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持久战》发表后,老蒋看了半天,感慨道:毛主席真有两把刷子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2 06:45 2

摘要:翻开第一页,老蒋本来想着随便瞄两眼,结果一屁股坐那儿,从午后啃到点灯,连酸梅汤都忘了喝。

1938年,武汉热得跟蒸笼似的,老蒋在办公室里踱来踱去。

他的手里攥着一本刚弄来的小册子——毛润之的《论持久战》。

侍卫小声嘀咕:“委座,这玩意儿共方那边印的,能看吗?”

老蒋一瞪眼:“知己知彼,懂不懂?”

翻开第一页,老蒋本来想着随便瞄两眼,结果一屁股坐那儿,从午后啃到点灯,连酸梅汤都忘了喝。

他越看越心惊:“抗战分三个阶段?我们打了快两年,稀里糊涂,他倒给画好时间表了!”

“游击战还能这么玩?敢情八路在敌后不是瞎窜,是在给我写剧本?”

“最气人的是这句——‘中国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这话我咋就说不透亮呢?”

看到半夜,老蒋“啪”地合上书,长叹一口气,冲侍卫撂下一句:“毛润之真有两把刷子!咱黄埔军校教不出来这号人物。”

那么,就连老蒋都大为赞叹的《论持久战》,到底是一本什么神作呢?

1938年,我国正处于民族危难之际。

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等重要城市相继沦陷,日军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

在那黑暗的时刻,“亡国论”甚嚣尘上,一些人被日军的嚣张气焰所吓倒,认为我国必将灭亡,抗战毫无希望。

而当我军取得平型关大捷、台儿庄大捷后,“速胜论”又甚嚣尘上,一些人盲目乐观,认为我国很快就能战胜日本,无需付出太大努力。

当时在毛主席看来,那两种论调都是错误的,且传播广泛,严重干扰着人们的抗战意志和决心。

为此,毛主席决定撰写一篇文章,以客观的视角来分析中日对峙之形势,之结果。

1938年5月,毛主席在延安凤凰山麓的一孔简陋窑洞里,开始了《论持久战》的创作。

当时,他几乎笔不停歇、夜以继日地写作着,写得投入时,炭火烧着了棉鞋也全然不知。

警卫员翟作军回忆说,毛主席有时两天两夜不睡觉,实在太累太困时,就让警卫人员打盆水洗洗脸,或到院子里转一转,在躺椅上闭目养会儿神,接着继续写。

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和缺乏休息,最终让毛主席病倒了,头疼、失眠、吃不下饭。

医生检查后说,没有病,主要是劳累过度和精神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所导致。

即便如此,毛主席吃了药,休息一天,没等全好,第二天又继续开始创作。

经过8天9夜的呕心沥血,毛主席终于完成了5万余字的辉煌巨作,《论持久战》横空出世。

接着,从5月26日至6月3日,用了近十天的时间,毛主席作了《论持久战》的长篇演讲,核心观点有三个:

1、批驳错误论调

在《论持久战》中,毛主席指出,“亡国论”错在其思想的片面性和主观性。

它们只提到军事强弱的对比,而忽略其他矛盾,并把这一片面矛盾扩大成全体矛盾,犯了主观主义错误。

日方虽军力强,但侵略战争本质是退步野蛮的,物力人力不足,失道寡助,经不起长期战争。

而我国虽军力弱,但抗日战争本质是进步和正义的,地大物博、人多兵多,加上国际多助,能够支持长期战争。

对于“速胜论”,毛主席批评地指出,没有一定的条件,速胜只存在于头脑之中,客观上是不存在的,只是幻想和假道理。

2、预见战争阶段

毛主席科学地预见了抗战将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

在第一阶段,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日军会凭借其军事优势在中国横行一时,但不可能速胜。

第二阶段,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随着战争的推进,敌我力量对比会发生变化,我们将逐渐扭转战局。

第三阶段,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我国将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

这一预见十分客观,有理有据,正因如此《论持久战》一经问世,便吸引了诸多高层将领的追捧。

它完全符合抗战实际发展的理论,不仅为我国人民指明了抗战的方向和目标,更成为全国人民对日的精神图腾。

3、强调人民战争

在《论持久战》中,毛主席特别强调了人民战争的思想,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他主张动员全军全民参加统一战线,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方针,使军队和民众打成一片,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

在抗战实践中,广大军民在冀中平原深掘地道,在太行山下布下地雷阵,在青纱帐里开展麻雀战术,充分展现了人民战争的强大威力。

也正是毛主席有着如此的见解和理论,使得后来的解放战争十分顺利,而老蒋自始至终没有意识到人民的重要性,最终大势已去。

也正是基于以上高屋建瓴的见解,使得老蒋对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十分赞赏,即便他表面可能有所隐藏,但内心深处十分佩服。

另外,《论持久战》发表后,在国内、国际上都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更有学者认为那是对日本的“阳谋”。

也就是说,日本人知道了毛主席的《论持久战》的战略,但却走出不失败的结局。

纵观当时的影响力,大致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据记载,《论持久战》发表后,延安及各抗日根据地的官兵争相传阅,甚至在前线战斗间隙,战士们也在油灯下如饥似渴地阅读,深受鼓舞。

2、周公曾向国军高级将领介绍其基本精神,傅作义等人高度评价其为克敌制胜的最高战略方针。

随后,国军高层甚至通令全国,将其战略思想作为抗战的指导方针之一。

3、《论持久战》通过外国记者和国际友人传播到海外,苏联、共产国际对其表示肯定,认为其为中国抗战提供了正确的战略指导。

4、日本方面也对《论持久战》高度重视,部分主流媒体对其进行了节译和评论。

甚至有日本学者承认,日本在战略上缺乏毛主席那种基于哲学的高度和远见,也正因如此,日本最后失败的很彻底。

读者们,关于“毛主席《论持久战》的价值”,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分享收藏哦~

来源:文史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