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武汉市老旧公房受历史条件影响,先天性火灾隐患突出。在市委市政府和省消防救援总队的坚强领导下,市消防救援支队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多措并举,发动属地政府、行业部门、基层力量等深入推进老旧公房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武汉市老旧公房受历史条件影响,先天性火灾隐患突出。在市委市政府和省消防救援总队的坚强领导下,市消防救援支队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多措并举,发动属地政府、行业部门、基层力量等深入推进老旧公房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01政府高位部署 三级推进统筹调度
领导高度重视
副省长程用文、市委书记郭元强、市长盛阅春多次对全市消防工作专题批示指示。
省消防救援总队党委扩大会议强调武汉市要加强老旧公房消防安全治理,董新明总队长先后到江岸区、江汉区实地踏勘调研,调度部署公房整治工作。
政府主导推动
盛阅春市长批示市住更局与市消防救援成立专班,组织全市老旧公房消防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陈劲超常务副市长、董煜华副市长组织召开“防范化解全市消防安全风险”专题会议,将“两高一大一公”综合治理作为九个突出问题研究部署。
省内统筹支持
省消防救援总队选派全省30名技术骨干增援武汉,深入各区基层助力老旧公房消防治理。
朱惠军副总队长实地勘察硚口区安乐巷公房集中区试点建设,与市级住更、区消防救援大队及公房经营管理单位深入座谈调研。
02“两委”统筹调度 三级分类精准施策
“两委”统筹部署
市安委办、市消专委联合制定《关于加强全市老旧直管公房消防安全管理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市政府第137次常务会议专题审议部署,构建“区政府为属地领导、住更为行业监管、消防为技术指导、公安为执法支撑、街道为属地监管”的治理模式。各区根据风险划分ABC三类等级,推动落实“六项措施”,增设火灾一键报警和墙壁消火栓,切实提升老旧直管公房防范抵御火灾能力。
部门联合推动
市住更局制发《全市直管公房消防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召开老旧公房城市更新工作研讨会,强化行业监管职责。
市住更、消防组织各区住更部门召开部署会并集体约谈各区公房管理经营单位,先后4次召开研判调度会议。
精准分类施策
各区成立工作专班并专题调度部署,组织各区公房经营管理单位全面排查,根据三类等级划分,建立“一栋一表”。全市共排查老旧公房5480栋,收集“一栋一表”5467份,其中A类2665栋(占比48.6%),B类建筑2221栋(40.5%)。
03全力排查整治 三项制度科学指引
制定“技术指南”
市消防救援支队制定《武汉市老旧公房集中区消防整改期间技术措施指南(暂行)》,制定4大类细化18条技术管理措施,组织各区专题研究学习,统一标准推进。
创建“试点先行”
江岸、江汉、硚口、武昌等4个区根据技术指南完成试点创建,通过增设一键报警、简易喷淋、整理老旧电线、清理疏散走道、限制使用明火、设置消火栓、配置消防器材箱以及独立感烟、感温探测器等措施,探索老旧公房技术措施落实可行性。
狠抓“六项措施”
盛阅春市长强调“增烟感、加喷淋、清楼道、整电线、限明火、配器材”是当前提升老旧公房消防安全水平的关键措施,各区及公房经营管理单位迅速部署,制定整改方案,筹措专项资金,截至目前,增烟感534个、加喷淋183套、清楼道1017处、整电线99处,限明火214处、配器材4892套。
04夯实群防基础 三项措施筑牢防线
加强防消联勤
建立市、区、站三级熟悉演练机制,推进无人机巢试点工作,制定老旧公房集中区域专项灭火救援预案,开展连片公房熟悉演练和巡查巡防500余次,张贴“消防安全风险提示牌”1398张,立足快出警、快处置,实现“打早灭小”。
规范处置机制
建立社区日巡、公房经营管理单位周查、消防救援站月巡防的三级巡查巡防机制;规范老旧公房火灾应急处置响应流程,推动街道作为第一责任单位,运用专用移动终端24小时人员值班值守制度,构建火灾一键报警管理、应急处置程序、应急服务站管理制度。
深化消防进家
持续深化“消防进家”关爱活动,组织消防队站和街道社区加强上门教学和敲门入户,街道社区开展巡逻巡查5101次,发放宣传单10413份,发送火灾案例警示和消防安全常识5354次,联合菜鸟速递在1200个驿站、2000辆快递车张贴消防警示教育海报,定制发送500万单“安全包裹”印刷消防安全知识,提升居民消防安全意识和逃生自救能力。
当前,全面摸排工作阶段将全部完成,各区政府专题研究25次,纳入城市更新改造132栋,组织人员搬迁腾仓188户,停止使用28家,老旧公房消防安全治理得到了市区党委政府高度关注和全力支持,整治初显成效。
来源:武汉消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