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颍川陈氏后人陈育球客游顺溪。他看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于是决定举家从平阳凤凰山迁至此地,建构房屋,开创山业田园。自此,陈姓分支在顺溪生根。传至陈嘉询、陈永千父子时,家资渐富,于是修建陈氏祖屋。以此为标志,顺溪陈族在这个美丽而富饶的
【顺溪日记7】
图1 烟雨濛濛中的老四份大屋
明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颍川陈氏后人陈育球客游顺溪。他看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于是决定举家从平阳凤凰山迁至此地,建构房屋,开创山业田园。自此,陈姓分支在顺溪生根。传至陈嘉询、陈永千父子时,家资渐富,于是修建陈氏祖屋。以此为标志,顺溪陈族在这个美丽而富饶的镇子进入稳步上升通道。
455年前的陈育球老人家决策的那次迁徙,发轫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陈氏古屋建筑群的陆续建造与迭代。
》》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古镇顺溪山水皆美,足以让来客游目骋怀,放松身心。
而对于希望品味人文景观的旅行者来说,顺溪更是一个可以逗留几天的地方。正因为这里有一组保存完好的清代民居建筑——陈氏古屋,素有“浙南清中晚期民居博物馆”之称,建筑艺术、耕读文化、民俗文化的内涵均丰富多姿,值得细观。
顺溪古建筑群由顺溪陈族和沙垟陈姓于清代康熙至道光年间陆续建成,始建建筑距今约300年。我原先以为共有7座建筑,看了详细介绍资料才知道现存建筑总共10座,其中2座在离镇子核心区略远一些的镇子东头。总面积有25200平方米。这些建筑形制古朴,规模宏大,保存良好。建筑风格为浙南民居特色,历史文化积淀深厚。2006年5月,顺溪古建筑群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2 陈氏老七份大屋
在陈氏老四份大屋,有一个陈氏古屋综合展厅,详细介绍了陈氏古建筑群的情况,照录如下:康熙年间(1661—1722),陈有瑞在溪北村沙垟地方营建沙垟陈家祖屋(俗称隔壁屋)。雍正年间(1723-1735),陈育球四子文献之孙守豪在顺溪老街始建陈氏宗祠。乾隆(1736-1795)前期,陈育球三子文爵孙嘉询及嘉询之子永千在老街营建陈氏七份老屋(简称陈氏老屋)。乾隆二十五年(1760),沙垟陈姓营建沙垟陈家老屋(今称陈迢岩大屋)。乾隆后期,陈文达后裔昭芹在老街建陈氏二房大屋(俗称聚德门或门台底,今又称新二份大屋)。乾隆后期和嘉庆年间(1796-1820),陈永千7个儿子或扩建陈氏老屋,或在老街择地另建新居。其长子显仁始建老大份大屋,次子安仁始建第二份大屋,三子为仁始建第三份大屋,四子作仁始建第四份大屋,五子深仁、六子景仁扩建老屋,七子崇仁始建老七份大屋。此后,大份显仁长子昌洛又建新大份大屋,七份崇仁之孙建廷又建新七份大屋。同治年间(1862—1874),陈有瑞玄孙陈廷要(人称“廷要相”,后由方言谐音为“陈有相”)又建沙垟陈家新屋(今称陈有相大屋)。以上12座大屋中,除第三份大屋、新七份大屋、沙垟陈家祖屋已因火灾被毁外,其余9座大屋和陈氏宗祠至今保存基本完整,形成了一个古建筑群。各大屋沿溪而筑,比邻而居,布局恢宏,蔚为大观。
图3 陈氏祖屋张灯结彩,刚刚举办过一场婚礼
陈列馆还介绍了顺溪陈氏的历史,陈姓朋友们或许会有兴趣,也照录如下:
顺溪陈族和沙垟陈姓均源属颖川陈氏。春秋时期,陈国公子完避难奔齐,改称田氏,其后裔在战国时成为齐国国君。齐亡前,王子田轸奔楚,封颖川侯,复姓陈,遂成颖川陈氏始祖。唐昭宗大顺年间,陈轸第三十六世孙陈瓒从江苏平江(今吴县)迁至温州平阳昆阳邑南凤凰山下,成为凤凰山陈族始祖。此后600年间,陈瓒第六世孙陈舜韶、陈舜韶第十二世孙陈蒙先后率族人迁至莲池、大岙底。明穆宗隆庆年间(1567-1571),陈蒙之孙陈育球又率族人迁至顺溪,是为顺溪陈族始祖。另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当朝太子太傅、陈轸第三十三世孙陈邕遭贬迁至漳州,成为南陈太傅派始祖。该派入闵后,其一支经福建赤岸先后迁居浙江瑞安长桥、楠溪芙蓉,再迁永嘉永强。清圣祖康熙年间(1661-1722),永强陈族第十一代陈有瑞迁居顺溪沙垟,是为沙垟陈姓始祖。
图4 陈氏新大份大屋我在顺溪参观陈氏各个大屋和宗祠时,常常在对联和匾额中发现“颍川”“莲池”“凤凰”辞句,读了这段文字方知,原来与陈氏两千多年来的迁徙传承有关。
来源:云乐茶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