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一次治疗管6个月!阿尔茨海默病新疗法在小鼠中“疗效喜人”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4 22:37 1

摘要:3月31日,Nature Biotechnology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玲玲研究组的一项新成果。该研究揭示了双链RNA依赖的蛋白激酶R(Protein Kinase R,PKR)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

3月31日,Nature Biotechnology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玲玲研究组的一项新成果。该研究揭示了双链RNA依赖的蛋白激酶R(Protein Kinase R,PKR)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发生与进展过程中异常激活的分子病理特征,并创新性地开发了一种基于具有分子内短双链结构环形RNA(short double-stranded region-containing circular RNAs,ds-cRNA)抑制PKR异常激活的策略,从而缓解AD症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淀粉样蛋白(Aβ)沉积、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及神经炎症为主要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AD的治疗策略主要集中在 Aβ斑块的清除,但针对神经炎症的干预手段仍然有限。

研究发现,在 AD患者及AD小鼠模型中,PKR表现出异常激活,并且与神经炎症及神经元损失密切相关。然而,现有的PKR小分子抑制剂(如C16)由于特异性较差、毒副作用高,难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环形RNA(circRNA)是一类单链、共价,具有闭环结构的RNA分子。近十年来研究发现,circRNA普遍表达,并具有特定的生成加工、降解代谢及功能发挥的途径与规律。相较于线性RNA,circRNA具有高稳定性、特殊折叠和低免疫原性的特点,使之具备改造为新型 RNA 适配体、蛋白质翻译载体等潜在生物医学应用前景。

值得注意的是,陈玲玲团队前期研究发现具有16-26bp不完美RNA双链结构的环形RNA(ds-cRNA)表现出强大的PKR抑制作用,这表明ds-cRNA可能应用于抑制阿尔茨海默病中PKR的过度激活。

此前,陈玲玲团队通过优化RNA自剪接成环的新方法,实现了大规模合成低免疫原性且具有特殊双链结构 circRNA适配体(ds-cRNA),并在单分子水平阐明了ds-cRNA与PKR的作用机制,PKR与ds-cRNA的结合呈现为长时程、低解离的稳定结合模式,表明ds-cRNA提供了更适合PKR结合并限制其解离的空间构象。体外合成的ds-cRNA经纳米颗粒包裹递送后,在银屑病模型小鼠中表现出良好的体内稳定性、安全性和治疗效果。

在本研究中,研究团队进一步探索了ds-cRNA在AD治疗中的潜力,并采用5×FAD(Aβ沉积为主)和PS19(Tau磷酸化为主)小鼠模型,系统分析了PKR活性在AD病理进展中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疾病进展,PKR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且与神经炎症及AD病理表型呈正相关。而PKR敲除可显著改善小鼠的空间记忆能力,进一步支持PKR在AD中的关键作用。此外,与传统的小分子抑制剂C16相比,ds-cRNA能够高效结合PKR的双链RNA结合域,特异性抑制PKR的异常激活,且未表现出显著毒性。

图1. AAV递送的ds-cRNA在5xFAD小鼠海马组织中减少Aβ斑沉积,抑制胶质细胞增殖。

研究团队通过腺相关病毒(AAV)介导的递送方式,将ds-cRNA表达于AD小鼠大脑中,发现海马区域的Aβ斑块及磷酸化Tau蛋白沉积显著减少,神经元损失降低约2倍。单次给药后,治疗效果可持续至少6个月。此外,在AD早期及晚期模型中,ds-cRNA治疗均能显著改善小鼠的空间记忆能力。RNA测序分析显示,ds-cRNA通过抑制PKR激活,降低小胶质细胞的炎症通路,同时恢复突触功能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缓解神经炎症并改善AD病理表型。

图2. ds-cRNA通过抑制PKR缓解神经炎症,减少Aβ沉积和Tau蛋白磷酸化,改善记忆能力。

综上,该研究阐明了PKR异常激活是AD病理中的关键分子特征,并验证了环形RNA适配体作为新型RNA疗法的潜在应用价值。通过靶向抑制PKR的异常激活,该策略有效缓解了神经炎症,并改善了AD的病理表型及认知功能,为AD的RNA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本文转载自“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原标题:Nature Biotechnol文章:陈玲玲组发展环形RNA适配体技术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提供新策略,文章略有改动。

参考资料:

[1]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7-025-02624-w

[2]https://cemcs.cas.cn/kyjz/202503/t20250331_7584079.html

医药魔方Pro

洞察全球生物医药前沿趋势

赋能中国源头创新成果转化

Copyright © 2025 PHARMCUBE. All Rights Reserved.

欢迎转发分享及合理引用,引用时请在显要位置标明文章来源; 如需转载,请给微信公众号后台留言或发送消息,并注明公众号名称及ID。

免责申明:本微信文章中的信息仅供一般参考之用,不可直接作为决策内容,医药魔方不对任何主体因使用本文内容而导致的任何损失承担责任。

来源:科学晴雨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