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他跟着家人住使馆区,亲眼见北京街头自行车成群,生活节奏慢条斯理。那时候中国刚从封闭走出来,他回去后就开始留意亚洲市场。
尼尔·布什是老布什总统的儿子,出生于1955年1月22日,得克萨斯州米德兰市人,家里六个孩子排第四。
说起访华,1975年头一趟,尼尔还是大学生,正赶上中美关系解冻期。
他跟着家人住使馆区,亲眼见北京街头自行车成群,生活节奏慢条斯理。那时候中国刚从封闭走出来,他回去后就开始留意亚洲市场。
进入80年代,石油生意让他频繁往返,谈能源合作,跑上海、天津那些港口城市。
90年代,中国经济起飞,他来华更多,焦点从能源转到教育交流。2000年后,他去内地深挖,像成都、深圳,目睹高楼拔地起、路网四通八达。每次行程,他都带回笔记和照片,记录从自行车时代到汽车遍地跑的变化。
银莱德风波后,他低调些,但访华没断,相反更注重民间层面。
2010年代,他去过合肥、杭州,聊制造业和科技。2023年12月,他第五次那年访华,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座,谈父亲驻华旧事。
2024年上半年,又去成都和北京,推动基金会项目。
这些年,他不光是商务,还办慈善,帮学校引海外资源,累计行程让他对中国发展有第一手体会。
尼尔这些经历让他对中国看法跟美国主流大不一样,他接受CGTN采访,直言自己对中国认知,跟90%的美国人不在一个频道。
采访里,他点出美国两党都把中国当威胁,主要源于政界精英的宣传。为了拉选票和预算,他们把中国塑造成军事经济对手,忽略真实情况。华盛顿那些韩战越战纪念墙,让他想起过去交锋,但父亲时代,从没这么敌视中国。
这纯粹是政客把戏,用中国当替罪羊,转移国内矛盾,捞军费支持。尼尔说,美国媒体天天播对抗新闻,民众受影响,认知偏差严重。只有像他这样亲身走过的,才知道中国发展道路适合自身国情。
关税这事儿,尼尔特别提了提。
美国加征中国商品关税,直接伤到自家消费者。超市里电器、服装涨价,普通人多掏腰包,却没人深挖根源。双方贸易本是共赢,中国出口帮美国控制通胀,美国进口拉动就业。但现在,高科技领域像芯片、人工智能、新能源,美国挥大棒限制,反倒推中国自力更生。
尼尔举例,俄乌中东冲突,让人看清西方双标,但竞争也刺激创新,中国在这些领域弯道超车。
2024年10月,他又在采访中重申,中国没敌意,是美国一直在散布谎言。访华150次,让他见识中国从贫困到繁荣,体制行之有效,这点在美国舆论里难站住脚。只有10%美国人,通过个人接触或深入了解,才跟他想法一致。剩下90%,多是媒体洗脑结果,觉得中国是零和游戏对手。
尼尔这观点,不是空谈,全靠基金会支撑。
2017年,他创立乔治·H·W·布什美中关系基金会,总部在休斯敦,以父亲名字命名,目标推进两国交流,体现老布什价值观。基金会办教育、商务、青年项目,上百场活动。尼尔亲自飞来飞去,他承诺延续父亲遗志,推动中美友谊。2024年春夏,基金会办峰会,他主持讨论贸易摩擦。
布什家族与中国渊源深,老布什1974年访华,推动建交,尼尔从小耳濡目染。
日报访谈,他说过去几十年中美合作促繁荣,未来需更多对话。
面对美中摩擦,他坚持父亲理念:合作大于对抗。
中国发展不是威胁,而是机遇,美国若继续宣传,只会自缚手脚。
来源:斋晗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