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10日凌晨两点,重庆的海尔路上,突然传来了刺耳的撞击声,一对年轻男女的生命永远停在了这里,现场惨烈到让人不忍直视。
文 | 沧海阅铭
编辑 | 沧海阅铭
“文内所有信息皆出自权威媒体”
9月10日凌晨两点,重庆的海尔路上,突然传来了刺耳的撞击声,一对年轻男女的生命永远停在了这里,现场惨烈到让人不忍直视。
是什么让他们在深夜冒险狂飙,这条当地人“摩友”进山的必经路上,又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危险?
2025年9月10日凌晨2时,多数人都已进入了梦乡,大大小小的道路上车流也渐渐稀疏。
重庆江北区寸滩街道的海尔路,是市区摩友前往铁山坪森林公园跑山的必经之路,一对20岁出头的年轻男女,就在这条路上出了事,当场就失去了生命。
事故现场的景象触目惊心,摩托车后座上的年轻女子被甩到了护栏上,身体呈现出折叠状态,即便戴着头盔,也没能逃过致命伤害,汽车的男子则直挺挺地躺在不远处的路面上,毫无生气。
他们驾驶的张雪500摩托车解体散落,零件遍地都是,路边铁制护栏和路标杆也被撞得严重变形。
海尔路被当地人叫做“魔鬼公路”,这名字可不是凭空来的,以前这里弯道多、坡道陡,还缺乏足够的安全设施,车祸频发。
后来虽然加装了不少摄像头,想整治这里的交通乱象,但效果并不理想,危险依旧潜伏在这条路上。
作为摩友跑山的必经之路,每到深夜,这里就成了飙车“炸街”的重灾区,引擎的轰鸣声,也为此埋下了无数安全隐患。
其实大家都知道深夜飙车危险,可总有人心存侥幸,觉得意外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这种心态,在本就危险的路段上,更是致命的。
当天,这俩年轻人和一群摩友在铁山坪森林公园聚会,商量晚上一起跑山,到了晚上,大家聊着车、比着速度,不知不觉就把安全抛到了脑后。
后来要下山时,女子说自己前一天喝了酒,头有点晕,不舒服,没法骑车,于是就让另外一名男子来开她的车,她坐后面。
殊不知,这名男子戴的根本不是专业摩托头盔,就是个工地上用的安全帽,这安全帽跟专业头盔差远了,专业头盔能护着头、脖子,甚至脸颊。
可工地安全帽就只能防个高空掉东西,骑大排量摩托飙车,戴这个跟没戴保护装备差不多,完全是赌命。
更要命的是,这男的压根不熟悉这台500排量的车,大排量摩托动力猛,油门稍微给多一点就容易窜出去,一路上有人看到他过弯的时候“压弯不减速”,身子歪得厉害。
其实稍微懂点的人都知道,不熟悉的车就得慢慢开、找手感,可他偏要逞能,好像开得快才够“酷”。
等骑到海尔路的那个弯道时,他还是没减速,手里的车把根本控制不住,摩托车直直地往护栏冲过去,撞上去的瞬间,整个人都被甩了出去。
有人说这台车的悬挂系统可能有缺陷,可就算真有问题,慢点开也能应对,说到底还是速度太快,再加上他技术不行,才让缺陷变成了致命的导火索。
而且凌晨两点多,路上光线本来就差,路灯照到弯道处还有死角,视线特别不好,这个时间点交警也下班了,路上没人管,他就更没了顾忌,结果偏偏在最该小心的弯道栽了跟头。
要是他当时能慢一点,或者一开始就拒绝骑不熟悉的车,这场悲剧说不定就能躲过去,可万事都没“如果”。
当时有个摩友跟在这对男女后面,骑到半山腰就跟身边人念叨,前面那男的骑车飘得很,感觉要出事。
结果没等多久,就听到前面“砰”的一声巨响,赶过去就看到了惨烈的一幕,现在想起来,那摩友还说“早知道当时喊一嗓子了”。
还有女生的朋友,也骑着车跟在后面,看着男生开得越来越快,想追上去喊他们慢点开。
可那男生把油门拧得太猛,闺蜜的车根本追不上,等拐过那个致命弯道,就只看到护栏变形、人躺在地上,当时腿都软了。
事故第二天,路政的工作人员就到了现场,蹲在被撞坏的护栏旁边,一会儿摸变形的栏杆,一会儿记笔记,还对着地面的刹车痕迹拍照。
后来有人问起,工作人员只说先查清楚事故原因,再看看护栏要不要加固,没多透露其他信息。
住在这条街上的小区住户们,每每提及此事都怨声连连,不管周内还是周末,这条路上的摩托车声就没停过,关紧窗户都没用。
还有小区里的年轻人说,之前就见过有人在这条路上飙车,速度快得能听到轰油门的声音,当时就觉得“早晚要出事”。
其实居民们早就受够了深夜的噪音,可没想到是以这样惨烈的方式,让大家再次关注到这个问题。
事故视频传到网上后,评论区吵翻了天,有人说这种飙车的就该管管,禁摩才能少点事,也有人反驳不是摩托车的问题,是骑车的人没安全意识。
张雪500这款车确实有点争议,有车主反映低转速时动力忽快忽慢,新手很容易控制不住油门。
而且它的弯道ABS不是标配,只有高配版才有,很多人图便宜买低配,遇到紧急情况根本刹不住车。
大排量摩托车就像个“暴脾气伙伴”,500cc的动力输出比普通摩托车猛得多,没经过专业训练的人骑它,就像拿大刀砍柴却不会用劲,稍不注意就会伤到自己。
这车还有些小毛病,比如链轮螺栓容易松、水箱偶尔漏水,这些小问题在高速骑行时都可能变成大隐患,选车时真得擦亮眼睛,别只看外观拉风。
“不熟的车别碰”这话真不是开玩笑,每个人骑车习惯不同,油门轻重、刹车灵敏度都得适应,随便换车就像穿别人的鞋跑步,肯定要摔跤。
老话说“十次车祸九次快”,山路弯道本来视线就差,还不减速压弯,这不是炫技是玩命,多等几秒,慢几公里,总比再也到不了目的地强。
说到底,飙车的刺激再爽,也抵不过生命的重量,无论是选车、装备还是驾驶习惯,任何一个环节的侥幸,都可能让团圆变成永别。
希望这对年轻人的离去能警醒更多人:自由的前提,是对安全的敬畏!
来源:沧海阅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