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是一个被战友带回北京的知青,也是一个被时代遗忘的人,他究竟是谁?在他的人生中又经历了哪些曲折,继而没有随着知青返乡潮回到故土呢?
21世纪初,全国上下都为即将举办的奥运会而高兴,但只有一个人看着这些陌生的事物,不禁陷入沉思。
他是一个被战友带回北京的知青,也是一个被时代遗忘的人,他究竟是谁?在他的人生中又经历了哪些曲折,继而没有随着知青返乡潮回到故土呢?
1、知青时代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曾存在一段时间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风潮,也就是我们如今常说的知青时代。
虽然在历史上这段时间泛指上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但实际上,这样的运动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已经开始了。
那个时候,国家的各行各业都急需发展,但彼时的生产力又是有限的,所以难免会出现青年人没有工作的情况。
所以,为了缓解城市的就业压力,中央就开始组织城市中的年轻人到亟待发展的农村或偏远地区去耕耘,去劳动,这样既能带动农村地区的发展又能缓解就业问题,拉近城乡差距,一举多得。
当然,这些上山下乡活动都是有一定的时间限定的。有的是十年,有的则通过其他途径,只需历练几年就能返回城里。
而那个被战友在41年之后才从北大荒带回北京的邹雪生就不一样了。他在北大荒的41年里,不断的看到其他人被接走,而自己已经没有亲人来接了,就这样成为了一个被时代遗忘的人。
那么,邹雪生到底经历了什么才会来到北大荒,又为什么会在41年之后才回到北京呢?
2、被时代遗忘的人
其实,邹雪生是一个从小生活在北京城的孩子,在那个年代,他因为父亲是军中老战士的缘故而被允许常住北京,一家人也过的和和美美的。
但是,很快这样的美景就被打破了。父亲无端被抓下放、母亲又不幸去世,弟弟还尚未成年,家里瞬间只有他这一个顶梁柱,他瞬间感到压力颇大。
而那个时候,正处于知青上山下乡的高峰时期,不少年轻人都跟随党的号召去到了乡下或偏远地区历练,邹雪生和弟弟也是如此。
只不过,由于弟弟年纪太小,还没等在北大荒呆几年就被当地的相关部门送回到了父亲下放的那里,只留下邹雪生一个人在北大荒耕耘。
但还好,邹雪生这个人从小就聪明机智,也很有眼力见儿,而且干活还麻利,所以获得了当时管理人员的喜爱。
慢慢的,邹雪生就成为了他们那个连队的其中一个班长,并且结识了很多战友,尤其是其中有一个叫叶明的跟他关系特别好。
就这样,邹雪生从最开始的拘谨到后来的习惯只用了几年的时间。虽然在这里的日子每天都很充实,但邹雪生还是很想念自己的父亲和弟弟。
北大荒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感觉是一个很荒凉的地方,但其实就是我们今天的东北地区,那里黑土肥沃,是发展种植业的好地方。
也是因为如此,像邹雪生这一类的知识青年才会被派到这里和当地的人民进行交流,他们能向当地传播知识,当地的人民也能给予他们劳动上的教育,这就是当时说的“再教育”目的。
起初,邹雪生在北大荒还有连队里的许多战友陪伴,他们每天都是一样的起床、洗漱、劳动、吃饭,感情十分深厚,以至于几十年过去了还十分怀念当年的时光。
但也是他们的怀念给了邹雪生一次新的希望。在北大荒的生活,是开心且充实的,但是,也是急躁和煎熬的。
随着政策的变动,知青上山下乡的热潮即将过去,全国上下都掀起了一股知青返乡潮,连队里许多和邹雪生一批来的知青也都渐渐的返回到城市里去了。
但只有邹雪生,始终没有相关的人来通知他返乡。最初返乡的名额是很紧俏的,不少人拼了命的找熟人或其他途径想回到城市,但到了后期,知青们也不用绞尽脑汁的回去,只要有北京的家人在就能回去。
然而,对于邹雪生来说,他在北京已经没有家人了,自己的父亲和弟弟都在江西老家都没办法给自己证明,他只能在那里一天天的生活着。
慢慢地,他就习惯了这里的生活,也在这里逐渐组建起一个小家庭,有了自己的女儿,生活虽然拮据但还过得去。
反观那些返回城市的知青们,他们却因为这次知青经历有了不一样的感受,有的成为了政府中的官职人员,有的成为人民教师,有的成为医生,只有邹雪生永远的停留在了那个时代。
幸运的是,在41年后的2008年,那个曾经和自己很要好的战友叶明突然联系上了自己,并提出想要和当年的战友们回到当时的连队聚一聚,邹雪生一口答应。
但没想到,就是这一次聚会,叶明才得知了邹雪生的实际情况,不由得为他可惜。所以,在战友聚会的同时,叶明就开始着手帮助邹雪生回到北京的事情。
为此,叶明还特地找到了邹雪生,问道:“你怎么情况这么不好也不跟我们说呢,走,这次我们带你回北京。”
“我不想麻烦你们,再说了我在这里过的挺好的。”邹雪生有些委屈的说道,但对于回北京的事情他却没有直接回答。
叶明知道邹雪生家里的难处,所以从得知他的情况之后就开始为他找相关部门的人解决他的身份遗留问题。好在,当年的档案什么的都还在,邹雪生的户口就还能迁回。
但是,迁到北京哪里呢?叶明又在北京奔波了好几天,终于找到了一家公司的物业管理处愿意接受邹雪生的户口。
于是,叶明又跑到北大荒邹雪生的住处,带着他和他女儿踏上了回北京的道路。在这一路上,邹雪生看到了树林、野花还有形形色色的人们,一切都和几十年前不一样了。
更让他震惊的是,在回到北京踏下火车的那一刹那,邹雪生顿时愣住了,如今的北京不仅建筑和基础设施和几十年前不一样了,连人们穿的衣服,拿的包、出行工具也大变样。
站在人群中,邹雪生就好像另一个时代的人突然穿越到这个现代化的都市一样格格不入,但好在,他终于能回到自己小时候成大的地方,这比任何事情都值得高兴。
参考资料:
知青上山下乡——百度百科
[1]潘鸣啸.上山下乡运动再评价[J].社会学研究,2005,(05):154-181+245.DOI:10.19934/j.cnki.shxyj.2005.05.007.
来源:东方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