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20年,没有并发症,81岁的男子咋做到的?7个好习惯很不错

B站影视 2024-12-03 18:30 2

摘要:“血糖高”,“并发症出现”,这些字眼就像是魔咒,影响着糖尿病患者的身心健康,糖尿病并发症,更是能被称为“慢性杀手”的另一个面目,它们常常悄无声息地袭来,却能彻底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许多糖尿病患者都深知这种痛苦,因为一旦并发症出现,日常生活将充满各种限制和不便。

“血糖高”,“并发症出现”,这些字眼就像是魔咒,影响着糖尿病患者的身心健康,糖尿病并发症,更是能被称为“慢性杀手”的另一个面目,它们常常悄无声息地袭来,却能彻底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许多糖尿病患者都深知这种痛苦,因为一旦并发症出现,日常生活将充满各种限制和不便。

看不清,甚至是看不见】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2021年发布的报告,全球约有1/3的糖尿病患者会发展为视网膜病变,其中重度患者可能面临失明风险。

视网膜病变的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患者可能仅有视力轻微模糊或看到漂浮物的现象。

这些信号常被忽视,直到病情加重,出现严重的出血或黄斑水肿时,患者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些研究表明,高血糖长期未控制是视网膜病变的主要诱因,因为过高的血糖水平会损害视网膜中的微血管,导致它们变得脆弱且容易破裂(JAMA Ophthalmology,2019年)。

失去视觉能力后,患者往往无法独立生活,甚至需要全天候护理。一位患者曾描述这种感受:“以前的世界五彩缤纷,现在只剩下一片灰暗。”这种心理上的打击有时甚至比失明本身更为沉重。

泡沫尿,尿少,水肿,肾扛不住了】

糖尿病肾病,也是不容忽视的一大糖尿病并发症。

据《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2022年的数据显示,糖尿病肾病已成为全球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原因,占比超过40%,可见其影响之大。

糖尿病肾病的发现,同样需要细心观察,因为早期症状也是不明显,疲劳、轻微的水肿,这些表现往往会被我们忽视掉;然而,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的乏力、食欲不振和全身浮肿。一位确诊10年的患者曾描述道:“刚开始只是腿有点肿,后来整个人都肿得像气球,走路都困难。”

感觉迟钝、刺痛、麻木和烧灼感,神经也可能也‘沦陷’了】

长期高血糖引起的神经缺血和氧化应激,很容易使神经不堪重负,尤其是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神经病变,这些患者的表现也是多种多样的。

其中,糖尿病足就是一种类型,一位患者因脚底的小伤口未能及时处理,最终发展为骨髓炎,不得不接受截肢手术。对于这些患者来说,神经病变不仅带来身体上的疼痛,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行动能力和心理健康。

【胸闷、呼吸困难,心血管出问题的背后,可能也有‘糖尿病’的‘手笔’!】

一项发表于《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研究(2020年)指出,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非糖尿病人群的2至4倍。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和脑卒中是糖尿病患者中最常见的心血管并发症,它们往往在没有明显预警的情况下突然发作。

总之,这些并发症的存在,就像是悬在糖友头上的“一把尖刀”,它们出现的时间,其实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如果血糖控制不佳,数月都有可能出现并发症,但若是血糖控制的很好,可能数十年都不会出现并发症,而老李更是坚持了20年都没有出现并发症,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老李,是如何做到20年间都没有出现并发症的呢?】

老李,确诊糖尿病的年龄真的很离谱,那时他刚过60岁,身体还算硬朗,家人和朋友都没有察觉出任何异样。一次例行体检中,血糖检测指标显示明显超标,医生建议他进一步检查,最终确诊为糖尿病。

医生告诉他,糖尿病是一种需要终身管理的慢性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的话,很多并发症可能都会出现。老李听得心里一沉,但医生的一句话让他记住了:“如果控制得好,糖尿病也可以不影响生活质量。”

控糖第一步:改变饮食,这一点对于老李来说都不容易,他从小爱吃甜食,尤其喜欢每顿饭后的甜点。他试着把家里备好的糖果和点心都收起来,开始慢慢适应低糖饮食。妻子也支持他,特意学习了很多适合糖尿病患者的菜谱,比如用糙米代替白米,用少油的烹饪方式替代过去常用的红烧和油炸。

除了饮食,运动也成了老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刚开始时,老李觉得很难坚持,尤其是冬天,寒冷的天气让他不太愿意出门。但慢慢地,他养成了饭后散步的习惯。有时候碰到邻居,他会停下来聊几句,但从不打断自己的步行时间。

在十年间,老李身边的朋友里也有不少糖尿病患者。

老李的一个老同事,因为血糖长期居高不下,不仅视力严重下降,还患上了糖尿病足,日常生活都受到很大限制。每当听到这些事,老李都更加坚定要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

十年过去了,老李的血糖始终控制在合理范围,医生对他的管理效果非常满意。

医生的肯定,让老李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做法,现在老李已经81岁了,他的生活依然规律而健康。回头看看这20年,他感慨良多......

糖尿病是一种可以管理的疾病,老李用20年的经历证明了这一点;医生结合老李的经历,总结了几个辅助控糖的好习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前两个好习惯,大家应该也都有印象:饮食控制和坚持运动,关于这两点,每个糖友应该都不陌生,今天我们也不在这里赘述了,后边的这个几个好习惯,大家也要注意到。

第三个习惯是按时服药并定期监测血糖

按时按量服药,这一点老李一直在坚持,并且,老李还坚持给自己测血糖!老李家里的血糖仪几乎成了他的“随身医生”。他认为自己记录的这些血糖数据是了解自己身体状况的“晴雨表”,能帮助他及时发现异常。

如果血糖稍有波动,他就会调整当天的饮食和运动计划,而不会拖延到下次复查时才处理。

他还每年定期去医院做详细的体检,把自己记录的数据交给医生参考,确保糖尿病没有引发任何并发症。他常说:“你不盯着糖尿病,它就会来‘盯着’你。”

第四个习惯是保持乐观心态

很多糖尿病患者一确诊便陷入焦虑和消极的情绪,而老李却选择与疾病“和平共处”。他总是说:“糖尿病不是敌人,是提醒我过好生活的小伙伴。”

其实,老李这样的想法没错,相比较于乐观对待,哪些整天紧张或者烦躁的糖友,血糖确实更容易失控,就拿经常情绪紧张来说,糖友体内的交感神经兴奋,刺激肾上腺素、皮质醇等激素的分泌增加,这会导致什么呢?血糖的来源增多,因为肾上腺素、皮质醇等激素的存在会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异生的进程。

第五个好习惯是关注肠道健康,与许多糖尿病患者不同,老李特别重视肠道菌群的健康。

他每天都会在饮食中加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亚麻籽和糙米。他认为,肠道就像身体的“第二大脑”,如果肠道菌群平衡,身体的代谢能力会更强。医生也指出,健康的肠道可以帮助稳定血糖水平,减少炎症风险,而这些都是预防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第六个好习惯是关注睡眠质量,老李深知睡眠对健康的重要性,他特意买了一款智能手环,实时监控自己的睡眠数据。坚持良好睡眠确实有必要,最简单明了的一点:这种方法有助于稳定身体的激素分泌,进而降低血糖失控的风险。

第七个好习惯是定期“自我教育”学习新知识。

老李除了老老实实听从医生的建议之外,还会主动查阅最新的糖尿病研究和管理策略。

他订阅了健康杂志,还会通过网络学习相关课程,了解前沿的糖尿病治疗方案。他发现了许多新的研究成果,比如关于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功能性食品和新型药物的信息,这些帮助他更全面地掌握管理糖尿病的知识。

他认为,学习是对抗糖尿病的武器,只有了解得更多,才能避免犯错。

并且,老李还有一点做的特别好,那就是“多和医生沟通”,学到新的说法之后,老李不会直接开始实行,而是先和医生沟通一番,看看是不是适合自己,之后再听从医生的指导进行改变。

老李的这7个好习惯并不是什么特别的秘诀,但它们像是一组紧密连接的齿轮,协同运转,帮助他控制住了糖尿病的进程,也避免了并发症的侵袭,值得各位糖友学习!

来源:康复科医师安恒远

相关推荐