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欢迎来到“传承红色精神,弘扬中医文化”系列主题第二期,在红色岁月里,中医与革命精神紧密相连。革命火种在绝境中淬炼成钢。让我们追寻红色足迹感悟中医力量,增强文化自信,让红色精神与中医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欢迎来到“传承红色精神,弘扬中医文化”系列主题第二期,在红色岁月里,中医与革命精神紧密相连。革命火种在绝境中淬炼成钢。让我们追寻红色足迹感悟中医力量,增强文化自信,让红色精神与中医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一)
时代熔炉:红色精神与中医共生
战火纷飞的岁月里,红色精神如淬炼之钢,凝聚着坚定信念与不屈意志。
— 长征精神—
中医人始终以血肉之躯守护革命火种——缺药时,他们遍寻百草;无器械时,他们化鸡皮为良药。这份百折不挠的韧性,正是中医文化与红色基因交融的根基。
(二)
淬炼之火,百折不挠
八路军制药厂
面对日寇封锁和药品奇缺,八路军总卫生部于1939年在延安创办“八路军制药厂”(后称“利华药厂”)。医药工作者们带领战士和群众跋山涉水采集草药,在简陋的窑洞和土设备中,用传统中医方法结合现代技术,成功研制出柴胡注射液(中国第一支中药注射液)、鞣酸蛋白、阿胶等多种急需药品[1],有力支援了前线将士和边区军民健康,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典范。
马背上的医院
在条件极端艰苦的长征途中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红军和八路军、新四军的医疗队伍极度缺乏西药和器械。傅连暲(后成为新中国卫生部副部长)等通晓中医的医务人员和大量民间中医发挥了关键作用。他们就地取材,利用草药、针灸、土方为伤病员治疗,在“马背上”或山洞里建立流动医院[2],用中医智慧克服了缺医少药的巨大困难,以百折不挠的毅力保障了部队的有生力量。他们的故事是红色医疗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
当代中医的淬炼新章
“人民至上”的生动诠释
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无数中医人深入乡村、扎根基层。他们组建医疗队,跋山涉水为贫困群众送医送药,开展健康扶贫义诊,运用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技术,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这不仅是医术的传播,更是“一切为了人民健康”的红色初心的践行。
“生命至上”的抗疫答卷
面对新冠疫情,广大中医药工作者闻令而动,逆行出征。从国家中医医疗队星夜驰援武汉、上海、吉林等地,到各地中医医院全力参与救治、提供防疫方案;从“三药三方[3]”在临床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到中医药深度融入“预防、治疗、康复”全链条,充分展现了中医人关键时刻冲得上、顶得住、能打胜仗的担当精神,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镌刻在抗疫最前线。
(四)
北中医学子的传承与实践
时珍青年探药行,滇中云药助乡兴
中药学院“时珍青囊行”实践团在我校援滇挂职干部马涛老师的带领下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等地开展实践,实践内容涵盖思政引领与传播、中药资源与种植情况调研、中医药下乡服务、中医药科普四个方面。实践过程注重发现实际问题并将其转化为具有重大意义的科学问题,在后期教学过程中进一步落实。传承中医药文化,深化中医药教育与实践结合,提升学生思政水平,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
地下药铺传薪火
针灸推拿学院“乡村振兴‘蕲’”作为实践团赴到中国艾都——湖北省蕲春县,围绕“乡村振兴”“青年使命”“中医药文化”为核心展开暑期实践。团队深入田间参与蕲艾收割,走访新铺村及李时珍国灸集团等龙头企业,调研艾草种植、加工、直播销售全产业链,并与行业协会、政府负责人对话,探索中医药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路径。活动获《湖北日报》等媒体报道,彰显青年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
当代师生传薪火,中医文化绽新光
携手传承红色魂,共筑复兴梦辉煌
红色精神与中医文化的结合
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
跟随红色精神的指引
中医药文化将不断传承与发展
助力中华民族健康事业蓬勃发展
[1]史海魅影. 西安制药厂前身,革命年代创建,多次搬迁为我军解决药品短缺[N]. 史海魅影, 2023-11-15.
[2] 小小聊历史. 1955年授勋时,傅连暲一生从未打过仗,为何毛主席笃定授开国中将[Z]. 2024-12-03.
[3] 大众养生网. 三药三方是什么[Z]. 2025-05-08.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