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拆解俄乌千年纠葛,不再纠结挺乌or挺俄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05 05:48 2

摘要:宝子们!今天要带你们啃一块硬核历史瓜!刷到这条笔记你赚到了!这篇可能是全网最生动好懂的俄乌关系全解读(建议先收藏)5分钟让你对俄乌关系有一个全新的了解,再也不用纠结挺俄还是挺乌,小孩子才做选择。言归正传,让我们溯游时光长河,揭开斯拉夫兄弟反目的千年密码。当普京

【序幕:千年纠葛的序幕】

宝子们!今天要带你们啃一块硬核历史瓜!刷到这条笔记你赚到了!这篇可能是全网最生动好懂的俄乌关系全解读(建议先收藏)5分钟让你对俄乌关系有一个全新的了解,再也不用纠结挺俄还是挺乌,小孩子才做选择。言归正传,让我们溯游时光长河,揭开斯拉夫兄弟反目的千年密码。当普京与泽连斯基这两个"弗拉基米尔"隔空对峙时,他们或许不曾想到,彼此的命运早在千年前的基辅城头便已纠缠......

‌第一章:同源血脉的诞生与撕裂(6世纪-17世纪)‌

882年|维京长剑铸就的文明‌

公元六世纪(中国南北朝时期),东斯拉夫人和欧亚大陆北部的其他民族一样,处于原始公社阶段, 血缘相近的氏族结合成部落,选举酋长为首,一切重大事情由部落会议决定。他们生活在第聂伯河一带,从事畜牧和渔业及养蜂。之后,部落长老和酋长往往利用职权取得较多较好的土地,在战争中获得大量战利品,把俘虏变为家奴,由此富裕起来。富裕的酋长利用财富豢养亲兵,逐渐独揽部落大权,职位由选举变为世袭。势力强大的酋长征服邻近各部落,号称王公。

公元862年,我国的大唐王朝已经进入晚期,东欧平原上的诺夫哥罗徳附近的部落,因为长期的互相攻伐死伤惨重,为了平息纷争,他们请来了拜占庭著名的瓦良格卫队加入了战争。没错大名鼎鼎的瓦良格号正来源于此。这支瓦良格卫队在北欧人留里克的带领下,不仅成功地消弭了诺夫哥罗德附近的战乱,还顺利地统治了诺夫哥罗德人。

公元879年,留里克去世,临终时,他将公国委托给了奥列格王公,又把年方冲龄的儿子伊戈尔托付给了他。之后,奥列格开始四处征战,于882年率兵南下,攻占了基辅,以此为都城,建立了基辅罗斯国家,这成为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的共同源头。奥列格还成功远征拜占庭帝国,迫使拜占庭签订了《911年条约》。伊戈尔大公继位后,先后两次远征拜占庭帝国,均以失败告终。后来,伊戈尔的孙子弗拉基米尔大公引入东正教,使基辅罗斯成为欧洲重要的基督教国家。世界频频提及普京和泽连斯基,但很少有人知道他俩的名字皆为弗拉基米尔,就是为了纪念此人。基辅罗斯采取的是分封制。但凡留里克家族的王子,都有资格分一块地盘自己出来单干,久而久之,罗斯诸国就形成了多个公国,莫斯科公国(俄罗斯前身)就这样悄然崛起。

‌1240年-1480|蒙古铁骑的撕裂以及沙皇俄国的崛起‌

12世纪,蒙古崛起,成吉思汗的子孙横扫基辅罗斯以及周围大小公国,大部分纳入金帐汗国版图,这其中:

• 东部碎片汇入由蒙古扶植的莫斯科公国,在蒙古阴影下淬炼出集权基因。

• 西部碎片落入波兰翼骑兵的铁蹄,在利沃夫教堂孕育乌克兰文化萌芽。

• 南部草原被鞑靼人占据,克里米亚汗国的弯刀寒光闪烁。

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陷,拜占庭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皇室成员大多也遭屠戮。但幸运的是君士坦丁的弟弟托马斯逃了出来,并辗转到了罗马避难。1469年,托马斯的女儿索菲亚长大成人。经过慎重考虑后,罗马教廷决定将索菲亚嫁给莫斯科大公国的统治伊凡三世,试图弥合分裂的天主教和东正教。1472年,索菲亚来到了莫斯科公国,成为伊凡三世的第二任妻子。随同而来的是大批希腊和罗马的学者工匠以及大量珍贵的书籍和艺术品。但其中最珍贵的是索菲亚一直随身携带的罗马帝国双头鹰徽。伊凡三世也是一代雄主,获得拜占庭继承者称号的加持,伊凡三世更是如虎添翼,征服了诺夫哥罗德、特维尔等几个俄罗斯公国,建立起一个强大统一的莫斯科大公国,而莫斯科大公也成为全罗斯唯一的君主。1480年,伊凡三世在乌格拉河对峙战中大败金帐汗国,最终摆脱蒙古人对罗斯长达240年的高压统治,罗斯人终于再次迎来独立。在取得了这一系列丰功伟绩后,伊凡三世也不再满足于只做一个莫斯科大公,于是在执政后期,开始自称“沙皇”,这个称呼源自拉丁语中罗马皇帝“凯撒”的变音。所以这样一来,莫斯科的大公的称呼就连升两级成了罗马皇帝。此后,拜占庭的双头鹰徽就成了莫斯科大公国的国徽并一直传承至今。

‌1654年|哥萨克的长叹‌

16世纪下半期,乌克兰的大部处于波兰贵族统治之下。1648年,乌克兰哥萨克领袖赫梅利尼茨基因被波兰贵族侵夺土地,愤然率领8000名哥萨克在第聂伯河起义,迅速席卷乌克兰全境(史称赫梅尔尼茨基起义),同年底攻占基辅城,赫梅利尼茨基成为全乌克兰的统领。之后,波兰又派兵占领基辅,重新统治乌克兰,于是1654年,赫梅利尼茨基为反抗波兰压迫,同俄国代表在佩列亚斯拉夫签订了乌克兰同俄国合并的条约(史称佩列亚斯拉夫协议),开启了乌克兰在享有充分自治权的前提下并入俄罗斯的进程。

‌第二章:帝国绞索下的挣扎(18世纪-1917)‌

叶卡捷琳娜二世的铁腕‌

1764年,女皇废除乌克兰自治权,将黑土地变成帝国的粮仓,让乌克兰人成为苦命的打工天命人。时间来到了19世纪,当时沙俄政府拒绝承认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甚至立陶宛人属于独立的民族,认为他们是“西部俄罗斯人”和“小俄罗斯人”,是俄罗斯民族的组成部分,只是因为波兰的长期占领导致他们与俄罗斯人在语言和文化上出现差异。为了强化俄罗斯民族的认同感,1876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的《埃姆斯法令》—乌克兰语出版物被全面禁止,诗人塔拉斯·舍甫琴科的诗集只能在地下流传,没错就是那个熟悉的舍甫琴科。此刻的基辅街头,俄罗斯化的皮鞭正抽打着每一个乌克兰语单词。

‌第三章:红色帝国的甜蜜毒药(1917-1991)‌

‌1919-1954|地图上的三次馈赠‌

当列宁将顿巴斯矿区划给乌克兰时,不会想到百年后这里会成为血肉磨坊;当斯大林把利沃夫赠予乌克兰时,未察觉这里埋着民族主义的火种;当赫鲁晓夫将克里米亚作为"定情信物"时,更料不到这片半岛会引发21世纪最危险的对峙。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1917年十月革命后,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府成立,当时的无产阶级政权十分弱小。外部,资本主义强国虎视眈眈;内部,资产阶级、共和派、左翼和传统势力都在暗中策划,时刻准备推翻列宁的统治。在这种情况下,列宁只能费尽心思争取身边的苏维埃政权盟友,而乌克兰正是其中之一。顿巴斯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并且大多数居民是乌克兰人。因此列宁决定给乌克兰一个顺水人情,将这块区域从俄罗斯划归乌克兰。这一举动不仅成功吸引了乌克兰,还在东欧各国中树立了俄罗斯苏维埃的光辉形象,从而显著提升了联邦内部的凝聚力,这也是后续各联邦决定并入苏联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了列宁,他的继承者斯大林也曾给予乌克兰广阔的土地。斯大林赠予乌克兰的领土,主要涵盖了以利沃夫为中心的现今乌克兰四个州。利沃夫坐落于乌克兰的最西端,是该国历史悠久的城市之一,同时也是整个西部地区最繁荣的地方。该地区的历史相当复杂,曾经属于波兰、奥地利、奥匈帝国和苏联等多个国家,同时也受到瑞典、土耳其等众多国家的觊觎。德国战败后,苏联占领了广阔的德国领土。作为同盟国的波兰,获得了苏联赠与的大量原德国领土,而此前一直由波兰控制的利沃夫地区,随后则被划归苏联管辖。至此,波兰完全丧失了对利沃夫的掌控。苏联占领利沃夫后,斯大林决定将其划归乌克兰,这一选择其实是容易理解的。首先,利沃夫及其周边的区域面积相对较小,对拥有十几个加盟国、辽阔土地的苏联而言,这几乎微不足道。在此之前,利沃夫是乌克兰文化和波兰文化的代表。在失去波兰人之后,乌克兰人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利沃夫地区的主导。

在斯大林之后,赫鲁晓夫也采取了克里米亚半岛送给了乌克兰。这是由于赫鲁晓夫对乌克兰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在乌克兰工作和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1937年底,他被任命为乌克兰共和国的第一书记。他对自己统治的领土怀有深厚的情感。除此之外,赫鲁晓夫的第二任配偶也是乌克兰人。从某种角度来看,他也可以算作是乌克兰人之一。因此,赫鲁晓夫在刚上任时便将富饶的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的领土。赫鲁晓夫的理由是将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更利于双方之间的经济互通性。

就这样,短短几十年,苏联领导人无偿赠予了乌克兰将近一半的领土,这为当领土争端埋下了伏笔。

‌1932年|黑土地上的血色‌

斯大林集体化的镰刀收割了400万乌克兰生命,这个数字是南京大屠杀的12倍。第聂伯河畔的饿殍堆积成山,莫斯科粮仓却堆满抢来的麦粒——这道永不愈合的伤口,至今仍在乌克兰人的记忆里渗血。

1938-1945年|二战与民族记忆:

乌克兰成为苏联抵抗纳粹的重要战场(如基辅战役),但也有班德拉等部分人与德国合作谋求独立。

‌第四章:独立后的血色黎明(1991-2022)‌

苏联解体与独立代价

• 1991年乌克兰独立公投中,90%以上选民支持脱离苏联。但独立后的乌克兰继承了大量苏联军事遗产(包括核武器),却因经济崩溃被迫在1994年签署《布达佩斯备忘录》弃核,换取俄美英的安全保障——这一妥协为日后危机埋下隐患。乌克兰独立后,能源严重依赖俄罗斯低价天然气,工业体系(如黑海造船厂)与俄罗斯产业链深度绑定。但政治精英在亲俄与亲西方间摇摆,导致政策反复。

1994年|弃核的幻灭‌

乌克兰颤抖着交出世界第三的核武库,换来美俄英轻飘飘的安全承诺。当2014年俄军坦克开进克里米亚时,基辅才惊觉《布达佩斯备忘录》不过是废纸一张。

2004年|毁容总统的隐喻‌

2004年的乌克兰爆发了“橙色革命”,亲美派性感美男尤先科与亲欧派麻花辫子季莫申科强强联手,击败了亲俄派的亚努科维奇,夺取了政权,也正式拉开乌克兰社会分裂的序幕。这其中还有一个小插曲,在竞选期间,被誉为“乌克兰最性感的美男子”的尤先科遭人下毒,经过治疗保住了性命,却在脸上留下了坑坑洼洼的大量疤痕。之后尤先科回归总统选战,频繁出现在竞选集会,向选民展示他的这张骇人的脸庞,并发表四平八稳的演讲。最终,他艰难地击败了强敌亚努科维奇,坐上了总统大位。尤先科被二噁英腐蚀的面容,恰似乌克兰的命运写照——亲俄派与亲西方势力将国家撕扯得面目全非。橙色革命的狂欢背后,是东西乌克兰越来越深的裂痕。

2014年|兄弟阋墙‌

亚努科维奇流亡的背影后,克里米亚大桥升起俄罗斯三色旗。顿巴斯战壕里的士兵不会想到,他们正在重演祖父辈的悲剧——同样的黑土地,同样的斯拉夫血脉,此刻却被枪炮声割裂。

2013年,乌克兰第四任总统亚努科维奇宣布暂缓跟欧盟签署“联系国协议”,引发了全国大范围、长达三个多月、最多达到80万人的游行示威冲突。2014年2月,在欧洲大国的担保下,亚努科维奇和反对派签署了和解协议。但是,面对反对派的出尔反尔,欧洲大国显然并没有给出劝阻和措施,任由反对派武装暴徒冲进了乌克兰总统官邸,占领了政府办公大楼等重要权利机关,亚努科维奇被迫离开乌克兰,逃往俄罗斯寻求政治避难。后来,乌克兰人民选举泽连斯基成为他们的总统。再后来的事情,我们就都知道了。亲美的泽连斯基执意要加入北约,强化防御能力,避免被虎视眈眈的俄罗斯吞并,这触碰了俄战略红线。北约东扩本为防御,却被俄视为进攻;乌克兰如果加入北约将使其导弹部署距莫斯科仅500公里,俄战略威慑能力被削弱,就像你家对门突然搬来持枪壮汉普京的焦虑其实可以理解。因此,2022年2月24日,普京以“去纳粹化”和“阻止北约威胁”为由发动“特别军事行动”,随后的事情大家基本就清楚了。

当我们凝视基辅圣索菲亚大教堂的金顶,那里倒映着千年文明的血色黄昏。从留里克到普京,从哥萨克骑兵到现代坦克,斯拉夫兄弟始终未能走出那个古老的诅咒“想要拥抱,却长出刺;渴望独立,却沦为棋子。”‌或许真正的出路,藏在那被禁止传唱的乌克兰民谣里,藏在第聂伯河永不干涸的波涛中,藏在黑土地下千万亡魂的沉默里...... (全文终)

来源:无问西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