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明已经拼尽全力,却依然感到焦虑和疲惫;明明知道这样的竞争没有尽头,却依然无法停下来。
“内卷”这个词,近年来频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它描述的是一种无意义的竞争和过度消耗的状态:
明明已经拼尽全力,却依然感到焦虑和疲惫;明明知道这样的竞争没有尽头,却依然无法停下来。
你是否也曾被“内卷”压得喘不过气?
每个人都曾经深陷内卷泥潭,深刻理解这种无力感。
每天加班到深夜,却依然觉得不够努力;看到别人比自己更拼,内心充满焦虑;即使取得了成绩,却依然感到空虚和迷茫。
今天,我想从心理学的角度,带你一起剖析内卷的根源,并找到跳出死循环的方法。
什么是“内卷”?
“内卷”最初是一个学术术语,用来描述一种资源有限、竞争加剧、但整体效率并未提高的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内卷被用来形容一种无意义的过度竞争。
例如:
职场内卷:加班文化盛行,大家都在比拼谁更晚下班,但工作效率并未提高。
教育内卷:家长拼命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但孩子的学习效果并未显著提升。
社交内卷:朋友圈里大家都在晒精致生活,导致普通人感到焦虑和自卑。
内卷的核心特征是:竞争加剧,但回报递减。它让人陷入一种“越努力越焦虑”的死循环。
为什么你总是“内卷”到崩溃?
1. 社会比较的陷阱
心理学家指出,社会比较是内卷的重要推手。我们总是习惯性地与他人比较,看到别人比自己更拼、更成功,就会感到焦虑和不安。
例如,看到同事加班到深夜,你可能会觉得自己不够努力,于是也开始加班,即使你的工作已经完成。
2. 恐惧落后的心理
内卷的背后,是一种恐惧落后的心理。我们害怕被淘汰,害怕被时代抛弃,于是拼命追赶,即使这种追赶并没有明确的目标。
例如,家长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并不是因为孩子需要,而是因为“别人都在报,我们不能落后”。
3. 自我价值的迷失
在内卷中,我们往往将自我价值与“成功”挂钩,认为只有比别人更拼、更优秀,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这种思维让我们陷入无意义的竞争,却忽视了内心的真实需求。
例如,有人拼命工作,并不是因为热爱,而是为了证明自己“足够优秀”。
4. 外部压力的驱动
社会文化、家庭期待、职场规则等外部压力,也在推动我们内卷。我们被这些压力裹挟,即使感到疲惫和焦虑,也不敢停下来。
例如,职场中的加班文化,让很多人即使没有工作,也不敢按时下班。
内卷对心理健康的危害
1. 焦虑与抑郁
长期的内卷会让人感到焦虑和抑郁。我们总是担心自己不够努力,担心被淘汰,这种持续的焦虑感会严重影响心理健康。
2. 自我否定
在内卷中,我们容易陷入自我否定。无论取得多大的成绩,我们都会觉得“还不够”,这种自我否定会让我们失去自信和快乐。
3. 人际关系疏离
内卷让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竞争上,忽视了与他人的连接。我们可能会变得冷漠和疏离,失去与他人的情感交流。
4. 身心疲惫
长期的内卷会让人感到身心疲惫。我们总是处于高压状态,即使休息也无法真正放松,这种疲惫感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
如何跳出内卷的死循环?
1. 重新定义“成功”
跳出内卷的第一步,是重新定义“成功”。成功不一定是比别人更拼、更优秀,它可以是内心的满足、生活的平衡、与家人的幸福时光。
例如,与其追求职场的升职加薪,不如找到一份让自己感到有意义的工作。
2. 设定清晰的目标
内卷的根源之一,是目标不清晰。我们拼命努力,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设定清晰的目标,可以帮助我们避免无意义的竞争。
例如,明确自己职业发展的方向,而不是盲目跟随别人的脚步。
3. 学会说“不”
在内卷中,我们往往因为害怕落后而不敢拒绝。学会说“不”,可以帮助我们摆脱不必要的压力。
例如,拒绝加班,按时下班,把时间留给自己和家人。
4. 关注内在需求
跳出内卷的关键,是关注内在需求。我们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是别人的认可,还是内心的满足?找到答案,才能找到真正的方向。
例如,通过冥想、写日记等方式,了解自己的内心需求。
04
内卷让我们感到焦虑和疲惫,但它也可以成为自我反思和觉醒的起点。
通过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设定合理的目标、关注内在需求,我们可以跳出内卷的死循环,活出真实的自己。
我是云云,感恩爱阅读的你。
来源:云云在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