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久前,一位患者因和家人激烈争吵后,突然感觉胸痛难忍,被紧急送往医院。经过检查,原来是情绪激动引发了心肌缺血。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经历,情绪一激动,胸口就闷痛。这可不是小事,今天就来给大家讲讲其中缘由,以及有效的调节方法。
不久前,一位患者因和家人激烈争吵后,突然感觉胸痛难忍,被紧急送往医院。经过检查,原来是情绪激动引发了心肌缺血。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经历,情绪一激动,胸口就闷痛。这可不是小事,今天就来给大家讲讲其中缘由,以及有效的调节方法。
人体在情绪激动时,交感神经会变得兴奋。交感神经兴奋会促使体内分泌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这些激素会使心跳加快,心脏收缩力增强,导致心肌耗氧量大幅增加。比如,平静状态下心脏每分钟泵血量约 5 升,情绪激动时,可能会增加到 8 - 10 升,心肌需氧量也随之上升。
同时,情绪激动还可能引发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负责给心脏供血,痉挛时血管收缩变窄,血液供应减少。就像给心脏供血的 “管道” 变细了,而心脏对血液和氧气的需求却增多,供需失衡,就容易引发胸痛。研究表明,约 30% - 40% 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与情绪应激有关。对于本身就患有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人,情绪激动引发胸痛的风险更高,甚至可能诱发心肌梗死。
长期因情绪激动引发胸痛,会对心脏造成持续性损害。反复的心肌缺血,会使心肌细胞受损,心脏功能逐渐下降。有数据显示,频繁因情绪问题出现胸痛的人群,患心力衰竭的风险比情绪稳定者高出 2 - 3 倍。而且,胸痛带来的不适还会进一步影响情绪,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进一步加重身体负担。
在感觉自己即将生气、情绪要失控时,马上做深呼吸。找个安静地方,站立或坐下,放松身体。用鼻子慢慢吸气,让空气充满腹部,感受腹部像气球一样慢慢鼓起,持续 3 - 5 秒;然后用嘴巴缓缓呼气,感觉腹部逐渐收缩,呼气时间保持 4 - 6 秒。重复这个过程,连续做 5 - 10 次。
深呼吸能调节自主神经系统,使交感神经兴奋度降低,缓解身体紧张状态。有研究表明,进行 5 分钟深呼吸练习后,人体的心率可降低 5 - 10 次 / 分钟,血压也能有所下降,从而减轻因情绪激动对心脏的刺激,降低胸痛发作几率。
当察觉到情绪开始激动,立刻转移注意力。可以起身去做一些简单家务,像扫地、擦桌子,专注于这些动作,让大脑从引发情绪的事情上转移开。也能出门散步,看看周围自然景色,花草树木、蓝天白云,都能舒缓情绪。或者听舒缓音乐,古典音乐如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莫扎特的《小夜曲》,轻音乐如班得瑞的《安妮的仙境》等,都有助于放松身心。数据显示,听 15 - 20 分钟舒缓音乐,80% 的人情绪能得到明显改善,减少因情绪激动引发胸痛的可能。
情绪激动时,不能一味压抑,要合理宣泄。找信任的朋友倾诉,把心里想法和感受说出来。倾诉过程能让情绪得到释放,朋友的建议和安慰还能帮助换个角度看问题。如果不喜欢倾诉,也可通过写日记宣泄,把内心想法、情绪变化详细记录,写完后会感觉轻松许多。另外,还能通过运动宣泄,像打太极拳、慢跑等,运动能促使身体分泌内啡肽,让人产生愉悦感,缓解负面情绪。研究表明,每周进行 3 次、每次 30 分钟左右的有氧运动,坚持 8 周后,参与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评分明显降低。
很多时候,情绪激动源于对事情的看法。学会改变思维方式,能有效控制情绪。遇到事情,尝试从不同角度思考。比如,和人发生矛盾,先别着急生气,想想对方是不是有难言之隐,自己是不是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用积极心态看待问题,把困难当成挑战,将挫折视为成长机会。长期坚持这种思维方式,能减少情绪波动,降低因情绪激动引发胸痛的频率。有研究跟踪一组练习积极思维方式的人群,半年后发现他们因情绪问题就医次数减少了 40%。
每天花 15 - 20 分钟进行冥想。坐在安静舒适位置,闭上眼睛,专注于自己呼吸,感受气息进出。当杂念出现,不要刻意驱赶,只是单纯觉察到它们,然后慢慢将注意力拉回到呼吸上。冥想能让大脑平静,增强对情绪的觉察和控制能力。相关研究指出,坚持冥想 3 个月以上,参与者情绪稳定性明显提升,对情绪激动引发的胸痛有很好预防作用。
情绪激动易引发胸痛,掌握这 5 个调节技巧,在生气前做好深呼吸,能有效减少胸痛发生,保护心脏健康。要是对情绪调节还有疑问,随时都能问我。
来源:心内科周恒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