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梨花风起,游子寻春,清明如约而至。祭奠革命先烈、中华经典诵读、追寻红色记忆、迎春踏青郊游……青海各地开展形式多样活动,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在缅怀先贤中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清明假期,西宁市民踏青游园。本报记者 王晶 摄
给革命先烈献花。班玛县委宣传部供图
市民在原子城参观。本报记者 丁玉梅 摄
梨花风起,游子寻春,清明如约而至。祭奠革命先烈、中华经典诵读、追寻红色记忆、迎春踏青郊游……青海各地开展形式多样活动,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感,在缅怀先贤中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
文明新风与精神传承
又是一年清明至,缅怀先烈寄哀思。今年,全省各地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倡导文明祭扫,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4月3日,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在革命烈士陵园开展了“赓续·2025·清明祭英烈”主题活动。党员、团员、少先队员代表向英雄烈士敬献花圈,瞻仰纪念碑,参观纪念馆,祭扫陵园,寄托哀思,用实际行动默默地向先烈致敬。
碑长在,英魂永存。这场沉浸式的红色教育,让英烈精神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心田。
“清明的雨啊纷纷扬扬,使我们的热泪涌出心房,先烈啊,今天我们集合在这里,向您敬礼,为您歌唱……”4月4日,海东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中小学生拍摄的一组“春诵清明 心阅经典”系列视频在朋友圈“刷屏”,学生以深情朗诵来致敬、缅怀先烈。
当天,循化县还举行清明节祭扫革命烈士墓活动,全场参加人员合唱《义勇军进行曲》,少先队员献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并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通过重温革命峥嵘岁月,真切感悟革命英烈的先进事迹和革命精神。
循化县委宣传部部长李晓婷说:“我们将把传承先烈遗志融入到日常工作中,以先烈精神凝心聚力、培根铸魂,全力以赴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同一时间,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党员干部和军人、群众代表等400余人怀着对革命烈士的崇敬之情,齐聚烈士陵园广场,举行“赓续2025·清明祭英烈”公祭活动。广场上,数百名干部职工和群众手持鲜花整齐列队,清明祭扫活动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始,全体人员向烈士默哀。少先队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歌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表达了新一代接续奋斗的决心。在庄严的乐曲中,全体人员向革命先烈三鞠躬,表达最深切的敬意。
班玛县赛来塘镇小学五年级二班学生桑智措说:“作为新时代青少年,我们不仅要记住历史,更要将这份家国情怀融入血脉,化作奋斗的动力。我愿与同学携手,将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在心中,用行动书写属于青少年一代的担当!”
满园春色与民俗体验
正值仲春,踏青赏花成为主流出游方式,各地依托自然景观与传统文化打造特色活动。
清明假期第一天,天还没亮,西宁市民崔皓就驾驶着自己的越野车,踏上这场满怀期待的春日自驾游。随着车轮滚滚,车窗外的景色逐渐变换,从西宁的城市轮廓,到广袤无垠的草原,直至连绵的雪山映入眼帘,玉树到了。
崔皓穿梭在新玉树热闹的街道,被藏式建筑独特的韵味深深吸引。精美的雕刻、绚丽的彩绘,每一处细节都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傍晚,崔皓品尝完藏式美食后,惬意地坐在车里,看着窗外的星空,回味这一天的奇妙旅程,心里盘算着明天要去更多地方,感受玉树别样的魅力。“虽然玉树的草还没有绿,但是这里的风景依然很美!”崔皓不禁感叹。
清明时节,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馆内桐油清香萦绕,“纸伞承古韵,清明绘匠心”主题社教活动正如火如荼开展。40余名各族青少年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以油纸伞为媒,共绘清明春景。
活动通过讲解清明节起源、习俗及油纸伞制作技艺,为孩子们铺陈文化底色。绘画环节中,稚嫩的笔触在伞面绽放,各色纹样在光影间流转。这次活动将传统民俗与艺术创作深度融合,让青少年在动手实践中感悟清明慎终追远的内涵。
同样,在德令哈市柏树山下的赛马场此刻成了风筝的海洋。“线要扯出弧度,让风托着它走。”小女孩踮着脚拽住风筝的线轴,父亲托着小手边教导边说。话音未落,风筝飞上天空。“今天带着孩子来放风筝,既能陪着孩子一起玩耍,也能感受到清明节浓浓的氛围。”德令哈市民马明哲说。
4月4日,午后暖阳下,西宁市人民公园内游人众多,人们开启早春踏青模式,享受悠闲时光。
时下,公园内新抽的嫩芽冒上枝头,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湖面上,一艘艘游船轻轻摇荡,市民游客在粼粼波光中感受春日惬意。划船,这项融合了运动、休闲与自然体验的活动,成为众多游人喜爱的户外娱乐方式之一。“带孩子亲近大自然,也能让我们暂时放下手机,享受纯粹的亲子时光。”市民李佳佳说,带着孩子来踏青,不光能感受春天的美好,更能让孩子了解传统节日习俗。
推着婴儿车的年轻父母、执手缓行的银发夫妇、慢跑的健身爱好者……岸边散步的人群络绎不绝,在这个初春暖阳的日子里,这里成为人们享受春天、拥抱自然的理想之地。
历史记忆与时代共鸣
清明时节,微风中裹挟着丝丝凉意,西宁市民孙浩楠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与对红色文化的热忱,奔赴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踏入承载厚重历史的昂拉千户府,开启了一场触动心灵的红色之旅。
刚走到门口,孙浩楠便被那古朴而庄重的建筑风格所吸引。随后,讲解员开始讲述这座府邸的故事。他看着那些藏式家具、古老的生活用品,还有墙上记录往昔生活的资料图片,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当年这里的繁华与热闹。
孙浩楠感慨道:“透过这些文物和照片,我沉浸式领略了藏式文化的独特魅力,更深刻理解到这座府邸背后的重大意义。先辈们为了民族团结、地区和平,以坚定的信念不懈奋斗,值得永远铭记。”
4月4日,江苏游客张威来到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西海镇。当他踏进原子城纪念馆时,斑驳的老物件和泛黄的老照片静静陈列在展柜里,仿佛在向他讲述六十多年前的故事。他放缓脚步,透过玻璃展柜看着照片里戴着护目镜的科研人员和夯土筑墙的牧民群众,高原风沙里那段研制“两弹一星”的峥嵘岁月突然变得“触手可及”。
“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很多外地游客专门在清明假期来参观纪念馆。”原子城纪念馆讲解员周云龙说,还有不少研学的学生前来参观。
清明节假期首日,格尔木市的红色旅游景点迎来大批游客。将军楼公园,承载着格尔木发展历史与先辈的奋斗精神,园内松柏挺立,仿佛在静静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游客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述青藏公路建设者们的英勇事迹:他们风餐露宿,仅靠简陋工具,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一寸一寸地开辟出“天路”……这种奉献精神深深触动着每位游客。
来自西宁的游客张宇不由感慨:“这次来到将军楼公园,听着这些真实的故事,看着展示的老物件,对我触动很大,更要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从文明祭扫到生态踏青,从红色研学到民俗体验,各地通过多元形式将文化传承与时代需求结合,绘就了一幅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春日画卷。这一过程中,群众不仅感受到自然之美,更在历史与当下的对话中汲取了精神力量。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