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爪15元一串:1年吃掉300亿只,3年涨价2倍!鸡爪为啥越来越贵?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4 18:41 1

摘要:国内各种鸡爪零食卖得风生水起,像王小卤、脱骨侠、小虎鸭等鸡爪品牌在近几年快速走红,一夜之间好多明星和网红都在直播间里啃起了鸡爪。

一年吃掉300亿只,中国人最爱的零食之一,老外却避之不及——它就是鸡爪。

国内各种鸡爪零食卖得风生水起,像王小卤、脱骨侠、小虎鸭等鸡爪品牌在近几年快速走红,一夜之间好多明星和网红都在直播间里啃起了鸡爪。

而鸡爪销量在狂飙的同时,价格也在狂飙:

有人在地摊烤一只鸡爪要15块钱,比一斤猪肉还贵;有卤鸡爪小摊两个鸡爪卖27.4元一斤,售价98块钱。有人甚至调侃月薪2万都要吃不起鸡爪了。

小小的鸡爪究竟有着怎样的魔力,能让中国人为之疯狂?鸡爪又为何越卖越贵,让不少人直呼“吃不起”?

中国人吃鸡爪的历史,那可追溯到很久远。

《吕氏春秋》中记载“齐王之食,鸡也必食其跖,数千而后足”,这里的“跖”指的就是鸡脚掌。

瞧瞧,早在战国时期,鸡爪就已经登上了帝王将相的餐桌,成为他们钟爱的美食,可不是穷人勉强吃的边角料。

不过,在随后漫长的岁月里,由于鸡的规模化养殖在上世纪才兴起,鸡爪一直处于相对小众的状态,并非主流食材。

直到90年代,泡椒凤爪横空出世,成为鸡爪走向产业化和大众化的关键推动力。

第一个申请泡椒凤爪专利的是重庆人陆友忠。当时他经营酒楼,面对激烈的餐饮竞争,生意不温不火。一次突发奇想,他利用四川泡菜万物皆可泡的特点,开始研发各种泡椒味菜品,其中泡椒鸡爪大获成功。

短短4年,他连开4家酒楼,赚得盆满钵满。1997年,陆友忠毅然关闭酒楼,创办有友食品,专注于泡椒食品,泡椒凤爪成为招牌。两年后,泡凤爪发明专利公布,有友泡凤爪迅速走进商超和小卖部。

凭借这小小的凤爪,有友食品一路腾飞,2019年营收破10亿并成功上市,成为泡椒凤爪行业第一股,当年泡椒凤爪收入就达8.4亿,按8元一袋计算,至少卖出1亿袋。

就在有友食品风光上市的同一年,王小卤带着虎皮凤爪强势入局,仅用三年营收就突破10亿,打破有友创下的纪录。

有友凤爪走筋道Q弹、有嚼劲的路线,王小卤则主打先炸后卤、一嗦脱骨,连鸡爪指甲都贴心剪掉,这一细节成为其独特卖点。

但市场竞争激烈,新品类不断涌现。

2020年,柠檬鸡爪爆火,代表品牌脱骨侠凭借酸辣开胃、去骨的创新体验,三年销售额突破20亿,登顶鸡爪新王座。

在销售模式上,有友依托传统线下渠道,王小卤线上起家后拓展线下,脱骨侠则借助短视频直播在抖音一飞冲天。各大网红明星纷纷加入啃鸡爪大军,让鸡爪零食彻底出圈。

如今,泡椒凤爪、虎皮凤爪、无骨凤爪成为市场主流,此外还有山椒凤爪、重庆凤爪、盐焗凤爪等,都拥有各自的忠实粉丝。

鸡爪不仅在零食界大放异彩,在餐饮行业也占据重要地位。

广东的虎皮凤爪、盐焗凤爪、白云凤爪各有拥趸;南昌汇聚天下鸡脚做法,烤、炸、烧、卤应有尽有;巴蜀的泡椒凤爪更是闻名遐迩。

据统计,中国人每年吃掉336亿只鸡爪,而2024年中国肉鸡出栏量148亿只,满打满算不到300亿只鸡爪,国产的鸡爪远远满足不了需求。

那么多出来的鸡爪从何而来?答案是进口:国际市场上有八成的鸡爪流入中国。

2015年前,中国进口的鸡爪大多来自美国,因其个头大、质量好受青睐。但2015年因禽流感疫情,中国暂停美国鸡肉进口,此后美国鸡爪进口比例大幅减少。

2017年,巴西成为中国最大的鸡爪进口国,占比超八成,近几年巴西冻鸡爪进口比例基本超一半。

可为什么大部分外国人不吃鸡爪呢?

一是观念问题,西方人认为鸡爪长期接触地面和粪便,细菌多、异味重,甚至将其与肮脏划等号;

二是鸡爪形态和口感让他们难以接受,看到鸡爪就会生理不适;

三是饮食文化差异,西方人偏好大块肉,烹饪方式以烤、煮、煎为主,他们不擅长处理鸡爪这种食材,而且像欧美人吃饭是用刀叉的,不好分离鸡爪骨头,也不喜欢吐骨头。

回过头看中国,鸡爪的消费量日益增长,吃是吃爽了,不过钱包也快顶不住了。

电商平台上,某品牌210克虎皮凤爪售价29.8元,换算下来一斤超71元,远超牛羊肉价格;酸辣柠檬鸡爪也不便宜,某品牌500克售价29元,但固体含量仅60%,算下来一斤近50元。

在社交平台上,“鸡爪刺客”帖子屡见不鲜,串串店一根鸡爪插17根签子,15元买的柠檬鸡爪不到3个。

现在就连未加工的鲜鸡爪价格也大幅上涨:2021年12.5元一斤,2024年商超生鲜鸡爪普遍涨到28-40元一斤,涨幅甚至超过100%。

鸡爪涨价如此迅猛,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供需失衡。2021年中国进口67.39万吨冻鸡爪,之后连跌两年,进口量减少14万吨,而需求端却十分旺盛。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无骨鸡爪行业线上市场规模49.8亿元,同比增长16.5%,预计2028年将达77.6亿元,消费主力多为年轻人,44岁以下的消费者占比超九成。

二是人工成本高。无骨柠檬鸡爪的爆火,催生出了“去骨师”职业。虽然有脱骨机器,但指节等细小骨头仍需人工剔除,一个脱骨工人工资3-6千,熟练工3秒处理一只鸡爪,一天能处理近400斤,而这部分成本最终都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三是品牌溢价。品牌包装、网红助推让鸡爪零食迅速走红,但背后是高额营销费用。比如王小卤早期九成资金用于品牌推广,脱骨侠在抖音的成交额超20亿,带货佣金接近20%,这些费用最终都在由消费者买单。

在供需失衡,人工成本增加、品牌溢价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这鸡爪终究还是和鸭脖一样,莫名地高级起来了。

不过,在商业世界里,价格与价值的平衡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没有贵和不贵,只有值和不值。当鸡爪价格不断攀升,消费者难免会心生疑虑。

但无论如何,鸡爪从曾经的小众食材发展成为如今全民追捧的美食,其背后的故事充满了挑战。或许在未来,随着市场的变化,鸡爪价格会更加合理:

毕竟已经有网友已经喊话大佬:“把熟食的价格打下来,卷起来吧!”

来源:彤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