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天热不热,就看三月八”,今日三月初八,三伏天期间会很热?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5 11:06 2

摘要:“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清明节假期第二天,蒙蒙细雨,滋养万物,草长莺飞,溪水潺潺,到处都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蚤是伤春梦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清明节假期第二天,蒙蒙细雨,滋养万物,草长莺飞,溪水潺潺,到处都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

今日是农历三月初八,一个特殊的日子。《说文解字》中说:“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这里认为“八”字的本义是分开,后借作数字使用。在汉语中,“八”与“发”谐音,因此被视为吉祥数字。传统文化认为“八”象征全面、圆满。所以,三月份,人们通常会非常重视初八这天。

按照干支纪年法来看,今天是“建日”。另外,今天还是道教神明“张果老诞辰”。所以,在民间还是有些讲究的。正因为如此,民间有句老话:“伏天热不热,就看三月八”,这是为什么呢?一起看看老祖宗留下的农谚咋说的。

三月初八是“建日”。

建日,是古代择吉文化中的一个日子,它是“建除十二日”之一。是根据天干地支推算而来的,三月初八的干支时间为“乙巳年、庚辰月、甲辰日”,根按照“建除十二日”择吉推算,今天对应的是“建日”。其中“建”有建基立业、开创新开端的意思。这代表新的开始,可是气息未稳,并不适合进行大事,古人对“建日”持谨慎态度。因此,“建日”在他们看来是“黑道日”。

三月初八是“张果老诞辰”。

张果老是道教文化中的一个神仙,传说他是健康长寿、智慧贤达是象征。张果老通常被描绘为白发老者,倒骑白驴,手持拨浪鼓的形象。据传他本名张果,生于尧帝时期,《明皇杂录》中记载,唐玄宗曾召见他表演法术,如闭气假死、饮毒酒无恙等。

在张果老诞辰这天,人们常准备长寿面和松仁玉米等寓意健康长寿的菜,来纪念这位神仙。

今年是双春年,闰六月,所以今年的气候被格外关注。今天是清明第一候——桐始华。桐,是指白桐花,随着清明的来到,白桐花开,芳香四溢。在农村流传有一句老话“伏天热不热,就看三月八”,伏天冷热咋会与三月初八联系上呢?看看农谚咋说的。

“三月初八晴得稳,三伏热浪卷地滚”。

三伏天是夏天,也是一年四季最热的时候,与三九天对应。今年入伏是在7月20日-7月29日;中伏‌时间为7月30日-8月8日;末伏‌时间8月9日-8月18日,2025年8月19出伏。总共历时30天。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三月初八这天是晴天,“晴的稳”指的是保持一直的晴好状态,没有阴转多云的干扰,阳光明媚。那到了三伏天,就会热浪席卷大地,这是形容炎热异常,大家需要有个心里准备。

三伏天通常始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与农历三月初八相隔约两个月。古人通过长期观察,认为三月初八的晴雨等,可能反映三伏热力与水汽条件。

“三月初八晴空照,三伏烈日热得跳;三月初八雨淋头,伏里雨水漫沟流”。

如果农历三月初八这一天天气晴朗,阳光充足,那么到了三伏天时,天气会异常炎热,热得让人难以忍受,甚至走在路上会烫的跳起来;反之,如果三月初八这一天一直下雨,那么到了三伏天时,雨水会比较多,甚天气凉爽,但也要预防水量过多,发生沟渠河流泛滥的情况。

“三月初八雨淋淋,伏天凉席盖肚心”。

这句话与上一句意思有异曲同工之妙,三月初八这天如果下起了雨,那到了伏天就比较凉爽,睡觉可能还要用凉席盖上肚子,防止着凉。

同时,三月初八降雨也对农业有着重要作用,《四民月令》中记载“三月……时雨既降,可种秔稻、稹禾及大麦、小麦。” 明确将降雨作为水稻、麦类播种的前提条件,农作物对于充足的水量非常依赖。

“三月八,天落沙,伏里旱得裂泥巴”。

这句俗语的意思是,当三月初八出现沙尘天气时,预示三伏天将遭遇严重干旱。因为春季西北冷空气活跃,扰动地表沙尘,说明大气环流异常。这种环流模式容易导致夏季副热带高压北抬受阻,一些地区受单一气团控制,形成干旱现象,这样就会带来夏粮和秋粮的减产。

“三月初八看阴晴,伏天旱涝早分明;

若逢南风带雨声,三伏不热五谷丰”。

这句俗语进一步阐明,三月初八与夏季三伏天的关系,如果三月初八这天刮南风带来降雨,那三伏天会比较凉爽,不会出现干旱。预示到了秋季会获得丰收。

《齐民要术》中记载 “三月中,遇雨,宜种禾、豆……春雨足,则谷实饱满。”

指出农历三月降雨利于播种粟、豆等作物,充足的春雨直接影响谷物灌浆与收成。书中强调“顺天时,量地利”,此时降雨不足需引水补灌。

与此类似的谚语还有许多,像:

“三月八,雨打洼,伏里水田养蛤蟆”。

“三月初八天若燥,三伏酷暑旱难熬;三月初八雨绵绵,伏天涝塘稻谷淹”。

“三月初八晴,三伏地生烟;三月初八雨,伏天凉如水”。

它们都讲述了三月初八与三伏天冷热之间的关联。

这些代代相传的农谚,凝聚着古人数千年来对天象物候的细致观察与智慧结晶。他们将春季特定时节的天气特征,与三伏天时的气候走向建立起了关联。

现代农业科技日新月异,卫星云图、气象雷达等先进设备为天气预报提供了精确的科学依据,但这些古人的农谚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来源:一往无前蛋糕xr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