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建设中辅导员的“度”:在刚柔并济中成就教育之美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4 06:24 1

摘要:学风建设是高校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重要保证,也是学校推进“双一流”建设目标的应有之义。优良的学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拔尖人才的前提和基础。为进一步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和学习风气,我们特别推出“学风建设大家谈”专栏,旨在汇聚师生智慧,分享有益经验,

学风建设是高校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的重要保证,也是学校推进“双一流”建设目标的应有之义。优良的学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拔尖人才的前提和基础。为进一步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和学习风气,我们特别推出“学风建设大家谈”专栏,旨在汇聚师生智慧,分享有益经验,发挥示范带动效应,激励更多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推动全校学风建设持续深入。

教育如同培育一片花海,既需要修剪枝叶的规矩,也离不开阳光雨露的滋养。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承担着园丁般的双重使命:既要手握量尺守护学术土壤的纯净,又要怀揣温度呵护每株幼苗的生长。这种刚柔相济的育人艺术,是对教育本质最深刻的诠释。

一、思想引领的温度与深度:种下信念的种子

思想引领不是将观点强加于人,而是帮助学生在心灵深处种下自我成长的种子。青年人的思想如同初春的嫩芽,既渴望破土而出的力量,又需要适宜的生长环境。生硬地说教会让心门紧闭,唯有温暖的对话才能让真理的种子落地生根。辅导员要做的,是成为那个轻轻叩响心门的人,用真诚的倾听理解学生的困惑,用智慧的引导点亮前行的方向。

当年轻的心灵在迷茫时找到方向,在困惑时获得力量,教育的真正价值就得到了实现。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把制度规范转化为内心的自觉,让遵守纪律不再是被动的约束,而是主动的选择。就像园丁为幼苗设立支架,不是为了限制生长,而是为了帮助它们更好地向阳而生。当学生真正理解规则背后的深意,规范就会成为照亮前路的明灯。

实现这样的转变,需要辅导员搭建真诚对话的桥梁。在每一次谈心交流中,把“你应该”变成“我们可以”,将单向的教导转化为双向的思考。通过设身处地的理解,帮助学生找到行为与信念的连接点,让外在的要求内化为成长的养分。当学生感受到被尊重与被信任,思想的种子就会在心灵的土壤里悄然萌芽。

二、学习管理的力度与柔度:修整成长的枝丫

学风建设就像为花园制定养护守则,既要有明确的培育标准,也要给每株植物留足伸展空间。过度的修剪会扼杀个性,放任自流又会导致杂乱无章。辅导员要在两者间找到平衡点:既维护校园规则的严肃性,又尊重每个生命的独特姿态。

这种平衡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教育的本质不是制造标准件,而是培养各具特色的人才。整齐划一的管理看似高效,却可能压抑创新的火花;完全自由的环境看似包容,却容易迷失前进的方向。好的学风管理应该像园丁手中的剪刀,既及时修去阻碍成长的杂枝,又小心保护那些孕育花蕾的新芽。

实现这样的管理艺术,需要辅导员既做原则的守护者,又要当成长的陪伴者。在制定规则时预留弹性空间,在坚守底线时保持人性温度。对于特殊情况的学生,不是简单地说“不可以”,而是共同寻找“怎么办”;面对学业困难的同学,不是贴上标签孤立处理,而是搭建互助平台悄然支持。既有规矩的严肃,又有人情的温度。

三、骨干培养的高度与广度:培育丰茂的绿荫

学生骨干的培养不是挑选几株名贵花木重点栽培,而是要让整片花园都能沐浴阳光。每个学生都像独特的植物,有的早早绽放,有的静待花期。辅导员的任务是搭建公平的成长平台,让不同特质的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绽放方式。

教育的公平性就体现在给每个梦想发芽的机会。当我们突破“唯成绩论”的局限,会发现很多默默无闻的学生同样具有闪光的潜力。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就像为不同植物配置特色养分,让喜阴的蕨类与向阳的向日葵都能茁壮成长。

实现这样的培养愿景,需要创新育人机制。通过学生骨干轮值制度让更多学生体验责任担当,借助团队建设促进优势互补。让学霸成为知识的传播者,让“i人”成为细致的观察员,让每个角色都闪耀独特价值。当竞争转化为共进,比较升华为互助,整个学习生态就会焕发蓬勃生机。

四、师生共进的尺度与效度:共绘教育的画卷

师生关系不是园丁与花草的单向栽培,而应是共生共荣的平等交流、共同成长。辅导员自身就是最生动的教材,我们对待学习的态度、面对挑战的姿态,都在无声中传递着教育的真谛。当学生看见老师也在持续成长,教育的说服力就自然流淌。

这种共同成长的重要性在于,它打破了传统的教育界限,让师生成为携手前行的伙伴。辅导员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而是与学生共享求知乐趣的同路人。这种平等互动的关系,能让教育的细雨真正浸润心田。

践行这样的教育理念,要求辅导员永葆学习者的姿态。既要深耕专业领域,做学生信赖的引路人;又要拓宽知识视野,成为答疑解惑的“百科全书”。当我们的书架与学生同步更新,当我们的成长与学生同频共振,教育的感染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生根发芽。

教育的艺术,归根结底是对“度”的智慧把握。就像经验丰富的园丁知道何时浇水、何时剪枝,辅导员要在严格与包容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这份平衡不是静态的标尺,而是动态的感知;不是刻板的教条,而是用心地体察。当我们既能以规矩守护学术殿堂的庄严,又能以温情呵护青春梦想的绽放,教育的真谛就在这刚柔相济中显现。教育者要始终怀揣赤子之心,在日复一日的耕耘中,等待每一朵花找到属于自己的花期,见证整座花园绽放出独特而灿烂的教育之美。

【往期回顾】


秀出你的创意!招生宣传原创短视频征集大赛启动!

校长祝效华走访看望学校国家级人才

来源:亦云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