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于困囿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11 18:22 1

摘要:人这一生,大抵是困在自己的思想里了。思想这东西,说来也怪,既如飞鸟可遨游九天,又似囚笼将人紧锁其中。所谓格局,不过是思想的广度与深度罢了。广度不够,则眼界狭窄;深度不足,则见解浅薄。人常困于自己,困于认知,困于实践和感受,竟至于难以自拔。

人这一生,大抵是困在自己的思想里了。思想这东西,说来也怪,既如飞鸟可遨游九天,又似囚笼将人紧锁其中。所谓格局,不过是思想的广度与深度罢了。广度不够,则眼界狭窄;深度不足,则见解浅薄。人常困于自己,困于认知,困于实践和感受,竟至于难以自拔。

我曾见乡间老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辈子守着几亩薄田,春播夏耘,秋收冬藏。他们的世界不过方圆十里,所思所想不外年景收成、儿女婚嫁。你说他们格局小么?却也未必。他们懂得土地的语言,知晓四时更迭的奥秘,能在雨未来时嗅得水汽,能从云形态辨明阴晴。他们的困,困在方寸之地,却也在方寸中得大自在。

又见城里读书人,满腹经纶,谈天说地,似乎无所不知。他们困在书斋中,困在文字里,困在前人的思想中难以跳出。知道的越多,反倒越觉自己的无知。这种困,比老农之困又深了一层。老农困于地界,读书人却困于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中,上下求索而不得靠岸。

人何尝不是如此?年少时以为思想是翅膀,能带人去任何地方;年长方知思想亦是枷锁,将人牢牢钉在固有的认知模式中。我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过是为了拓宽这思想的疆域,让囚笼更大一些罢了。然而囚笼终究是囚笼,再大也还是有边界的。

我曾遇一老者,居于北太行山中,茅屋一间,清茶淡饭。问他可觉得寂寞?他笑说:“心中有天地,何来寂寞之说。”他的困,是自愿的困,是选择了狭小物理空间换取广阔心理空间的困。这种困,反倒成了大自在。

经历的多少,直接关系到生命的厚度。没有经历的思想,是空洞的;没有思想的经历,是肤浅的。人生有意义与否,不全在经历了什么,更在于如何理解这些经历。同样一场雨,农人见之喜禾苗得润,商人忧货物受潮,诗人则写出“好雨知时节”的佳句。经历本身并无意义,意义是人赋予的。

人活一世,就是在不断突破自己的思想困囿。读书是突破,旅行是突破,与人交谈是突破,甚至独处沉思也是突破。每突破一层,便见一新天地;然而新天地中又有新困囿,如此循环不已,至死方休。

所谓悟道,不过是突然意识到自己一直在囚笼中,并终于与这囚笼和解。不再急于打破它,而是学会在其中舞蹈。天地本就是一个大囚笼,我们都在其中。飞鸟困于天,游鱼困于水,走兽困于地,人则困于思想。认识到这一点,反倒释然了。

活着的意义,或许不在于完全摆脱困囿——这是不可能的——而在于选择被什么所困。有人甘为情困,有人愿为理困,有人被名利所困,有人被道义所困。选择何种困囿,便成就何种人生。

经历确实是生命的意义所在,但经历必须经过思想的淬炼才有价值。否则,经历再多,也不过是走马观花,过眼云烟。思想的深度决定了经历的深度,思想的广度决定了经历的广度。

人生如登山,每登高一步,所见风景便不同。但无论如何登高,总有无尽山峰在眼前。认识到永远不能登顶却仍不断攀登,这便是人生的意味。

终其一生,我们都在与自己的思想困囿博弈。时而突破,时而陷入,在这场无尽的游戏中,体验着作为人的悲喜哀乐。这或许就是最有意义的生活了。

人,生而抱憾!生而喜冀!

来源:期待幸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