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远征乌桓险象环生,背后究竟有何考量?主席最明白他!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4 18:06 1

摘要:众所周知曹操在征服北方这一路也是历经艰难险阻的,他半辈子都在平定北方,才终于将他在北方所有的威胁都给清洗完毕。官渡之战的胜利对于曹操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收获。虽说是打败了袁绍,但直到建安十二年曹操才真正算是歼灭了袁家势力。

众所周知曹操在征服北方这一路也是历经艰难险阻的,他半辈子都在平定北方,才终于将他在北方所有的威胁都给清洗完毕。官渡之战的胜利对于曹操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收获。虽说是打败了袁绍,但直到建安十二年曹操才真正算是歼灭了袁家势力。

当年还存活在世的袁家两个儿子为了生存逃到了乌桓,斩草要除根,曹操当即立志一定要歼灭乌桓,不过此时曹操却遭到了部下的阻止。

即使如此曹操依旧是不顾劝说出兵乌桓,曹操当年究竟是怎么想的呢?对于曹操以及此战主席也给了出了自己的看法:“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将时间来到建安九年,此时的曹操也是意气风发,在心中存了多年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不仅是占领邺城,并且还将袁绍的两个儿子都打败了,袁绍之子袁熙和袁尚为了活命只能去投奔乌桓。

曹操在得到了这接连胜利后,当即就动了心思,他决定继续去追捕。但让曹操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追捕结果却不是像他所想的一样。乌桓因是一个游牧民族,所以在战场上他们很懂得利用自己的长处。

在和曹操对上后,觉得打不过,也不恋战当即就撤兵。等到曹操军队筋疲力尽之际他们再出来和曹操军队对抗,就这样戏耍着曹老板。曹操心中固然是气愤的,但他也不是那种冒进的人,依旧谨慎的和他们对抗。

打着打着曹操就感觉到了吃力,毕竟当前已经追出来这么久了,曹操军队的后勤也跟不上,根本就没有办法和乌桓一起“捉迷藏”无奈之下曹操只能是下令撤军。虽说是回去了,但这件事也一直在曹操的心中没有办法释怀。

他必须要征讨乌桓,最开始那段时间曹操只是将这个想法放在心中,眼见着时机成熟了,曹操就将这个想法说了出来。让曹操没有想到的是无论文臣还是武将都不同意曹操这一战术。

当然大家也都是有理有据的,上文也说了乌桓他们是没有中原文化的,也就是后世口中的蛮夷,他们也很难能和袁家两兄弟和睦相处,可能根本就不用曹操出兵,他们内部就会发生动荡。

并且当前曹操并不是没有事干,和其他的那些势力相比袁家两兄弟确实是不足为惧,是以很多人都觉得曹操的出征很没有必要,并且这乌桓也不是这样好打的,他们打不过就跑,这就表示曹军要打持久战。

持久战就必须要保证后勤,边疆天高皇帝远的后勤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就在此时有人又提出了一个看法,那就是在曹操出兵的时候刘表真的能够安分吗?万一他要趁机出兵许都,那曹军所要面临的就是两个战场了。

他们所说的这些曹操不是没有想到,就在此时郭嘉站了出来,他支持曹操的决定,并且还对大家所担忧的问题进行了解释。在郭嘉看来根本就不用为刘表担心,不要忘记还有刘备在前面挡着呢。

刘表不可能看不出刘备的能力,并且正因此时他的年纪大了才会更加忌惮,他根本不可能放心得下刘备,是以他也不会轻举妄动。最终还是曹操拍板,曹操直言:乌桓不灭,北方难定。随后开始兵分几路为之后的战役做准备。

二、困难重重

大家不知道的是在当时无功而返回去后,曹操就已经开始为征战乌桓做准备了,他甚至花费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来修建战役工事。他修建了一条从邺城直达渔阳的大运河,这一项虽说不能和后世的大运河相比,但它也算是一个十分辉煌的建筑了。

并且运河已经到达了和乌桓对战的第一线,曹操还将运河和渤海联系在一起,这样在运输粮草的时候就会更加方便了。当时只有郭嘉自己赞同曹操,是以这一次出征曹操毫无疑问会将郭嘉给带上。

并且也按照郭嘉的建议: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备。曹操果断地放弃辎重。但即使是这样这一条路也并不好走。当时华北通往东北的这条路并非像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平坦,反而有很多水,直接就阻碍了曹操的进军之路。

乌桓也早就有了防备,在各个关卡他们都派遣了重兵镇守。还能连乌桓的大军都没有碰到就因赶路而放弃吗。曹操当然是不会轻易言败的,这不他很快就找到了一位世外高人的帮助。

并且这一位世外高人也真的给他提出了建议,此人名叫田畴。他在幽州一代是很有声望的,在当地得到了很多人的尊重,唯一可惜的就是他志不在仕途,不然他定然是能够有一个大成就的。

当年他不愿意投靠袁绍,可能是因为他看出袁绍不是能成大事的人,但曹操就不一样了,必须要说的是在正史中曹操也是有很高声望的,不少能人异士想要去投靠他。田畴也不例外,并且曹操对人才向来大方。

田畴很快就给曹操指出了一条小路,并且是一条两百多年都没有人走过的小路。在田畴的帮助之下,曹操带着军队从这一小路进军,穿过了鲜卑人的领地,最终抵达了乌桓的大营,直接给乌桓来了一手出其不意。

战争的结局就不用说了,那让曹操“牵肠挂肚”的袁熙和袁尚又逃到了辽东去投靠公孙康。就在大家让曹操乘胜追击的时候,却被曹操拒绝了。曹操直言公孙康会将这两人送来,不久后公孙康果真用这两人的项上人头当做投名状送给了曹操。

三、富有战略眼光

对于曹操后世很多人都因受到演义的影响,在提到他时候所能想到的都是他身上的多疑和猜忌甚至是冷酷。并且因为他性格的原因,很多人还会忽略他的政绩和战功。

众所周知毛主席向来是很喜欢读书的,对于曹操在读史书的时候毛主席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上文所提到的《浪淘沙·北戴河》中的那一句诗,正是毛主席对于曹操的肯定。

对于曹操这一次远征乌桓,在历史上也是议论纷纷的,有人表示他能够获胜完全就是运气问题是他的运气好。也有人表示曹操的行为太过于冒险,要是输了这所带来的后果也是很严峻的,直言曹操做事不计后果。

后世主席在提到这一场战役的时候,却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用毛主席的话说就是:这是一场富有战略眼光的战役。

乌桓对于曹操和中原的威胁不仅是眼前的,还有未来的隐患。众所周知这些游牧民族向来都是机会主义者,只要让他们发现机会,就会开始对中原造成威胁。

要是不能尽早地除掉他们,边境的百姓就会一直受到影响。站在当前曹操的位置上就能够发现他为什么要执意出兵了。虽说当前汉献帝给予了曹操绝对的体面,但是整个天下谁人不知道曹操此举的性质。

说得好听是丞相其实就是备受谩骂的权臣,并且曹操的出身也不高,即使是他站得再高也有很多世家看不起他,为了能够笼络这些世家学子,曹操也必须要做出一些有利于国家和百姓的事情来。

其次就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袁家的势力一直都在北方,是以曹操也担心他们会在乌桓的帮助之下东山再起,曹操必须将这一切都扼杀在摇篮中。

最后一点就是曹操心中并不是只止步于北方,他的志向是整个天下,让北方彻底安定下来,也能够让他之后南征时没有后顾之忧。

曹操在历史上能够取得这样大的成就,足以看出他自身能力的出众,三国因是站在刘备阵营视角,是以对于曹操的事迹难免有偏差,今天的我们在看待历史人物的时候要客观。

来源:方圆讲历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