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奢侈品品牌市场规模排名,香奈儿第4、爱马仕第5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10 13:59 1

摘要:LVMH依旧坐在头把交椅,22%的市场份额听着抽象,换算一下:你每刷四条奢侈品广告,就有一条是它家的。

“买包像抢春运票,涨价比工资还快。

”——这是很多人今年第一次踏进奢侈品店最直观的感受。

LVMH依旧坐在头把交椅,22%的市场份额听着抽象,换算一下:你每刷四条奢侈品广告,就有一条是它家的。

路易威登、迪奥、蒂芙尼全线两位数增长,最夸张的是迪奥男装,门店里连样衣都被订空。

他们今年在中国新开的旗舰店里,AI试妆镜前面永远排着队,年轻人不是为了买口红,是为了拍一张“赛博试色”发朋友圈。

开云排第二,古驰和巴黎世家贡献了大头。

环保听起来像口号,但开云把它做成了生意:用蘑菇皮做的鞋子,价格比真皮还贵,照样断货。

他们在中国找了本土设计师做联名,直播带货时弹幕刷得最快的问题是“链接在哪”,而不是“真的环保吗”。

雅诗兰黛第一次让线上销售过半,意味着你半夜刷小红书下单的海蓝之谜,可能比专柜还多。

MAC的“中国限定”色号,名字直接叫“川渝辣”,上架三天卖空。

更意外的是,男士护肤线增速比女士还猛,柜姐说:“来买乳液的男生,一半以上是给自己买,不是送女朋友。

香奈儿继续玩稀缺。

经典 flap bag 一年涨三次,二手市场价比股票还稳。

他们今年在上海办的展,门票免费但得抽签,中签率堪比沪牌。

有人看完展直接冲进店里问:“那只展柜里的限量款,能不能现在订?

”答案永远是“明年请早”。

爱马仕的柏金包现在不仅是包,是硬通货。

配货规则越来越玄,买条丝巾得搭个马克杯,柜姐的微笑里写着“你懂的”。

今年新出的数字化鉴定服务,扫一下就能验真假,但没人敢用——万一扫出来是假的,朋友圈人设直接崩塌。

历峰的卡地亚蓝气球,成了小红书“成年礼”标配。

梵克雅宝的五花手链,年轻女孩攒年终奖的第一目标。

他们今年上线的官方小程序,可以预约到店喝香槟试珠宝,仪式感拉满,虽然最后大部分人只买得起入门款。

欧莱雅奢侈品部门把YSL口红做成了短视频模板:滤镜一开,人人都是港风女主。

兰蔻的“菁纯”系列加了灵芝提取物,听起来像中药铺,但销量证明“东方神秘力量”真香。

直播间的弹幕最诚实:“贵,但买。

周大福的7000家店,三分之一装了AR试戴镜。

你站在屏幕前比划,系统直接告诉你“这款显手白”。

他们今年在东南亚新开的店,门口排长队的不是游客,是代购。

普拉达的联名系列,把尼龙包印上了街头涂鸦,价格翻三倍,年轻人说“这叫反差萌”。

可持续标签缝在包内侧,拍照得特意翻出来,不然白买了。

博柏利最尴尬。

换了设计师,风格从“英伦老钱”改成“赛博朋克”,老客嫌浮夸,新客嫌不够潮。

和腾讯合作的虚拟时装秀,弹幕一半在问“这衣服现实中能穿吗”,另一半在刷“求打折”。

一个冷知识:今年中国奢侈品消费增速,90后贡献了60%,00后贡献了20%。

他们不一定有钱,但一定懂分期。

柜姐的口头禅从“这款经典”变成了“支持12期免息”。

奢侈品不再是身份象征,是社交货币。

你可以不买,但不能不懂。

毕竟下次饭局,别人聊的是“我那只爱马仕配货配了半年”,你只能干笑:“我在直播间抢到了YSL小粉条。

市场永远残酷,但故事永远好听。

来源:非常务人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