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月31日,李嘉诚旗下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千亿元卖港口的交易方,贝莱德-TiL财团首次对外公开了此次收购的一系列相关情况。
3月31日,李嘉诚旗下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千亿元卖港口的交易方,贝莱德-TiL财团首次对外公开了此次收购的一系列相关情况。
贝莱德-TiL财团由三方组成,即贝莱德、基建投资公司GIP(Global Infrastructure Partners),以及货柜码头营运商TiL(Terminal Investment Ltd)。
其中,贝莱德是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超过11.6万亿美元资产,2024年已经收购了GIP,负责提升旗下基础设施的运营效率。
TiL以及此次交易的合作伙伴航运龙头地中海航运(MSC)均属意大利船王阿彭提(Aponte)家族所有。该家族从17世纪起经营航运业,目前控制超1000亿美元的净资产。
所以三方组成的财团,实际只有两个参与方,而贝莱德的体量是阿彭提家族的100倍以上。所以,贝莱德集团的表态非常重要。
贝莱德集团主席拉里·芬克在每年对外公布的给投资者信函中写道,“3月我们发布了一项地标式的港口交易公告,通过原则性协议覆盖了23国43个港口。全球每20个货柜中,就有一个会途经这一系列(交易所将涉及的)港口。”
其中包括位于巴拿马运河关键节点的克里斯托瓦尔港和巴尔博亚港。
交易完成后,财团将拥有全球约100个港口,贝莱德将与合作伙伴意大利阿彭提家族“一起投资、拥有和经营这些资产”。
贝莱德没有放弃收购案。
此前,3月2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则发文指出:针对4月2日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将与贝莱德签署巴拿马港口的交易协议,该局反垄断执法二司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我们注意到此交易,将依法进行审查,保护市场公平竞争,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随后,有媒体援引接近长江和记高管人员的话指出:下周不会签署任何协议。
目前,大部分声音都在针对李嘉诚,以及长和。但是贝莱德一方才是施害者,长和更像是交易中的被胁迫者。
除了给李嘉诚、长和施压,大家更应该关注“房间里的大象”——贝莱德。
贝莱德管理的资产规模超过11.6万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4.18万亿元。
这是什么概念?
如果以国家做参考,贝莱德管理的资产规模达到了中国2024年GDP的62%。而排名全球第三的德国GDP(4.59万亿)还不到这一数字的40%。
波音、必和必拓、联合利华、美国钢铁……在美国金融市场,贝莱德是近900家上市公司的最大股东。
贝莱德还是伯克希尔·哈撒韦、摩根大通、高盛、苹果、微软、阿斯麦、宝洁、迪士尼、星巴克、麦当劳、IBM的第二大股东,可口可乐等公司的第三大股东……
在欧洲,贝莱德同样“位高权重”……
德国最重要的40家上市公司(DAX40)中,13家公司最大的股东是贝莱德……
“德国之声”将贝莱德称为“秘密的世界力量”。
贝莱德无处不在,掌控一切生意。
贝莱德,需要持续为管理的庞大资金保值增值,这给公司带来极大的压力,所以它需要外出“狩猎”——持续寻找、买入资产,同时持续“消化、排泄”——整合、卖出持有的资产,以获得利润。
在这个过程中,贝莱德在全球四处游荡、肆意成长,终于变成极其巨大恐怖的资本怪兽。
不论是长和,还是港口,或是各种资产都是贝莱德的食物,利润则是贝莱德的食物,也是贝莱德命门。
贝莱德当然不会“错过”中国市场。
2004年,贝莱德通过参股中银基金进军中国市场后,一直积极拓展在华业务,并于2021年正式获批设立外商独资公募基金公司。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是,它已悄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贝莱德是汇丰控股最大股东,持股9%,市值超过1400亿港元;它也是友邦保险的第三大股东、人保财险的第四大股东。
除了金融,贝莱德还关注能源基础设施,它是中国石化、中国神华、中广核电力、中国铁塔、宁沪高速、沪杭甬高速的重要股东。
中国著名的上市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B站、快手、美团、腾讯、网易……背后也有贝莱德的影子。
此外,房地产也是贝莱德关注的领域,早期专注收购和投资商业地产,近年来投资策略更加多元化,涵盖了物流地产、长租公寓、工业地产和数据中心等多个领域。
就在3月14日,贝莱德刚以25.6亿港元增持了比亚迪673万股,持股比例上升到7.02%。贝莱德还持有小鹏、理想、蔚来等电动车市场竞争对手的股份。而为汽车提供玻璃福耀玻璃和信义光能,也都是贝莱德投资的标的。
还有消费、医药赛道的肯德基、必胜客的母公司百胜、蒙牛乳业、国药控股、石药集团……
这个名单很长很长。
甚至从港股的财报数据来看,贝莱德本身就是长江和记股份的重要股东,持股达到4.9%。
贝莱德一直在从中国的发展中获利。
从中国市场赚取的收益既是贝莱德成长的养分,也是制约贝莱德的命门。
贝莱德在华拥有的巨大利益,源源不断产生的利润,能不能使它保持中立?
中国的反垄断调查、执法能否制约贝莱德与李嘉诚的港口交易?
如果贝莱德真的加入“地缘政治博弈”,中国有没有准备好反制工具?
中国深化高水平对外开放,与金融安全底线之间最优解在哪里?
中国的国家利益与超级资本的利益如何平衡?
制度建设,需要未雨绸缪,需要快速推进。
来源:宋鸿兵观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