受政策红利。海南省委统战部开展海南自贸港非公经济大讲堂活动,邀请检察、法院、税务等职能部门解读政策,增强民营企业投资信心。
"为方便企业了解政策,海南搭建了海南自由贸易港一站式政策查询解读平台,企业可通过智能检索,获取政策阐述、配套文件、使用条件等内容。"海口市旅行协会第六届理事会会长、海南文化旅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麦伟文表示。
刘德林介绍,海易办汇聚了全省47个政府部门的业务系统、8000余项服务,涵盖了社保、医保、教育、税务等众多领域,能满足用户多样化的办事需求。还推出了个人和法人频道,用户可根据身份一键切换,直达专属频道,获取精准服务。
据悉,海易办平台还增加了"政务服务地图"功能,用户能轻松查找政务服务机构,也可查看每项政策对应主责部门的联系方式,获取专业解答,提供了"就近导办、就近办好"的指引。
精准施策破解发展难题,激发民企内生动力
针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面临融资难、融资贵、创新风险高等问题,海南省注重政策供给的精准性和有效性,通过金融创新、渠道拓宽、提质升级等多措并举,为企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末,海南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296.86亿元,同比增长8.87%;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2.99%,比上年同期低72个基点。
一直以来,海南省持续加大对民营企业金融支持力度,为解决好民营企业金融服务问题,为小微企业量身定制金融产品,推动金融创新及突破。
海南省营商环境建设厅整合"海易信"平台融资功能和三亚市、定安县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将全省30多家厅局单位210项数据向"信易贷"平台共享,与6家银行系统直连,持续为中小企业信用贷款贴息1个百分点,将政策性担保业务引入"智金平台"。截至2025年5月底,累计注册企业58.52万家,累计促进放款金额187.75亿元,其中信用类放款金额发放贷款35.30亿元。
此外,海南省工商联积极搭建银企合作桥梁,截至目前通过工商联系统申请小微企业融资贷款的企业总数达782家,发放贷款企业471家,发放贷款约8.87亿元。同时,会同相关部门逐步推动建立海南省民营企业评银行机构评价机制,与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建立民营企业融资"一企一议"沟通机制,畅通民营企业纾解融资渠道。
特色金融产品不断涌现。海南省财政厅、省委金融办等部门设立“海南省省级融资担保风险补偿资金池”,实现“复工复产担保贷”“琼旅保贷”“园区担保贷”“小客车消费贷款再担保”等四个资金池与省财政资金相互调配。
截至2025年4月30日,“琼旅保贷”累计为108家经营主体投放贷款25205.1万元,有效纾解旅游文化体育民营企业经营困难。同时,实施《海南省支持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引入三级风险模式,为科技创新类企业提供担保费率低至0.1%/年的融资担保服务。
企业提质升级步伐加快。海南省委金融办、海南省证监局继续做好上市企业培训及培育工作,2025年以来省内新增1家H股民营上市公司和1家民营挂牌公司。目前省内3家民营企业正在辅导备案,1家民营上市公司正在开展并购重组。
海口海关推出惠企服务包,为企提供全方位通关保障,支持民企拓展医疗器械制造、飞机保税维修等新业态;加大AEO认证培育力度,大幅提高关区AEO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开展国外技贸措施影响统计调查,提供信息咨询与动态预警,助企有效应对技术壁垒,提升国际竞争力。
构建公平透明法治环境,让民企安心放心发展
海南自贸港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对贸易、投资、税收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例如《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对“零关税”“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市场准入承诺即入制”等政策进行详细阐述。
“对于一些重点政策,希望还会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操作指引,像加工增值内销免关税政策,明确适用范围、申请条件、办理流程等内容,让企业能够清楚知晓如何享受政策红利。”刘德林表示。
实际上,为助力海南民营企业抢抓封关机遇、为企业提供精准法治护航,海南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规范监管执法行为,加大依法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力度,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今年8月份,《海南自由贸易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若干规定》(简称《若干法规》)施行,作为全国首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法规,《若干规定》针对民营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公平竞争、投资融资、科技创新、服务保障、权益保护,以及民营经济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给出了务实管用的举措。
记者从海南省工商联了解到,《若干规定》准备过程中,省工商联积极参与《若干规定》立法工作,聚焦民营经济组织普遍反映的市场准入、公平竞争、创新支持、融资保障、信用修复、权益保护等问题,广泛征求企业家意见建议,认真梳理汇总,先后提出意见建议近20条。
为规范监管执法,海南省营商环境建设厅和省司法厅推广“多领域实施包容免罚清单模式”,推进公正文明执法;海南省市场监管局制定《海南省市场监管领域减免责“四张清单”》,全面提升市场监管行政执法水平。海南省税务局落实税务行政处罚“首违不罚”政策,将27项税收违法行为列入“不予处罚”清单,体现执法温度。
在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方面,海南省司法厅以数字化方式规范执法流程,增强执法透明度。省财政厅多渠道筹措资金,清理拖欠企业账款,建立防止新增“久拖不结”长效机制。2024年,海南省完成“久拖不结”竣工结算项目1194个,涉及金额57.43亿元,有效维护了企业合法权益。
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海南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作为联系民营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海南省工商联在政策宣传、企业服务、融资对接、法治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未来,海南省将继续聚焦自贸港封关运作“一号工程”,系统构建“政治引领+服务创新+效能保障”工作体系。未来,在建设自由贸易港大局下,海南省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逐步构建起“企业有感、市场有力、发展有效”的高水平营商环境生态,为民营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