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田径赛场外,两个运动员粉丝团因比赛结果在社交媒体掀起骂战,互相用P遗照、编造黑料等极端手段攻击对方选手;今年深圳乒乓球亚洲杯期间,某国手因失误遭极端粉丝围堵酒店大堂辱骂"卖国贼";更有多名运动员自曝每天收到数百条私信骚扰,要求其与特定队友
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田径赛场外,两个运动员粉丝团因比赛结果在社交媒体掀起骂战,互相用P遗照、编造黑料等极端手段攻击对方选手;今年深圳乒乓球亚洲杯期间,某国手因失误遭极端粉丝围堵酒店大堂辱骂"卖国贼";更有多名运动员自曝每天收到数百条私信骚扰,要求其与特定队友"切割"。这些疯狂行径的背后,是体育饭圈已经形成完整产业链:职业"粉头"靠煽动对立月入十万,营销号靠编造运动员三角恋故事收割流量,黄牛党倒卖运动员个人信息标价过万。据国家网信办数据显示,仅2023年就处置体育领域有害信息1.2亿条,关闭违规账号4.3万个。当加油助威变成网络暴力,当竞技精神沦为骂战素材,这场打着"热爱"旗号的狂欢,正在把体育赛场变成人性最丑陋的展览馆。我们必须要问:什么时候开始,运动员的成绩单需要用超话排名来衡量?什么时候开始,体育赛事要靠粉丝集资买热搜才能获得关注?
看看那些被饭圈裹挟的年轻面孔吧!某初中生为给偶像"反黑",连续48小时在网吧刷屏举报;00后女孩挪用学费购买运动员周边被曝光后,竟在直播间哭诉"哥哥只有我们了"。这些孩子把虚拟的打榜数据当成人生价值,把畸形的占有欲美化成"为爱发电",可悲的是在这场集体癫狂中,竟有成年人靠吸食青少年的热血牟利。
更令人心寒的是竞技体育生态的恶化。某羽毛球国手因不堪粉丝骚扰宣布暂别赛场,其教练痛心疾首:"我们培养一个运动员要十年,毁掉他只需要十条谣言。"国家体育总局调研显示,78%的现役运动员表示遭受过网络暴力,46%的青少年运动员坦言"害怕成名"。当体育健儿们要戴着防暴头盔训练,当教练组得安排心理医生随队,这还是我们引以为傲的体育精神吗?
那些躲在屏幕后的"粉头"们,正用数据女工的鲜血浇灌自己的摇钱树。他们深谙"仇恨经济"的财富密码:先给运动员贴上"美强惨"标签圈养粉丝,再刻意制造对立刺激消费,最后用举报轰炸铲除异己。就像某被端掉的职业粉丝团伙供述:"挑起10次骂战就能收割百万流量,比卖白粉还暴利。"这种把运动员当提线木偶、把粉丝当人肉ATM的黑色产业,早该连根拔起!
来源:麦子体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