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求恩:跨越时空的国际主义丰碑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11 17:40 1

摘要:白求恩与妻子弗朗西丝·坎贝尔·彭尼的爱情故事,充满了曲折与波澜。1922年初,白求恩在爱丁堡参加英国皇家外科学会组织的入会考试时,与弗朗西丝邂逅。弗朗西丝,这位出身优渥、气质典雅的女子,与相貌英俊、才华横溢的白求恩一见钟情。1923年8月13日,他们在伦敦举行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名字永远熠熠生辉,诺尔曼·白求恩便是其中之一。他的故事,是一段关于爱、奉献与牺牲的传奇,跨越了国界,触动着无数人的心弦。

白求恩与妻子弗朗西丝·坎贝尔·彭尼的爱情故事,充满了曲折与波澜。1922年初,白求恩在爱丁堡参加英国皇家外科学会组织的入会考试时,与弗朗西丝邂逅。弗朗西丝,这位出身优渥、气质典雅的女子,与相貌英俊、才华横溢的白求恩一见钟情。1923年8月13日,他们在伦敦举行了婚礼,婚后初期,二人游历欧洲,幸福甜蜜,白求恩也借此机会观摩了众多欧洲外科名医的手术 ,这段时光成为他一生难忘的美好回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性格和生活方式的差异逐渐显现。白求恩为人直率、热衷冒险,而弗朗西丝个性恬静、内向羞怯。家庭教养和社会背景的不同,使得他们在生活中渐渐产生隔阂。例如,白求恩冲动地跳进暴风雨中的英吉利海峡,险些丧命;激弗朗西丝跳过宽峡谷裂缝,让她惊恐万分;滑雪时又因过度运动导致心脏受损。这些鲁莽行为让弗朗西丝一直耿耿于怀。加之白求恩全身心投入事业,整日忙碌工作,弗朗西丝独自在家,孤独苦闷,两人的生活在争吵与和解中度过。

1926年,白求恩被确诊为肺结核。出于对妻子未来的考虑,他坚决要求离婚,弗朗西丝虽不情愿,但深知他的性格,最终同意。离婚后,白求恩住进特鲁多疗养院,大胆采用人工气胸疗法,使自己康复。康复后的他,内心始终牵挂着弗朗西丝,1927年12月,刚离开疗养院的他便向弗朗西丝发出复婚的电报和信件,表达自己无法抑制的思念。1929年秋天,弗朗西丝被他的真诚打动,二人再次结婚。

但好景不长,第二次结婚后的生活又渐渐陷入第一次婚姻的困境。一天,弗朗西丝回家看到白求恩坐在地板上研究骷髅模型,而冰箱里放的不是她要的肉,竟是一条人的肠子,这让她内心的不满彻底爆发。她逐渐认清,白求恩的世界里只有工作和事业,而她渴望的是平凡平静的两人生活。于是,她提出离婚,白求恩虽感突然,但最终理解并同意。这段失败的婚姻,成为白求恩心中难以言说的痛,离婚后,他们共同拥有的大布娃娃“艾丽丝”,像离异家庭的孩子一样,在两人之间轮流生活,寄托着他们曾经的情感。此后,白求恩再未再婚,心中始终珍藏着对弗朗西丝的感情 ,直至生命垂危之际,他在遗嘱中仍希望国际援华委员会能给予弗朗西丝生活费用。

1938年,在听闻中国抗战的艰难处境后,年近半百的白求恩放弃北美优渥的生活,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奔赴战争最前线救治伤兵。在中国的一年半时间里,他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呕心沥血,在齐会战斗中,白求恩创造了69个小时内为115名伤员动手术的奇迹 。他不仅亲自为伤员做手术,还致力于培养医疗人才,常常骑马前往偏远村庄,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孩子提供诊疗服务。他创办“模范病室”,发明移动手术台、输血器材等医疗工具,这些发明至今仍在医疗领域发挥作用。

1939年11月12日凌晨,白求恩因抢救伤员手术中被细菌感染转为败血症,医治无效在晋察冀边区黄石口村逝世。他的离世,让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悲痛万分,也让全体医务人员及伤病员深感痛惜。11月16日,聂荣臻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下了《纪念白求恩同志》,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品质、工作热情以及对边区卫生工作的贡献。1939年12月1日,延安各界举行追悼白求恩大会,毛泽东题写挽联: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精神,学习他的牺牲精神、责任心与工作热忱。12月21日,毛泽东为《诺尔曼·白求恩纪念册》写了《学习白求恩》一文(收入《毛泽东选集》第2卷时改名为《纪念白求恩》),文中称赞白求恩的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他指出:“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白求恩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美德的一部分,激励着无数中国人。

时光流转,2025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加拿大白求恩家族代表、加拿大—中国友好协会多伦多分会主席沃伦·白求恩,带着妻子和两个学龄前孩子来到中国,以家族名义参与系列抗战纪念活动 。沃伦·白求恩一行走访了北京市海淀区阳台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白求恩曾工作过的河北唐县白求恩柯棣华纪念馆,还参加了“白求恩精神与青年责任”主题分享会等活动。在参观过程中,沃伦·白求恩驻足于白求恩生前照片前,仔细端详,询问细节,他特别关注白求恩创办“模范病室”的历史影像,感受到了“众人同心协力”的团队精神。他还向纪念馆赠送了白求恩家族珍藏的老照片复印件,为纪念馆的历史资料增添了新内容。此次来华,沃伦·白求恩一家“拖家带口”参与纪念活动,不仅是对历史的缅怀,更是对白求恩精神的传承,让白求恩家族与中国的情谊在新时代得以延续 ,也让更多人通过真实的历史事件,感受到白求恩精神的永恒价值。

白求恩的一生,是为理想和正义不懈奋斗的一生。他与妻子的感情纠葛,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真实;他在中国抗战前线的英勇事迹,彰显了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他的牺牲,成为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心中。而他的后人来华参加抗战胜利纪念活动,更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我们再次回顾那段历史,铭记白求恩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不断前行,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来源:云中w漫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