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基本上每个朝代都有起义,但是这些起义大多数都是以男性为主,如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汉末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但是纵观古代历史,仍有一些起义军的领袖是女性。她们凭借自己的势力拉起了一支反抗大军。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这10位女性起义军首领。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基本上每个朝代都有起义,但是这些起义大多数都是以男性为主,如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汉末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但是纵观古代历史,仍有一些起义军的领袖是女性。她们凭借自己的势力拉起了一支反抗大军。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这10位女性起义军首领。
公元14年,琅琊海曲县(今山东日照)农妇吕母因儿子吕育被县令冤杀,愤而变卖全部家产,购置武器、招募流民与盐工,开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女性领导的武装起义。她以“诛暴吏,申天罚”为旗号,在崮河两岸建立水寨,训练三千义军。公元17年,趁秋收粮税之际,吕母率部突袭海曲县城,破狱释放囚犯,处决县令祭子,占据县城达月余,成为反抗王莽暴政的首个地方政权。
吕母
吕母起义首创“为亲复仇—官逼民反”的双重动员模式,其队伍吸纳赤贫农民与沿海盐工,以游击战术袭扰官府,比绿林、赤眉起义早十年揭开反莽序幕。她病逝后,部众携“吕”字旗投奔樊崇赤眉军,成为攻入长安推翻新朝的核心力量之一。山东日照现存吕母崮遗址,其以母性悲愤为火种、以私仇撬动天下公义的反抗逻辑,为后世农民起义提供了性别与伦理维度的独特范本。
迟昭平,新莽末年活跃于平原郡(今山东德州)的起义领袖,凭借对黄河漕运体系的深刻理解,开创了中国古代罕见的水上游击战模式。公元21年,她以“抗苛税、济饥民”为旗号,吸纳黄河纤夫、漕工及盐贩,组建数千人规模的水上义军。其部众以舟船为营垒,利用河道纵横的地利,劫掠沿岸官仓,将粮秣分予灾民,史载“漕船所至,饥民影从”。
面对官兵围剿,迟昭平发明“浮桥连舟”战术:以铁索连接数十艘快船形成浮动平台,既可快速拆解分散突围,又能临时拼接为水上堡垒阻截追兵。公元22年平原津之战中,她以此战术突破王莽军封锁,焚毁临邑粮仓,迫使官府放弃漕运改行陆路。其水陆协同作战方式,为后来窦建德等河北义军提供了借鉴范本。
迟昭平
在民间记忆里,迟昭平被神化为“河神娘娘”。传说她精通水文天象,能驭浪沉舟,鲁北渔民至今保留农历三月廿八“祭漕母”习俗,于黄河岸边献船模、撒米粟,祈求行船平安。德州四女寺镇存有明代始建的“昭平祠”,壁画描绘其指挥船队破浪的英姿,将现实起义与水域信仰融合,塑造出兼具反抗精神与守护神性的文化符号。这位黄河女儿以舟楫为剑、以波涛为阵,在史册与传说间锚定了女性主导水利叛乱的独特叙事。
公元394年,前秦高帝苻登与后秦武昭帝姚苌的关陇争霸进入生死阶段。苻登之妻毛秋晴临危受命,率八千精编“娘子军”镇守战略要冲大界堡(今陕西彬县),成为维系前秦存亡的关键支柱。面对姚苌夜袭,她将耕牛双角缚火炬、尾绑浸油麻絮,趁夜色驱数百火牛冲入敌阵,引发后秦军自相践踏,同时令女兵占据高地箭雨覆盖,阵斩后秦大将吴忠,俘敌四千,《晋书》评其“披甲执锐,临阵摧锋,虽宿将莫能及”。
毛秋晴
此役后,毛秋晴独创“女营轮戍制”:以已婚女兵守城、未婚女兵游击,利用性别偏见麻痹敌军。然终因前秦主力溃败,大界堡遭姚苌十万大军合围。粮绝之际,她拒降焚城,与八千女兵白衣素甲,高歌《秦风·无衣》集体自焚,烈焰三日不绝。关陇百姓传言“是日天雨血,百里闻焦香”,为其忠烈恸天作注。作为十六国时期唯一成建制女性武装的统帅,毛秋晴打破“妇人不干军政”的礼教铁律,其火牛战术被北魏纳入《卫公兵法辑本》,唐代李光弼平定安史之乱时曾效仿其法。
公元653年,睦州女子陈硕真因不满唐朝苛政,于清溪县揭竿而起,自称“文佳皇帝”,年号“天授”,比武则天称帝早37年,首破男性垄断皇权的千年传统。她融合道教谶纬与民间信仰,自诩“赤天圣母”降世,以“焚官仓、均田宅”为纲领,十日间聚众数万,席卷浙西。其政权仿唐制设尚书仆射、骠骑将军等职,并铸造“开元圣宝”铜币,构建起完整的军政体系。
陈硕真
陈硕真之妹陈硕英任水军都督,率艨艟百艘沿富春江而下,连克桐庐、于潜,兵锋直逼歙州,震动江南。为瓦解唐军攻势,陈硕真以道教斋醮仪式激励士气,令士卒佩赤符、诵《度人经》冲锋,形成独特的精神战法。唐廷急遣扬州都督房仁裕、婺州刺史崔义玄合兵镇压,最终因装备悬殊,起义军主力在淮戍山遭火攻溃败。
尽管政权仅存月余,陈硕真开女性称帝先河的政治实验,为后世武则天称制提供历史参照。浙江淳安至今存留“天子基”“文佳岭”等遗址,民间社戏《文佳皇帝》传唱其“凤冠换天”的壮举,将这位布衣女皇的传奇凝固在吴越文化记忆中。
杨妙真,金末红袄军领袖,与丈夫李全并称“山东双雄”,以梨花枪法威震中原。1214年,她与李全在潍州起义抗金,独创“二十四式梨花枪法”,其“手颤枪花,虚实难辨”的招式被明代戚继光录入《纪效新书》,誉为冷兵器时代枪术巅峰。金亡后,她率部转抗蒙古,于青州构筑七十二座连环寨,推行“军户授田、闲时屯垦”制度,实现“一卒三耕,养战两全”,在蒙军围困下坚守十五年。
杨妙真
1231年李全战死后,杨妙真独掌红袄军,以“拖刀计”诈降蒙将孛鲁,借机诛杀降元叛将国安用,一度收复山东大部。晚年因南宋断绝粮援被迫降元,被史家斥为“失节”,但其军事才能令元太宗窝阔台慨叹:“若男子皆如杨夫人,何忧江山不稳?”其治军之法被元廷吸纳,改编为探马赤军镇戍中原。今山东青州存有梨花枪演练图谱碑刻,沂蒙山区流传“杨娘子独骑挑蒙帐”的传说。
永乐十八年(1420年),唐赛儿于山东益都卸石棚寨以“白莲佛母”之名聚众起义,成为明初规模最大的宗教起事。她借元末白莲教余脉,宣称“弥勒转世,焚劫渡厄”,率部夜袭青州卫所,夺取火铳、火药,并疑似掌握硝石配比技术,其部众使用竹制“飞天喷筒”——内填火药与铁蒺藜,点燃后喷射十丈,焚毁明军粮草营帐,被斥为“妖火乱天”。
唐赛儿
明成祖朱棣遣安远侯柳升率京营精兵镇压,唐赛儿以山地游击周旋,曾以诈降计诱明军入峡谷,火器齐发毙敌千余。兵败后,她趁乱易装潜遁,朱棣疑其混入佛道,竟下令逮捕全国尼姑、道姑数万人,酿成“永乐尼案”。其下落成谜,民间衍生“佛母化鹤”“夜遁南洋”等传说,济南平陵城遗址仍存其“藏甲洞”遗迹。
尽管起义仅两月而败,唐赛儿将宗教谶纬与火药实战结合,首开女性统帅应用热兵器先例。其“喷火竹龙”战术被写入《永乐兵录》警示后世,而明廷对宗教女性的恐慌性清算,反向印证了这位火药女杰对帝国秩序的震撼冲击。
王聪儿是白莲教襄阳黄号军总教师,统率十万义军纵横川楚陕豫山区,迫使清廷耗银二亿两(占嘉庆朝岁入四倍)围剿。她以鄂西茅山为核心,构建“九连环”山地防御体系:依山势设九层石墙、暗堡与地道,墙间布滚木礌石阵,以原始工事抵消清军火器优势。1797年郧西三岔河战役中,她佯装溃退诱清军总兵王懋赏部深入峡谷,触发机关截断退路,滚木齐发毙敌三千,王懋赏被义军猎户出身的射手狙杀,首级悬于谷口示众。
1798年清军实施“寨堡团练”封锁,王聪儿率残部退守卸花坡。突围无望之际,她焚毁信徒名册,携亲卫登上绝壁,高呼“白莲不死”后跃崖殉道,时年21岁。民间传说其“白衣化鹤,西去昆仑”,湖北郧西现存“舍身崖”摩崖石刻,题“乾坤正气”追缅。清宫《剿平三省邪匪方略》承认“教匪之炽,自聪儿始”,此役重创八旗战力,间接促成湘军等汉族武装崛起。这位以青春烈焰灼穿封建铁幕的女帅,用生命诠释了底层女性改写历史的悲壮可能。
1853年,邱二娘于福建惠安以天地会分支“双刀会”首领起事,自称“玄天上帝附体”,聚数千渔民、盐工组建义军。她控制湄洲湾至泉州湾航道,设哨卡向商船征收“义饷”,并率水军驾小驳船夜袭崇武所城,缴获清军火器;陆上则与闽中林俊太平军协同,南北夹击清军补给线,迫使闽浙总督王懿德奏称“海寇山匪,首尾难顾”。
不同于传统起义者,邱二娘颁布《禁缠足令》解放女性身体,规定“十五岁以下女子缠足者,罚其父兄徭役”;又推行《均田约》,将族田、官田分予佃户,要求“富户留三成,七成归耕者”,比康梁变法早四十余年触及土地问题。她更在军中设女营,培养百余名女性骨干传授武艺与算学。
1855年邱二娘兵败被凌迟处死,但《均田约》被秘密传抄至台湾,影响戴潮春起义。今湄洲岛存有其“点将台”石刻,惠安女服饰中的宽筒裤也被视为反抗缠足的文化遗存。
1853年上海小刀会起义中,周秀英率二百女兵驻守嘉定城,独创“蝴蝶阵”:令女兵着彩衣分两队迂回穿插,以铜镜反射日光干扰清军视线,辅以飞刀远程狙杀,屡次击退清军火炮攻势。其父周立春战死后,她率残部退入上海县城,死守豫园据点十八个月,成为起义军最后陷落的核心堡垒。
周秀英
面对清军与租界势力的双重围堵,周秀英起草《告欧美各国书》,以中英双语申明“只诛满清,不犯商民”,呼吁列强保持中立,并派女兵乔装向领事馆投递文书,展现近代农民起义中罕见的国际外交意识。1855年城破被俘,周秀英遭凌迟酷刑,刑场高呼“宁做断头鬼,羞为亡国奴”,其惨烈就义细节被《北华捷报》详细记录,引发西方社会对清廷酷刑的广泛谴责。
1900年天津战役中,林黑儿以“黄莲圣母”之名统领红灯照,这支全女性武装头缠红巾、手提朱漆灯笼,宣称“灯起处,洋炮皆哑”。她将义和团“神拳”仪式革新为战地动员:令少女们披发仗剑、口诵偈语,在硝烟中列队疾行,以神秘主义震慑联军。在老龙头火车站争夺战中,她率妇女用硝石粉、艾草灰与蛋清制成止血药膏,于天后宫设临时医棚,救治清军与团民伤员四百余人。
林黑儿
八国联军破城后,林黑儿在紫竹林租界被俘。据《泰晤士报》载,她被强令穿戴戏服供各国记者拍照,却始终“闭目昂首,状若神游”。其结局众说纷纭:一说被秘密处决于海光寺,一说化装尼姑潜至五台山,甚至有传言其弟子护送她经朝鲜流亡南洋。天津西郊至今存“圣母井”,相传是她制药取水处,每年端午仍有百姓投掷红绸祈愿。
这位游走于巫术与医道、反抗与屈辱间的女性,其形象被清末小说妖魔化为“妖妇”,却在华北民间升华为庇佑妇孺的神祇。
小结:
这10位女性首领,吕母(公元14年)以复仇为始,成为首位女性起义者,其游击战术为反莽运动拉开序幕;陈硕真(653年)自称"文佳皇帝",比武则天早37年打破男性皇权垄断;唐赛儿(1420年)将白莲教信仰与火药战术结合,迫使明廷发动宗教清洗;王聪儿(1797年)以山地防御体系重创清军,促成汉族武装崛起;林黑儿(1900年)统领红灯照,在义和团运动中融合神秘主义与战地医疗。这些女性或运用水陆游击、火器阵法,或推行土地改革、性别解放,以军事创新与社会变革撼动封建秩序,在史册与民间传说中镌刻下女性改写历史的壮烈篇章。
来源:历史影视小迷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