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往往这个“日久”需要很长时间,甚至有时候需要一个逆境。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往往这个“日久”需要很长时间,甚至有时候需要一个逆境。
每当身陷绝境时,才能通过这面镜子看透人性,谁在你逆境中没放弃你,没远离你,那么这个人值得你用生命付出。
李白在唐朝是著名的诗人,有很多粉丝,也有很多朋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免费的酒,热情的招待。
然而就算是诗仙也有绝望的时候,他的一生追求仕途,但这个仕途之路却和他有着遥远的距离,甚至一生都没有达到,只因为他是商贾之子。
晚年时,也是安史之乱过后,那时候他和第四任妻子正在隐居,生活虽然安逸,但是李白依然向往外面。
而当时永王李璘恰好很欣赏李白的才华,并愿意招他入府担任幕僚,而李白好不容易得到这个机会,非常的高兴,于是欣然前往。
然而永王心中有着谋反之心,并一直悄悄的招兵买马,只等有机会造反。
公园757年永王和唐肃宗军队展开内战,而永王一败涂地,李白也因为永王造反遭受牵连。
在回庐山的途中被捕,关进浔阳监狱,此时是李白一生最严重的一个灾难,面临死亡威胁。
曾经和李白很要好的兄弟,朋友,粉丝都纷纷避嫌,很担心自己遭受牵连。
唯独妻子宗氏四处奔走,变卖首饰,家产,为李白东北西走,想方设法的为李白求情。
好在宰相崔涣在巡查江南时旧案重审,这才发现李白罪不至死,再加上好友宋之悌的儿子宋若思不顾生命安危为他求情,李白这才免逃一死,被流放到夜郎西。
当时58岁的李白也很幸运,在途中遇到天下大赦,李白喜极望外,乘舟顺流直下,还写下一首《早发白帝城》,聊表自己的畅快之心。
李白在浔阳监狱时,身心疲惫,甚至绝望,更是在众叛亲离中看透了人性,这段经历也让将近60 的李白明白虽然有趋炎附势之徒,但也有坚守道义的人,比如他的妻子,宰相崔涣,宋若思都这样的人。
在此期间他写下一首《箜篌谣》,几乎说透了人性。
箜篌谣
唐·李白
攀天莫登龙,走山莫骑虎。
贵贱结交心不移,唯有严陵及光武。
周公称大圣,管蔡宁相容。
汉谣一斗粟,不与淮南舂。
兄弟尚路人,吾心安所从。
他人方寸间,山海几千重。
轻言托朋友,对面九疑峰。
开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
管鲍久已死,何人继其踪。
诗词译文
想要上天切莫登着龙上天,上山也不要骑着老虎。
因为自古以来贵贱结交而心不移者,只有严子陵和汉光武帝。
周公被称为大圣人,管叔和蔡叔怎么会容得下他。
汉代民谣唱道:一斗粟,不肯给淮南王舂米,兄弟不相容。
兄弟之间都要和路人差不多,我的心要服从谁呢?
人心方寸之间,就像山海一样隔着几千重距离,是那样的沉重。
轻易地把话语托付给朋友,可面对面时却像隔着九疑山那样难以沟通。
花开自然有花谢,桃李树却不如松树那样坚贞长久。
管仲和鲍叔牙那样的友情早就已经消失了,何人可以继承他们的风尚呢?
诗词赏析
李白的这首诗还是很容易懂的,也会让人感到伤感,也许年轻时没有感觉,可是到了一定的年龄深有感触。
整首诗感叹了诗人结交挚友之难,展现出诗人当时对世态炎凉,人心难测的一种伤感,以及对真挚友情的渴望和追求。
“攀天莫登龙,走山莫骑虎”这两句是在劝诫人们不要去做危险的事情,交友需要谨慎,不要让自己陷入痛苦和困境当中。
“贵贱结交心不移,唯有严陵及光武”这两句诗人则指出交朋友不需要在意对方身份贵贱,只需要真心相交,无论何时友情都不会改变的。
就像古代严陵和光帝刘秀,他们一个是帝王,一个是隐士,虽然身份悬殊,但是他们的友情是非常真挚的。
“周公称大圣,管蔡宁相容”这两句以周公为例,他既是历史上的贤臣,也被称为大圣人。
可是他的兄弟管叔和蔡叔却都不能容忍他,这说明就算是亲兄弟也会出现冲突和矛盾,展现出人性的复杂。
“汉谣一斗粟,不与淮南舂”这两句诗人引用汉代民谣,以淮南王举例讲述他与朝廷的矛盾。
一斗粟虽然少,但淮南王却因不满朝廷而拒绝为朝廷舂米,最终导致兄弟反目、家族覆灭,诗人以此借古讽今,指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也难以维持不变。
“兄弟尚路人,吾心安所从”这两句引发了李白对自己内心归属的一种迷茫,兄弟都不能相靠,那么自己又能将希望寄托在谁的身上呢?
“他人方寸间,山海几千重”这两句更加形象的写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好像山一样遥不可及。
“轻言托朋友,对面九疑峰”这两句中的“九疑峰”,指的是舜帝安葬之处,山势不仅险峻,而且连绵不绝。
李白以此暗示朋友之间的隔阂就像这山一样,难以沟通,难以相信。
“开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这两句中诗人以桃李和松树作对比,说明那些表面繁华、过早绽放的事物往往难以长久,反而松树坚韧不拔,值得人们推崇。
“管鲍久已死,何人继其踪”这两句中提到管仲和鲍叔牙,他们的友情流传几千年,深深的感动后人。
尽管几千年过去,但是这二人之间的感情却没有人可以继承,他们的那种风范才是真正的友情,千金难改,无人能及。
诗人通过管仲和鲍叔牙,来表达自己对真挚友情的向往以及当时失落的心情。
来源:小学快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