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江汉区教师扎根讲台,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他们将教育家精神融入一言一行:用专业智慧创新课堂,以温暖陪伴守护成长,在平凡的日常中开拓立德树人的新实践。这群孜孜不倦的教育人,正用行动和热忱,共同绘就江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
江汉区教师扎根讲台,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他们将教育家精神融入一言一行:用专业智慧创新课堂,以温暖陪伴守护成长,在平凡的日常中开拓立德树人的新实践。这群孜孜不倦的教育人,正用行动和热忱,共同绘就江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
《楚天都市报》专版推介
请看江汉以行动诠释教育家精神
用实践探索育人路径
▼
陈胜龙
武汉市第一中学
趣味实验激发化学兴趣
同场竞技拉近学生距离
在武汉市第一中学,化学教师陈胜龙被学生亲切地称为“龙哥”。二十五载春秋耕耘讲台,他就像课堂上的“魔术师”,一个个趣味实验点燃学生对科学的炽热好奇;他也是球场上的“知心大哥”,与学生们奔跑投篮、挥拍跳跃,用汗水悄悄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作为武汉市化学学科带头人,他始终深耕教学一线,注重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多次荣获化学奥赛省级奖项,所带班级也屡获市、区级先进班集体荣誉。同时不忘托举青年同仁成长,助力青年教师频频夺得省、市教学竞赛一等奖,团队不断创造佳绩。
而在刚刚揭晓的2025年高考成绩中,他的班级捷报频传:一人圆梦北大,超过九成学子迈入双一流高校之门。陈胜龙用亦师亦友的日夜陪伴,点亮了一群又一群学子的远航之路。
姜义芳
武汉市第十二中学
打造“落实型”高效课堂
向40分钟要效益
在高中政治科目教学一线深耕三十余年,武汉市第十二中学教师姜义芳是师生心中的“专家型”名师。她认为,真正的减负增效源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准设计与高效利用。
她独创“落实型”高效课堂,秉持“向40分钟要效益”的理念,深耕课前备课,研究考情和学情,精准制定每堂课的目标与路径。每堂课开始前,她必先回顾旧知。讲课中,要求学生精要记录核心知识点,倡导“边听边记、边背边思”,推动知识当堂消化。她关注每个学生的状态,一对一检查笔记和课本勾画,确保人人专注、节节高效。
作为“武汉市高效课堂建设优秀个人”,她带过13届毕业班,用高效课堂创造了优异成绩,2025届重点本科上线率突出,政治单科最高分达97分。
何 凯
武汉市第一初级中学
坚持减负增效爱生
为学生量身定制成长手册
隔空击球、热气球升起……走进武汉市第一初级中学物理教师何凯的课堂,一个个生活化的情景实验,让物理知识充满趣味。二十五载,他扎根于武汉一初,身兼年级组长与教科室副主任,始终践行着“减负增效爱生”的理念。
他的关爱,藏在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制的成长手册里,师生共定目标、携手前行,在一次次修正与突破中相伴成长,成为学生们口中的“凯哥”。他巧设“学士晋级”活动,让学子们在良性竞争中体味“赢是快乐,输是进步”,重拾昂扬信心。
他所带班级有3名中考高分保护学生,三年后同一批学生中有4人圆梦清华和北大。其所带班级屡获武汉市“先进班集体”,他本人也荣获“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称号。
龙慧燕
武汉市新华下路中学
三十载坚守班主任岗位
用责任铸就平凡中的不凡
在一线教学岗位耕耘三十余年,武汉市新华下路中学的龙慧燕老师是中学高级教师、区英语学科带头人。
她始终坚守班主任岗位,以仁爱为壤,以智慧为泉,为每个孩子浇灌独特的成长方案,给内向的学生一方展示的舞台,让调皮的孩子肩负起责任的使命,她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光。2025年中考,她所带班级交出亮眼答卷:班级全员分数超过600分,人均621分。
她不仅班带得好,课也教得精。龙慧燕作为教研组长,开设示范课,带领团队共建校本资源库,用一份份教案、一堂堂好课,营造了浓厚的教研氛围。她以日复一日的尊重与信任,成为学生和老师眼中的“定心丸”,在平凡的讲台上写下了温暖而耀眼的教育篇章。
吴 丹
武汉市一初学苑学校
项目式学习打破课堂边界
在学生心中种下探索的种子
武汉市一初学苑学校的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吴丹,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法改变常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跳出课本,走向真实的生活与实践。
她的语文课从不枯燥:通过“整本书阅读项目”,她激发学生自主阅读与深度思考;在班级里,她用“班级图书馆”项目让每个学生成为管理者,点燃集体热情;在校园中,“小伢办会”项目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面对热点事件,她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一步步接近真相。
吴丹让知识真正“活”了起来。她在学生心中种下探索的种子,让他们在实践中收获成长,全面提升综合素养,释放潜能。她用智慧与创新,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铺就了一条生动而宽阔的道路。
邹 玉
武汉市江汉区华中里小学
“π大师”用数学来丈量世界
让生态情怀守护纯真童年
在武汉市江汉区华中里小学,有一位被孩子们亲切唤作“π大师”的数学教师邹玉。她坚信“用数学丈量世界”,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鸟羽的形状、测量树叶的弧度、统计垃圾分类的数据,让一道道数学题化作探索自然的趣味挑战,理性思维与自然之美产生了奇妙的共鸣。教学成果屡获市、区一等奖。
作为德育主任,邹玉推行“共生德育”理念,开发校本生态教材,构建“鸟语‘华’香”课程体系,带领学生观鸟、测水质,在孩子心中深植敬畏生命、守护绿色的信念。这一创新实践荣获全国生态环境教育典型案例称号。
她用生态情怀守护纯真的童年,以理性思维播种未来梦想,真正诠释了“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江 珊
江汉区童趣幼儿园
创“音乐密码”优化班级管理
建“红色平台”传革命精神
身为“最美军嫂”、19岁入党的江汉区童趣幼儿园教师江珊,将爱党爱军情怀与幼教初心相融,以音乐为笔、红色为墨,打造特色育人路径,尽显新时代幼教工作者的责任与温度。
她以“音乐元素生活化”创新班级管理:入园用《你笑起来真好看》调适幼儿情绪,游戏后以《土耳其进行曲》引导幼儿自主收纳,还改编《萤火虫对星星说》融入眼肌操教学,让“音乐密码”成为幼儿自主管理的指引,实现从“他律”到“自律”的成长。
她聚焦红色启蒙搭建平台:打造“红色电台”让幼儿轮值“小主播”,动员家长组建“红色宣讲团”,推动红色故事从班级延伸至全园、社区,让革命精神在幼小心灵中扎根,扣好人生第一粒“红色扣子”。
王 锦
江汉区北湖幼儿园
户外自主游戏成魔法乐园
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发现自我
在江汉区北湖幼儿园,28岁的教研组长王锦将户外自主游戏变为孩子们的“魔法乐园”。她用“游戏育人”,独创“三不原则”:不设定玩法、不打断探索、不替代思考,鼓励孩子在游戏中自己解决冲突,实现认知与情感的共同成长。
她以细致观察捕捉幼儿兴趣,把数学思维巧妙融入“小袋鼠运果子”,借STEAM项目回应天马行空的好奇,让活动始终跃动着生长的力量。
作为区精英种子班成员,她带领团队梳理出“幼儿游戏观察三清单”,总结出“等待3秒再回应”等互动策略,将一线经验转化为可推广的专业工具。她撰写的游戏案例屡获省、市级奖项,并推动园所形成“运动+n”特色课程,书写下幼教园地里温暖而生动的一页。
来源:两江交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