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迟长凤,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发掘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海芙蓉”巾帼文明岗岗长。她入选全球前2%科学家,荣获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舟山市专业技术拔尖
迟长凤,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发掘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海芙蓉”巾帼文明岗岗长。她入选全球前2%科学家,荣获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舟山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舟山市“三八红旗手”等多项荣誉,是浙江海洋大学“最美海大人-最美教授”的代表人物之一。
扎根海岛,攻克乌贼繁育难题
曼氏无针乌贼曾是我国东海传统“四大海产”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然而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因过度捕捞和海洋环境变化,其自然资源严重枯竭。
迟长凤博士毕业后扎根舟山海岛17年,作为科研骨干带领课题组历经十余年技术攻关,率先突破了该物种的全人工繁育技术,奠定了资源修复的坚实基础,相关成果被中央十台《乌贼归来》专题报道。在实际养殖过程中,个体小型化、性早熟、产量下降等问题又成为制约效益的重要因素。她持续聚焦产卵场生态修复与生殖调控等关键科学问题,参与构建了浙江近海曼氏无针乌贼繁育与资源规模化修复技术体系,推动资源加速恢复,该研究也被中央七台《科技苑》栏目专题报道。她的工作不仅体现了科研人员的攻坚精神,也展示了新时代女性在科研领域的创新与担当。
科研硕果累累,屡获殊荣
在科研创新方面,迟长凤教授取得了丰硕成果,发表国内外论文百余篇,作为第一发明人获得授权发明专利二十余项,曾获教育部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省科技进步奖、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中国海洋学会技术奖等多个奖项,全面展现了其在海洋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方面的实力与贡献。
在奉献中闪光,在责任中前行
除了科研工作,她还积极投身社会服务与科普推广。作为“海芙蓉”巾帼文明岗岗长,组织团队深入幼儿园、中小学和海岛社区开展“海岛情”“边疆情”“西部情”等海洋科普活动,传播海洋知识,倡导全民共同关注海洋生态保护。她还常年参与社区文明城市建设、家校护学、抗疫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匿名资助边远山区学童和重大疾病患者,默默奉献爱心。她是母亲、女儿、妻子,是三尺讲台上的教师,是实验室里的科研骨干,也是青年教师和学生心中的良师益友。她以坚韧、专业、低调、敬业的品质,诠释了新时代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风貌,是“巾帼不让须眉,红颜更胜儿郎”的生动写照。
多重角色,绽放巾帼风采
她不说豪言壮语,却用脚步丈量科研之路;她不追鲜花掌声,却让科研成果落地生根。从深海走向讲台,从实验室走进人心,迟长凤教授用自己的智慧与执着,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着巾帼之力,书写着属于新时代女性的精彩华章。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