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的我,换了几份工作,也跑过不少城市,总算咂摸出老师那句话的深意。
刚毕业那会儿,我在老家县城的广播电视台一待就是两三年。
起初还觉得挺新鲜,可没过半年,人就蔫儿了。
每天见同样的人,做同样的事,日子像复印出来的一样。
说实话,那段时间我甚至能预测自己明天会说什么话。
后来一位很熟的大学老师看不下去了,跟我说:
“你不能老窝在这小地方,得出去闯闯,北上广试试。”
我那时候犹豫得不行,他又补了一句:
“人呐,最怕在一个小环境里待太久,尤其你还这么年轻。”
现在的我,换了几份工作,也跑过不少城市,总算咂摸出老师那句话的深意。
任何一个地方,待得久了,就容易变成“舒适型牢笼”。
你停摆了,沉沦了,自己却还不知道。
环境是真的有能量的。
它要是一直没法滋养你,你就得果断换。
去见不同的人,经历不一样的事,哪怕碰得头破血流——
那也是成长,是活着的滋味。
01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土拨鼠之日》这部老片?
我偶尔翻出来看,每次都有新感触。
男主菲尔是个气象播报员,结果悲剧地发现自己永远活在2月2日。
每天醒来都是相同的人、一样的事。
一开始他嗨到飞起,后来直接崩溃。
为什么这么多人被这部电影戳中?
说白了,我们很多人也在过着“循环模式”的生活。
心理学把这叫“土拨鼠之日效应”。
你看起来活了365天,其实只是把1天重复了365遍。
结果就是,像一盆久不见光的绿植,慢慢蔫儿掉、失去活力。
不管你做啥工作、是啥身份,一旦圈死在一个小天地,
你的认知、眼界、人脉,全都会越来越窄、越来越僵。
我以前听说过艺术家陈丹青年轻时候的一件事:
他曾经整天关在房间里画画,却总觉得缺点什么。
后来有位老师点醒他:“你门都不出,哪来的感受?”
他这才背上包,拿出攒的钱,一路看展、逛古迹、见高人。
还有诗人北岛,最初在工厂打工时疯狂写诗,却越写越迷茫。
直到他开始到处走、一边漂泊一边写,作品才真正有了魂。
他说过一句话我记到现在:“走出去不一定能解决穷,但能让你看见:我必须换一种活法。”
人一旦掉进“流水线生活”,就容易卡住、失去灵气。
只有像水一样流动起来,穿过山谷、平原、未知的弯道,
才能活出生命力。
02
《我的阿勒泰》里有个片段特别打动我。
有人跟朝戈奶奶聊起年轻人越来越多离开草原,
奶奶不但不伤感,反而笑呵呵地说:
“家里养不出千里马,花盆里长不出万年松。孩子们出去见世面,是好事。”
实话讲,总守着一个老地方,人就容易在旧圈子里打转。
不变,往往就意味着停滞;
变化,才可能带来成长。
你走出去,看别处的风土、听不同人的见解,
在一次次的碰撞里,刷新自己的认知体系。
导演贾樟柯的故事很多人都听过。
他高考落榜之后,在老家县城成天晃荡,
不是打牌喝酒,就是骑个摩托车漫无目的地兜风。
要不是后来有一天他突然问自己:
“难道我这辈子就这样烂在这儿了吗?”
他可能真就普通一辈子过下去了。
但他选择了离开,拼命自学,考上北京电影学院。
在那里,他认识了一帮搞电影的朋友和老师,
没日没夜地看书、拉片、写东西,眼界彻底打开。
毕业后没多久,他就拍出了《小武》,一举成名。
走出去,不只是出门,更是走出那个小小的“自我”。
小地方很难长出大气象,旧环境很难带来新生活。
只有跟世界真实碰撞,人才可能真正焕然一新。
海明威写过一本《流动的盛宴》,
说的是他在巴黎的那段年轻岁月。
为什么叫“流动的盛宴”?
因为那时的巴黎汇聚了各路天才、沙龙、艺术现场,
整整一代人的创作灵魂都被这座城市滋养。
海明威甚至深情地说:
“如果你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此后一生,
无论去到哪里,巴黎都会跟着你。”
你也会在某一个地方,找到属于你的“流动的盛宴”。
03
还记得苏敏吗?那位50多岁自驾出走的女神。
她从传统家庭主妇的角色里毅然走出,
一个人、一辆车,跑遍中国。
如今年轻人叫她“网红阿姨”,她带货、写书、拍广告,
甚至还以原型人物的身份走上了戛纳红毯。
就是因为敢主动换环境,她彻底重写了人生剧本。
你要相信:改命的机会,往往不在这,而在别处。
一直困在老磁场里,过去赚不到的钱,现在照样赚不到。
机会这东西,从不会自己敲门。
它藏在你没走过的路上、没见过的人里。
你得主动走出去、主动去碰。
郭德纲当年在天津混得特别惨,
用他自己的话说:“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有次他跟一位前辈吃饭,对方听完他的情况,
毫不犹豫地说:“你得走,必须离开这儿。”
郭德纲还犹豫:“出去我能找谁?我能干啥?”
前辈回他:“你在这的熟人帮不了你,走出去才有戏。”
他想了很久,终于决定去北京。
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三毛有句话特应景:“出发,总是好的。它象征着出离,也是全新的开始。”
想改变命运,先改变环境。
人越是困顿,越不能整天窝在老地方。
多出去走走,看看别人怎么活、世界怎么转。
你才会遇到新的可能、新的自己。
▽
最后分享一段我特别喜欢的顺口溜:
“走运走运,走出去才有运。
困难困难,困在家里那就难。
出路出路,走出去才有路。”
总待在老地方,日子一眼望得到头。
走出去,哪怕换个环境住两天,
生命才会有点不一样的精彩。
来源:战略顾问陈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