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三(化名),男,20岁,大二学生,和朋友在酒吧聚会,醉酒后与一名初次见面的女性发生了无保护性行为,担惊受怕3个月后,到疾控机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VCT)接受检测,HIV确证阳性。
艾滋病如何找上
“无知的少年”
先上案例!
1、张三(化名),男,20岁,大二学生,和朋友在酒吧聚会,醉酒后与一名初次见面的女性发生了无保护性行为,担惊受怕3个月后,到疾控机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门诊(VCT)接受检测,HIV确证阳性。
2、李四(化名),女,18岁,中专在读,经朋友介绍到某KTV兼职卖酒,为满足越来越大的开支,开始从事性服务,经常在酒醉的情况下与他人发生性行为。在治疗性病期间被查出感染了HIV。
3、王二(化名),15岁,某中学初三学生,因为好奇下载了男男交友软件,被中年男性以赠送游戏皮肤、手办引诱见面,多次无保护性行为后,因肛周脓肿就医,检出HIV阳性。
同学们,是不是觉得这些案例离谱又惊心?
但这都不是电影剧情,都是发生在青年学生中的真实感染案例。
你或许觉得艾滋病很远,
但它正借着“无知”“好奇”“冲动”和“诱惑”,
悄悄逼近缺乏防护意识的年轻人。
说你“无知”还不服?
艾滋病防治核心知识十条,你掌握几条?
► 艾滋病不可治愈、无疫苗,需终身服药。
► 性传播是我国艾滋病最主要传播途径。
► 性病、吸毒极大增加感染风险。
► 日常接触、蚊虫叮咬不传播。
► 纹身、打耳洞、拔牙等如器械消毒不严可感染。
► 尽量推迟首次性行为发生时间,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
► 拒绝“第一支烟、第一口酒、第一次毒”。
► 感染HIV无法从外表看出,只能检测诊断。
► 高危行为后72小时内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可通过药物阻断降低感染风险。
► 法律须知:
· 与未满14周岁未成年人发生性关系=犯罪!
· 故意传播艾滋病=犯罪!
· 吸毒=犯罪!
关于艾滋病这个公式很重要,建议你牢记一辈子:
HIV的风险=未知健康状况的性伴侣 + 无保护措施的性行为
什么,艾滋病没症状、只能做检测判断?自己中招了怎么办?
下边的链接请收藏好!
青春只有一次,没有重来的选项。
你以为的“一次冲动”“一次好奇”“一次尝试”,
可能就是你人生的分界线。
新的学期,愿你用知识武装自己,
用清醒抵御诱惑,用行动守护青春。
别让“无知”,成为你永远的病历。
保护自己,才是真正的酷。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