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过您先别急着夸公安部门的便民措施,我这人有个毛病,看见热闹总想扒拉扒拉门道儿。您猜怎么着?这一扒拉可扒拉出个惊天大秘密:原来我们天天揣着的身份证,居然藏着这么多"坑"!
"您知道吗?全国每年光是复印身份证就要浪费3个足球场的森林!"
最近我刷到个新闻差点把手机摔了——首批20年有效期的身份证要集体退休了!各地派出所排起长龙,大爷大妈们带着马扎排队换证。
不过您先别急着夸公安部门的便民措施,我这人有个毛病,看见热闹总想扒拉扒拉门道儿。您猜怎么着?这一扒拉可扒拉出个惊天大秘密:原来我们天天揣着的身份证,居然藏着这么多"坑"!
现在全国都在搞"换证一条龙"服务,什么智能提醒、异地办理、自助拍照机,这些便民举措确实要点赞。不过您仔细算过这笔账吗?
全国14亿人,按平均每人每年复印5次身份证算,每次得正反面各印一张。要是能把所有关键信息都集中在一面,光这一项每年就能省下70亿张A4纸!这些纸连起来能绕地球53圈,够造7000万本新华字典啊!
更绝的是现在这个设计,国徽面印着签发机关和有效期,可您把两张复印件往桌上一拍,谁能证明这是同一张身份证?前阵子我表弟租房子就遇上这糟心事,房东非说他用两张不同身份证骗人,气得他差点要去做公证!
要说这身份证的槽点,我都能开直播连讲三天三夜!您仔细瞅瞅,正面写的是"居民身份证",背面却变成"公民身份号码"——合着咱们到底是"居民"还是"公民"?再说那个"出生"俩字,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出生地呢,加个"日期"能累着排版师傅?最搞笑的是"住址"这个说法,现在多少人实际住址和户籍地隔着十万八千里,改成"户籍地"才准确吧?
您别觉得这是鸡蛋里挑骨头,去年上海就出过档子事。有个大爷拿着身份证去银行,柜员非说"公民身份号码"和"居民身份证"对不上,愣是不给办业务。最后还是派出所开了证明才解决,您说这叫什么事儿?
现在网上吵得可热闹了。有人觉得这是吹毛求疵,说"能用就行瞎折腾啥";可更多年轻人都在喊话:"故宫文创都能出雪糕,咱身份证咋就不能与时俱进?"要我说啊,这事还真不是改几个字那么简单。您想啊,全国这么多系统要同步更新,光银行、社保这些部门的数据对接就得掉多少头发?但话又说回来,当年从一代证换二代证不也折腾过来了吗?
最近刷到个专家说法挺在理:现在技术这么发达,完全可以搞电子身份证和实体证双轨制。就像深圳试点的"电子身份证+区块链存证",复印时直接扫码授权,既安全又环保。不过这事要真推广起来,估计得先解决老年人用手机难的问题。
要我说,这事就跟家里老房子装修一个理儿——住着是没问题,但总有些设计让人别扭。现在既然赶上换证高峰,何不趁机把这些问题捋一捋?改版成本肯定有,但比起每年浪费的几十亿张纸、上千万小时排队时间,这笔账怎么算都值当!
您可能不知道,日本去年刚更新了驾照设计,连盲文位置都重新调整过。韩国更绝,直接把身份证厚度减薄了0.2毫米,说是环保又便携。咱不跟风搞这些花活,但至少把基本信息整明白不过分吧?
最后抛个问题您琢磨琢磨:要是现在发起身份证设计全民投票,您会给现在的版本打几分?反正我是准备在市长信箱投个建议信了——毕竟这小小卡片,可是要陪着我们走过20年岁月呢!
来源:侃侃谈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