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是西方香水那样直白的浓烈,是“红袖添香夜读书”里的温柔,是“闻香识女人”里的含蓄,就连“书香门第”四个字,都像能闻到旧书纸混着墨香的清润——这缕香,早把中式生活的雅致缠了千年。
说起中国人的生活风雅,绕不开一个“香”字。
不是西方香水那样直白的浓烈,是“红袖添香夜读书”里的温柔,是“闻香识女人”里的含蓄,就连“书香门第”四个字,都像能闻到旧书纸混着墨香的清润——这缕香,早把中式生活的雅致缠了千年。
中国人玩香,从来不是“闻个味儿”那么简单。
要从香料里品文化,从烟韵里找美感,连过程都带着点让人琢磨的劲儿。不管是泡开的茶里飘的香,还是炉子里燃的熏香,最终都落回“怡心”两个字上:闻着舒服了,心里的烦乱就散了,甚至能从这缕香里,想明白点过日子的道理。
就说喝茶吧,懂行的人都知道,先别急着喝。
得先用那只比品茗杯细高些的闻香杯,把茶汤倒进去晃一晃,再凑到嘴边轻轻吸一口气——这口气才是茶的魂。是龙井带的豆香,还是普洱藏的陈香,一嗅便知。比起喝茶的甘醇,这闻香的瞬间,倒更像和茶的一场悄悄对话。
至于熏香,就更有意思了。
别以为只有文臣案头才摆香炉,古代武将上阵前也爱熏一炉。不是为了装斯文,是那股清冽的香能压一压沙场的戾气,让人沉住气。再往远了说,寺庙里的晨钟暮鼓,总伴着檀香的沉厚;宫廷里的夜话,少不了龙涎香的幽远;就连寻常百姓家,逢年过节点上柱线香,都觉得空气里多了份干净吉祥。
现在看古装剧,也总被这些“香”勾着魂。
《甄嬛传》里娘娘们斗智时燃的安神香,《琅琊榜》里梅长苏案头那炉衬着他清冷的冷香,还有《芈月传》里宫廷礼仪里少不了的香礼——原来古人的日子,竟是被香这样缠缠绕绕地裹着,连时光都像慢了几分。
我们没真过过那样“一炉香、一杯茶、一卷书”的日子,可每次闻到刚泡开的茶烟,或是路过香薰店飘出的淡香,心里还是会软一下。
大概是刻在骨子里的风雅,总在等着被这一缕香唤醒吧。
来源:沉香收藏品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