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压深圳杭州!人口增长第一城,易主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5 01:13 1

摘要:前不久,贵阳公布统计公报,2024年常住人口达660.25万,较之前增加了19.96万,在已公布相关数据的城市里排名首位。

省会城市正通过强化自身发展来吸引人口流入。

01

中西部再度成为人口增长最为显著的城市所在区域。

前不久,贵阳公布统计公报,2024年常住人口达660.25万,较之前增加了19.96万,在已公布相关数据的城市里排名首位。

贵阳的人口增加数量,不但在与同为西部城市的成都和重庆的对比中占据上风,还超过了广州、深圳和杭州。其中,深圳人口增长19.94万,广州增长15.1万,杭州增长10.2万。

贵阳作为贵州省的省会城市,其在大众认知中的存在感好像并不显著。从经济数据来看,它的GDP总量距离万亿元的门槛仍有较大差距,在经济排名方面也处于50名之后。

然而,就是这么一座鲜为人知的普通省会城市,其人口连续4年实现超10万的增长,并且增长人口大多源于外地人口的流入。

需了解的是,深圳人口大约是贵阳600多万人口的3倍多,成都人口是贵阳人口的3倍有余,重庆人口更是贵阳人口的5倍,然而贵阳人口增量却接近20万,其增幅之高不言而喻。

尽管平常年份里的常住人口数量是通过抽样调查并统计推算得出的,会有一定的误差,然而能够连续多年维持高增长态势,这足以体现出增长的质量。

因部分城市的人口数据还未对外公布,贵阳是否能稳坐第一城宝座尚不确定。

不过鉴于东部重点城市的相关数据大多已公布,这表明人口增长排名首位的城市,最终还是要在中西部实力强劲的省会城市之间一决高下。

大家都清楚,在过去十多年间,人口增长排名第一的位置,始终被广州、深圳和杭州占据。

如今,形势发生了转变,中西部地区那些实力强劲的省会城市,其资源集聚的效应开始显现出强大的影响力。

从2021年到现在,人口增长最多的城市均为中西部地区的省会城市。

2021年的相关活动在武汉举办,2022年转移到了长沙,2023年定在了合肥,到2024年,举办地仍会从中西部的省会城市里选出。

从中西部强省会的崛起,到东部经济强市格局的变动,一场前所未有的区域大调整已然来临,而这也为中西部地区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

02

中西部地区的省会城市,人口数量为何实现“反超”?

自改革开放以来,“孔雀东南飞”始终是人口流动的主要趋势。

像广东、江苏、浙江这类沿海区域是最大的获益者,广东能够成为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正是得益于这一点。

然而,伴随西部大开发以及中部崛起计划相继启动,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这类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迅猛,东西部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众多实力强劲的省会城市崭露头角,参与区域竞争。

能够发现,当下我国二十多个GDP突破万亿的城市里,中西部城市占到了三分之一,其中包括重庆、成都、武汉、长沙、郑州、合肥、西安。

近段时间,伴随“国内大循环”战略的突然出现,“国家战略腹地”这一概念迅速传播开来,中西部的产业转移进一步加快,人口也开始加速回流。

同样能够发现,当前我国总计有18个千万人口的大城市,其中省会城市占据了半数,而中西部城市占据7个名额,涵盖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长沙、合肥。

伴随人口的持续回流,中西部实力强劲的省会城市在人口规模方面不断提升。

北京人口数量正被成都逼近,成都开始挑战第三城的地位;武汉人口规模已超过天津,西安和郑州在人口方面胜过苏州,合肥人口数量则赶超了南京与宁波。

同一时间,东部沿海区域,在经济全球化的反向浪潮、全球产业转移以及内陆产业梯度式迁移的双重作用下,对劳动力人口的吸引力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在一增一减的态势中,一些东部省份告别了人口高速增长的模式,而西部省份则渐渐呈现出人口净流入的状况。

诚然,此处的净流入,更多是本省劳动力的回归,距离吸引外地人口还差得远,但这仍是人口流动方向转变的关键标志。

在《中国城市大变局》这本书里,我把这一趋向称作:陆权复兴。

03

在中西部地区,强省会正逐渐变成人口的“防护壁垒”。

在已披露数据的城市当中,有7个城市人口增量逾10万,其中6个是省会城市,另外4个地处中西部地区,分别是贵阳、合肥、长沙和南昌。

有趣的是,在这些省会所在的省份中,大部分省份的人口呈现出负增长态势,唯有省会依旧能够维持较高的增长水平。

在贵州省,贵阳是其省会城市。尽管2024年贵州人口自然增长率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全省总人口却减少了5万人,不过省会贵阳的人口却大幅增加了19.96万人。

江西省会南昌所在的江西,出现了自然人口负增长和人口外流的双重情况,使得全省总人口减少了13万,然而省会城市的人口却大幅增加了10.22万。

湖南省的省会为长沙,在过去3年里,该省常住人口呈持续下降态势,累计减少了83万人。然而,长沙在这3年中,人口数量却累计增加了27.4万人。

并非仅有这些省会城市是这样,在湖北,武汉具有如此地位;在河南,郑州也是如此;在甘肃,兰州同样如此。

并非仅今年如此,过去数年皆是这般,全省人口呈现负增长态势的同时,省会人口却有着较高的增长。

这表明,在中西部省份,强省会正逐渐充当起人口的“汇聚地”与“保护屏障”。

一方面要在省内留住本省劳动力群体,另一方面要以全省的名义参与到遍及全国的人才竞争活动中。

04

哪些地区更有必要打造强省会城市?

是否设想过,人口呈现高增长态势的省会城市,基本上都曾大张旗鼓地提出“强省会”战略。

2021年时,贵州便发布文件,助力贵阳打造首位度显著的省会城市、影响力广泛的中心城市、生态特性突出的功能城市、能带来充足幸福感的宜业城市。

同一时段,湖南首度明确地提出推行“强省会”战略,要求健全省会功能,不断提升长沙在全省的辐射作用、在区域的引领作用、在全国的竞争能力以及在全球的影响程度。

江西更上一层楼,把南昌提升到“省会强盛则全省强盛,省会繁荣则全省繁荣”的层面,把“提升省会城市的发展质量和竞争力”,当作推动江西高质量跨越式进步的必要条件。

尽管安徽并未明确提及“强省会”这一概念,作为副中心城市的芜湖直接表明“一城独大并非好局面”,然而安徽官方同样明确强调“推动合肥发展即带动全省发展”。

由此可见,尽管强省会战略通常会引发争议,多中心发展模式已成为主流趋势,但不少地区仍然直接或间接地把“强省会”当作发展的准则。

就像我在《最“弱”省会,绷不住了》这篇文章里讲的那样:实力强劲的省份要有多个核心,实力较弱的省份则需有强大的省会。

在中西部区域,要是没有强大的省会城市作为支撑,人口向外流动的压力只会持续加大;一旦资源过于分散,就极有可能变得四分五裂。

能够想象,要是四川没有成都、安徽没有合肥、湖北没有武汉、河南没有郑州,人口外流的状况或许会愈发严峻。

凡事都得开启第一步,务实的做法是先凭借强省会战略稳住全省人口规模,再去考虑怎样吸引省外高学历人才。

无论强省会战略怎样发展变化,省会为全省提供支撑保障的状况只会愈发明显。

来源:沐南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