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美乐“大变样”,单店首月破千万、门店冲千、营收利润狂飙!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4 20:39 1

摘要:当必胜客、尊宝披萨在中国市场厮杀正酣时,曾因“美式傲慢”折戟的达美乐,却用一场教科书级的本土化实验完成惊天逆转。

当必胜客、尊宝披萨在中国市场厮杀正酣时,曾因“美式傲慢”折戟的达美乐,却用一场教科书级的本土化实验完成惊天逆转。

2024年,这个美国披萨巨头在中国市场狂飙突进,门店突破千家、营收增长41%,更创下全球门店单月销售额历史纪录。

从“30分钟必达”的执念到“火山熔岩披萨”的爆火,从一线城市困局到下沉市场掘金,达美乐的翻身密码,藏着中国餐饮业最稀缺的生存智慧。


01

门店冲千、营收利润狂飙,

单店首日破千万!

达美乐成功“翻身”

达美乐是美国一家知名披萨品牌。

1967 年,它在美国开设了首家店铺,1978 年门店数量达到 200 家。

1989 年,达美乐门店规模突破 5000 家,一举成为美国扩张速度最快的比萨公司。

1996 年,达美乐网站上线,当年总销售额接近 30 亿美元,开启了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进程。

同年,因在美国市场遇到增长瓶颈,且怀揣着进一步拓展业务的野心,达美乐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市场。

1997 年,达美乐正式进入中国,在北京海淀区开设了首家门店,并把美式单店模式复制到了这里。

在店铺装修方面,达美乐采用统一风格,店内暖色灯光营造温馨氛围,墙壁上悬挂着经典的披萨制作工艺图片,搭配简约舒适的用餐环境,为顾客带来独特的消费体验。

产品上,达美乐首推披萨系列,招牌的超级至尊披萨尤为受欢迎。这款披萨馅料丰富,包含火腿、培根、牛肉、青椒、洋葱等食材,搭配特制芝士与面饼,烤至金黄酥脆,深受消费者喜爱。

起初,达美乐以特许经营方式在北京、上海以及河北等地开设门店,但由于发展进程缓慢,逐渐被必胜客等竞争对手拉开差距。

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与调整,2010 年末,达美乐开始下放权力,达势股份成为其特许经营商,将特许经营权集中管理。

2017 年,达美乐中国从麦当劳引入特许经营专家王怡,并与达美乐国际重新签订特许经营协议,自此开启了快速扩张之路。

此后,达美乐中国的门店数量一直呈上涨态势,但业绩却差强人意,连年亏损。

据招股书披露,2019 年达美乐中国净亏损 1.82 亿元,员工薪酬支出占总营收比例达 40.1%,成为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

2020 年,亏损进一步扩大至 2.74 亿元,薪酬开支攀升至 4.69 亿元,占总收益的 42.5%。

2021 年亏损额高达 4.71 亿元,薪酬支出 7.03 亿元,占比 43.7%。

到 2022 年,净亏损为 2.23 亿元,薪酬开支 7.85 亿元,占同期总收益的 38.8%。这四年间,达美乐中国累计亏损超过 11 亿元。

不过,情况在 2024 年迎来转机,达美乐中国开始实现扭亏为盈。

根据近期达势股份(1405.HK)披露的 2024 年业绩数据,达美乐中国全年营收 43.14 亿元,同比增长 41.4%;经调整净利润为 1.31 亿元,同比增长 1394.2%。

随着营收增长,门店数量也持续增加。

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达美乐中国在中国大陆共开设 1008 家门店,2024 年净增加 240 家新店,并新入驻了 10 座新城市。

这些新增门店为达美乐中国的营收增长注入了强大动力,2024 年,其新增长市场的收入占总营收的 77%,约为 26.6 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达美乐在中国个别门店表现极为亮眼,开店首日就收获颇丰。例如沈阳首店,首月销售额就突破了 1110 万元,创下其全球门店首月消费额的最高纪录。

若按照门店数量来计算,国内市场已然成为达美乐披萨全球第三大市场 。


02

达美乐为啥能打个漂亮的“翻身仗”?

在说达美乐为啥会盈利之前,我们先聊聊达美乐为何之前老是亏损呢。若是要仔细归纳问题,我们很容易找到答案。

若要归纳它长期亏损的根本原因,我认为有三个方面,分别人力成本占比过高,对美式披萨的过度执着、以及盲目的固收阵地三个要素导致的。

第一个问题,达美乐进入中国市场后,长期执着于美式经典口味披萨,多年来鲜少做出改变。

那么,究竟何为美式经典口味的披萨呢?

美式经典口味披萨有着鲜明的特征。

在制作工艺上,坚持美式手拍现做,这种工艺造就的饼底松软且外脆内韧,搭配普遍较大的份量,完美契合美式“大快朵颐”的饮食文化。

在食材选择方面,以烟熏培根、牛肉、火腿等肉类为核心配料,旨在给消费者带来“肉欲暴击”的强烈满足感。

而在口味调配上,普遍采用马苏里拉、车打芝士等混合芝士,再搭配蛋黄酱、烧烤酱等美式经典酱料,从而形成厚重奶香与咸香交织的独特口感。

然而,这些美式经典口味与国人的饮食习惯产生了强烈冲突。

一方面,中国消费者普遍偏好清爽口感,美式经典口味披萨中的重芝士、培根等元素,容易让消费者产生油腻感,不少披萨爱好者都吐槽达美乐披萨过于“油腻”。

另一方面,饮食场景也存在明显的不兼容。中国消费者用餐时更倾向于多人分享的场景,而美式单人份披萨在达美乐的产品中占比较高,这与中式聚餐文化格格不入。

长期以来,达美乐对美式经典口味披萨的坚持,使其未能充分根据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差异推出新颖产品。这直接导致达美乐披萨在中国市场的吸引力逐年递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渐陷入困境 。

第二问题,自营配送模式导致人力成本占比过高,拖累盈利。

对于达美乐来讲,其最大的核心竞争优势,便是其“30分钟必达”的配送服务。

也就是说,食客下单1 - 2分钟后,披萨进入烤炉,经过8分钟烘烤,再花1分钟打包,然后20分钟内配送到家,最大程度保持披萨的“热乎劲”。

为了让配送服务效率更高,其还推出“外卖神车dxb”,最大亮点是内置风扇强制陶瓷加热技术的烤箱,可以长期维持披萨的热气。

为了推动这套配送服务长期稳定运行,其还自建了配送团队。而该配送服务也为达美乐贡献了70%的营收占比。

但是,这种庞大的配送团队,使其人力成本在营收中占比过大。2020年员工薪酬占总收益的42.5%,2022年全职员工薪酬开支达1.68亿元,占公司费用的62.8% 。

第三个问题,长期坚守一线城市,忽视下沉市场的增长。

达美乐进入中国20年来,一直将一线城市作为主要进攻战略。前十年,始终以北京为大本营;后十年,其大量门店也集中布局在华北、华东等一线和新一线城市。

这种对一线城市的固守,给达美乐带来了两个问题:

其一,必胜客和肯德基同样深耕一线城市,且门店覆盖更为广泛,这使得达美乐难以与之抗衡;

其二,达美乐忽视了下沉市场的增长潜力,致使其增长空间局限于特定区域 。

这些问题的叠加,让其始终在国内的发展举步维艰,连年亏损。然而,达美乐2022

年开始回过神,有所反思,不再固守己见,开始顺应国内市场,进行一系列战略调整,开始“本土化战略”改革。

一方面,融合中式口味,覆盖多元场景需求。

在国内榴莲披萨盛行时,达美乐瞬间捕捉到了机会,但为了避免和竞品硬碰硬,其另辟蹊径,率先将麻辣小龙虾、咸蛋黄酱、嫩鸡等融入到榴莲披萨中,并采用美式工艺和经典配料如美式芝士,推出了金沙咸蛋嫩鸡披萨、小龙虾酥香嫩鸡披萨等中西结合的披萨,并斩获了无数粉丝。

还有2024年推出的“火山”饼底,通过趣味性造型与本土化口味融合,也吸引了不少中式口味的爱好者。

造型方面,饼底中央被塑造成“火山口”形态,边缘点缀奥利奥饼干碎,模拟火山灰石的视觉效果。

口感方面,采用进口车达芝士制成的奶酪酱,经烘烤后呈现流动的“熔岩”状态,搭配奥利奥碎的甜咸交织,既保留美式芝士基底,又融入中式甜食偏好。

该“火山”饼底为达美乐带来不小的业绩。2024年8月至10月活动期间,“火山”饼底带动比萨销量增长23%,其中夏威夷风情火山比萨成为爆款,复购率达38%。

此外,为了顺应单人用餐场景,达美乐还推出了小尺寸(6寸)披萨和轻食套餐 。

在尝试中式口味的同时,达美乐还在强化美式特色,稳定基本盘。比如坚持手拍现做比萨*,所有门店的比萨面团均由中央厨房统一配送;用从美国和新西兰进口优质马苏里拉芝士,甄选澳洲及新西兰和牛,从马来西亚精选猫山王榴莲、苏丹王榴莲等等。

另一方面,放弃“全自营配送”,精简门店面积,进攻下沉市场,最大程度优化成本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从2022年开始,达美乐不再坚守一线城市,开始向新一线、二线城市及二线以下城市落子。

根据数据显示,其在2024年在北京、上海2座城市,仅开了20家门店,而在西安、南通、成都、厦门、石家庄等城市相继扩店。

截至2024年末,其中,新增长市场(即北京和上海之外的所有城市)门店达637家,占门店总数约63.2%。

除了将市场下沉外,其为了进一步优化成本,还部分新增市场放弃了“全自营配送”。

如在成都、武汉等部分门店取消外送服务,转向堂食/外带模式。官方的说法是“堂食过于火爆,后续可能开通”。

因此防止在非一线城市,且放弃了全自营配送,让达美乐的人力成本大幅下降。财报显示,2024年其员工薪酬总支出占总营收的35%。

最后,因地制宜,开大店,搞营销。

必胜客和肯德基的门店面积通常在300 - 500平米左右,可安排80个以上座位。而传统达美乐门店面积仅约125平米,座位仅有20多个,部分门店座位更少,仅有12个。

门店座位数量不足,甚至引发了竞品的吐槽。2023年,武汉一家麦当劳门店曾向媒体诉苦,达美乐座位太少,许多顾客买完披萨后跑到他们店里用餐,严重影响了自身生意。

在新市场,达美乐的门店布局有了显著变化。以福州等二线城市为例,门店面积大幅增加,设计风格也更为新颖,更偏向堂食功能。在选址方面,不再局限于社区,而是更多地向商城店倾斜,在城市核心位置布局门店。

为快速打开这些城市的市场,达美乐在营销战略上积极推进本土化。

一方面,门店装修融入当地文化元素。例如成都第1000家门店,设计中融入竹节、熊猫、脸谱等巴蜀文化符号,强化本地消费者的认同感。

另一方面,开展各种顺应市场消费降级趋势的促销活动,如“接二连三”(周二周三七折)、Mega Week(买一送一)等活动,使得外送收入占比提升至59.2%。

随着这一系列调整,达美乐的外送营收占比有所降低,客单价也随之下降,但收获了更多消费群体,营收实现增长。

财报显示,整体配送率降低,导致每份订单平均销售额从2023年的86.8元降至2024年的82.1元,但2024年同店销售增长2.5%,净利润达1.31亿元,同比增长1394.2%。

达美乐不少新店开业表现亮眼。沈阳铁西万象汇店首日销售额突破52万元;西安曲江新区店首月销售额突破37万元;长沙国金街店首日销售额破20万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沈阳首店首月销售额突破1110万元,创下最新的首月销售额全球最高纪录。





03

达美乐“翻身记”的启示

达美乐在中国市场的逆袭,本质上是一场“本土化生存实验”——它用披萨的外壳,装进了中国消费者的胃。这场翻身仗背后藏着三个反常识的启示:

1、放下“美国骄傲”,把披萨变成“文化拼图”

达美乐最聪明的举动是:把美式披萨变成中国文化的载体。当其他品牌还在比拼芝士厚度时,它推出了“火山熔岩披萨”——用奥利奥碎模拟火山灰,车达芝士化作岩浆,既保留美式工艺,又满足中国人对“仪式感甜品”的偏好。

这种创新不是简单加个虾仁,而是用披萨作为文化符号,让消费者在熟悉的味道里找到新鲜感。

2、从“送披萨”到“卖场景”,重新定义外卖

达美乐曾因“30分钟必达”自豪,但过度依赖配送反而成为枷锁。转折点在于:把外卖变成流量入口,而非核心盈利点。

2022年后,它在新市场主动放弃配送,转而用堂食吸引家庭客群——门店面积扩大、增设儿童餐椅,甚至把披萨包装盒设计成“全家分享装”。

这种转变看似削弱了竞争力,实则通过场景延伸创造了新价值。

3、用“县城经济学”打败一线城市内卷

当必胜客还在北上广深拼价格时,达美乐悄悄下沉到三四线城市。它的门店选址藏着“财富密码”:紧盯县城核心商圈,但避开租金最高的街角。

比如在西安曲江新区,它把店开在电影城隔壁,利用观影人群的即时消费需求;在福州万达,门店变身“社交空间”,年轻人买完披萨直接在商场消磨时间。

这种“借势不抢位”的策略,让单店成本比一线城市低40%。但这其中也有三种注意事项:

1. 核心优势可迭代,不可丢弃

达美乐始终守住“手拍现做”和“进口原料”两大底线,就像手机厂商保留芯片研发能力。当它用火山饼底玩创新时,消费者吃的不仅是新口味,更是对品质的信任。

2. 本土化不是“中国特供”,而是文化翻译

小龙虾披萨的成功不在于食材本身,而在于把“夜市经济”装进披萨。这就像星巴克卖月饼礼盒——形式在变,但传递的“仪式感消费”内核不变。

3. 成本控制要“聪明”,而非“粗暴”

放弃一线城市不是投降,而是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新逻辑。就像拼多多早期不做一线城市,却在县城培养出高忠诚用户,达美乐的下沉策略本质是“用空间换时间”。

这场翻身仗证明:外来品牌最难的不是进入中国市场,而是学会“戴着镣铐跳舞”——在保留基因的同时,比本土企业更懂本土需求。

达美乐的案例就像一部商业版《变形记》,提醒我们:真正的全球化,是先成为本地人。

结语:

达美乐中国通过“规模扩张+本地化创新”的组合拳,成功打破长期亏损魔咒,成为中国披萨市场的头部玩家。

其核心经验在于将全球品牌势能与本土运营灵活性结合,以高质价比产品和高效外送服务抢占消费者心智。

未来,能否在持续扩张中维持单店效率与盈利水平,将是其能否实现“5000家门店”愿景的关键。

最后,餐饮O2O游学团走进蜜雪总部学连锁,走进雪王门店学增长,走进大咖国际和上岛学习供应链成本效率,走进商学院学组织裂变...,4月13--14日,餐饮O2O第5次深度学习蜜雪冰城的万店品牌的核心秘籍!

-END-

作者 | 小贝

出品 | 餐饮O2O

来源:餐饮O2O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