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背着物资走了几十公里,我的腿已经没有了知觉。可是终点还没到,我唯一能做的只能是坚持下去......可是,我的战友呢?你的脸怎么越来越模糊?你,叫什么名字?我,我怎么全都记不起来了......”
钱江晚报
“背着物资走了几十公里,我的腿已经没有了知觉。可是终点还没到,我唯一能做的只能是坚持下去......可是,我的战友呢?你的脸怎么越来越模糊?你,叫什么名字?我,我怎么全都记不起来了......”
团队成员走访老战士。受访者供图。念完独白、合上剧本、完成内测,邓菲菲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她是嘉兴大学金融学专业的大三学生,也是“一斤苹果”青年志愿团的成员。最近,他们正以上海战役为背景,酝酿一部新的剧本杀。“一斤苹果”,取名灵感源于抗美援朝战斗英雄张计发的散文《一个苹果》。团队成立的契机,也是因为嘉兴大学有一群年轻人,想用自己的方式,还原战争中具体的人和事。2021年,来自军人家庭的文学社社长金子惠和有过军队服役经历的大学生红军连负责人许贝利,与指导老师张婧嫄多次讨论后,决定尝试用当下受欢迎的剧本杀为载体,把那些感人瞬间,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演绎出来,潜移默化地让更多同龄人了解到。为了挖掘更多细节,增加剧本真实性和互动性,他们深入走访7省24县收集基层连队素材。每次作品创作结束,团队还会在校园里进行小型内测,根据同学反馈进行修改。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成员被吸引加入。
2019级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蔡俊委,就是其中一位。毕业后从事剧本相关工作的他,在创作时采访过90多岁高龄的石道国老兵。老人对自己在零下四十度被冻掉脚趾的痛苦一笔带过,全程都在努力地回忆当年战友的模样和姓名。“他希望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英烈的奉献。有些历史碎片,如果再不记录,可能就要永远沉睡了。”回想走访时看到的无名烈士墓碑,蔡俊委有了一种使命感。为了让受众更身临其境,他和伙伴在设计剧本脉络时,不仅会将人物的真实经历和内心情感融入,还会丰富关卡,让体验者与角色共情,从而起到浸润人心的效果。在公共“搜证环节”,主持人会展示战士们朴实的日记、温情的家书,作为故事发展重要线索,展现主人公们的出身背景和参军初心——“我是个农民,以前只知道在家种地,现在能为了国家打仗,值了!”“我是从游击队来的。现在照样可以保家卫国。”“我只希望我的孩子们能在和平的环境长大”......设置任务时,团队也有考量。进入“治疗队友”和“运送物质”等环节,剧本会有意提升难度。这时,内测受众虽会抱怨“这一关怎么就是过不去”,但在故事落幕的那一刻,也会感慨,“自己被平凡人面对残酷战争时的无奈与绝望深深‘击中’”。“不止是我们这些创作者,每个与角色一起体验完整个剧本的同学都更能体会到,曾经出现在课本上的重大历史事件,背后还有这样的故事。”蔡俊委和团队成员说,激发大家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是支撑“一斤苹果”持续创作的最大动力。团队为剧本《尘世》采访90多岁高龄的石道国老兵。受访者提供视频。从取材于上甘岭战疫的《尘世》,到以南昌起义为蓝本的《百年风华》,“一斤苹果”的78多名创作者,已累计走访全国600多支连队,收集了3600多个战争时期发生的英烈事迹和故事素材,并以此为基础创作了10余套剧本杀。其中,《尘世》剧本还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国家的未来交给年轻人。”邓菲菲牢牢记得老兵们对她说过的这句话。未来,他们要去“唤醒”更多故事。
点赞
分享
在看 来源:钱江晚报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